快节奏的生活,不健康的饮食习惯,让我们的胃饱受伤害。数据显示,胃肠相关慢性疾病已经成为我国患病率、就诊率均位于首位的病症。
在“养胃”这件事上,很多人特别迷信白粥、苏打饼干等食物,它们虽有一定好处,但也可能适得其反。
很多老人说,胃不舒服就喝粥,粥容易消化,能减轻胃的负担。的确,很多胃痛、胃酸的胃病急性期患者喝下白粥后,胃暖暖的,很舒服。
但这种观点并不全面,长期喝粥并不能养胃。
粥和稀饭未经咀嚼就吞下,没有被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进行初步消化;
过多的水分摄入稀释了胃液,还使得胃容量增大,一定程度上加重了胃的负担;
长期喝粥容易导致营养摄入不足。菜汤泡饭的原理也基本一致。
很多人觉得肉类不好消化,而蔬菜等素食更好消化,因此胃不好的人只能吃素。
然而,肉类中含有多种植物性食物不具备的营养素,比如优质蛋白质、必需脂肪酸、铁、锌以及某些B族维生素。
胃黏膜修复和更新都需要足够的优质蛋白,而长期吃素容易导致营养失衡。
生活中,出现胃部酸胀不适等症状时,喝杯热牛奶的确可以缓解症状,但牛奶可以治疗胃病就言过其实了。
研究表明,牛奶促进胃酸的作用,比其中和胃酸的效果更强;
进行抗酸治疗的胃溃疡等疾病患者不适宜长期喝牛奶,否则会影响疗效。胃病急性期的患者也不建议喝牛奶,以免造成胃胀等不适。
很多胃不好的人经常用苏打饼干充饥,淀粉烤制后形成的糊化层可以中和胃酸,起到保护胃黏膜的作用。
苏打饼干、烤馒头片等是胃病患者比较适宜的食物,但苏打饼干不能过量摄入。
市面上有一些苏打饼干中的脂肪含量很高,过多摄入不仅会增加胃的负担,还会导致热量超标;
苏打饼干的钠含量也很高,可升高血压,加重水肿。
研究表明,稍微吃点这种辛辣的食物,可以增加胃黏膜的血流量,对胃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大蒜里的大蒜素还能杀灭幽门螺杆菌,避免胃部的慢性炎症,进而避免患上胃癌等严重疾病;
姜可以暖胃,胃部不适时喝碗姜末水可以缓解症状;
不过,胃病患者最好不要吃生的葱姜蒜。
消化不良的人对食材比较敏感,不同食物在餐后带给胃肠的感受也不同,所以特别要注意避免吃太多富含“抗营养因素”(如胰蛋白酶抑制剂、凝集素、苦涩味成分等)以及会抑制蛋白酶、淀粉酶活性的食物,比如生坚果、没有煮烂的豆子、芹菜、青椒,以及紫黑色和蓝紫色的食物(如紫薯、蓝莓、桑葚等)。
姜、花椒、八角、孜然粉、小茴香等很多调味品是暖胃、促进胃酸分泌的“小能手”。小茴香能起到与姜类似的效果,可刺激肠胃神经血管,促进消化液分泌,增加肠胃蠕动,排出积存的气体,有健胃、暖胃、行气的功效。另外,烹调中用点豆豉、酱豆腐等发酵调味品替代盐,能在一定程度上调节胃酸,让胃舒服些。
胃酸少的人适合饭前喝一小碗温热、少盐、去掉大部分浮油的鸡汤或肉汤。汤中能溶出可溶性含氮物,如氨基酸、鲜味肽、鲜味核苷酸、肌酸等,它们具有提振食欲、促进胃酸分泌等作用。胃酸分泌增加,能促进铁、锌等微量元素的吸收,胃壁细胞分泌的“内因子”还有助吸收利用食物中的维生素B12。
大部分水果或多或少有抑制淀粉酶活性的作用,而且食用大量水果和饮料会稀释胃酸,影响胃的杀菌和肠道消化能力。所以,餐前餐后不要喝饮料,不吃过多水果,如果特别想吃,可选择在两餐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