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三茅网
【三茅官方订阅号】,是一个专业的人力资源在线学习平台,我们为广大HR提供一个分享、学习、交流的地方,并通过构建浓厚的学习氛围,促进HR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我们的理念是:分享自己、学习他人、共同进步!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三茅网

人力资源计算公式汇总,必须收藏!

三茅网  · 公众号  ·  · 2017-10-23 11:30

正文


来 源丨网络



人力资源离职率


人力资源离职率是以某一单位时间(如以月为单位)的离职人数,除以工资册的月初月末平均人数然后乘以100%。以公式表示:


离职率 =(离职人数 / 工资册平均人数)*100%


离职人数包括辞职、免职、解职人数,工资册上的平均人数是指月初人数加月末人数然后除以2。离职率可用来测量人力资源的稳定程度。之所以离职率常以月为单位,乃是由于如果以年度为单位,就要考虑季节与周期变动等因素。




人力资源新进率


人力资源新进率是新进人员除以工资册平均人数然后乘以100%。用公式表示:


新进率 =(新进人数 / 工资册平均人数)*100%




净人力资源流动率


净人力资源流动率是补充人数除以工资册平均人数。所谓补充人数是指为补充离职人员所雇佣的人数。用公式表示:


净流动率 =(补充人数 / 工资册平均人数)*100%




招聘成本的考核数值


公式是:


1 年人均招聘成本: 年招聘总投入/录用总人数(含试用期后未留用人员)


2 年人均有效招聘成本: 年招聘总投入/签约人数(不含试用期后未留用人员)


其中“年招聘总投入”中应包含以下内容:1、直接招聘成本:(1)招聘会、广告、网络信息发布等用来传播招聘信息的媒体、场所使用费;(2)图片、文字等信息制作费;(3)付给猎头公司的中介费;




员工数量指标的统计


1 期末人数: 是指报告期最后一天企业实有人数,属时点指标。如月、季、年末人数。


2 平均人数: 是指报告期内平均每天拥有的劳动力人数,属序时平均数指标。


计算公式为:

月平均人数 = 报告期内每天实有人数之和 ÷ 报告期月日数或月平均人数 =(月初人数 + 月末人数)÷ 2


季平均人数 =(季内各月平均人数之和)÷3


年平均人数 =(年内各月平均人数之和)÷ 12 或 =(年内各季平均人数之和)÷ 4




员工人数变动指标的统计


1 企业员工人数平衡关系: 期初人数+本期增加人数=本期减少人数+期末人数


2 员工变动指标: 员工变动指标(%)=(报告期员工人数÷基期员工人数)×100%




员工素质指标的统计


员工文化素质统计:


∑(实际培训时间×参加培训人数)除以平均文化程度指标 = 参加培训累计人数(人次)之和




劳动时间利用指标的统计


劳动时间是指员工从事生产劳动持续的时间,是衡量劳动消耗量的尺度,在统计中通常以"工日"、"工时"等单位表示。为了准确计算劳动时间,用图剖析劳动时间的构成:


企业劳动时间剖析图:


1 出勤率


出勤率反映企业员工在规定的工作时间内实际出勤的程度。计算公式为:出勤率(%)=出勤工日(工时)÷制度工日(工时)×100%


2 出勤工日(工时)利用率

反映企业员工出勤时间内从事与生产有关活动时间的比重。计算公式:出勤工日(工时)利用率(%)=制度内实际工日(工时)÷数出勤工日(工时)数×100%


3 制度工日(工时)利用率


反映制度工作时间实际用于生产的程度。其计算公式为:制度工日(工时)利用率(%)=制度内实际工日(工时)数÷制度工日(工时)数×100%


4 加班加点比重指标和强度指标


(1)加班加点比重指标(%)= 加班加点工时数÷实际工作工时数×100%


(2)加班加点强度指标(%)= 加班加点工时数÷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时数×100%




劳动生产率指标的统计


劳动生产率是企业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的生产效率,是劳动消耗量与生产成果之间对比关系的经济指标,是衡量和评价企业经济效果的重要指标。劳动生产率有二种基本表现形式:


劳动生产率(正指标)= 产品产量 / 劳动消耗量


劳动生产率(逆指标)= 劳动消耗量 / 产品产量


劳动生产率是劳动消耗量和产品产量的对比。产量可用实物量(或标准实物产量)、劳动产量(定额工时产量)、价值量(总产量、增加值勤)等表示:


劳动量可用人数时间表示。其计算公式为:


1 工人实物劳动生产率 = 报告期产品生产量 ÷ 报告期工业生产工人平均人数


2 实物劳动生产率 = 报告期产品生产量 ÷ 报告期全部职工平均人灵敏


3 员劳动生产率 (元/人)= 报告期工业总产值(万元)÷ 报告期全部职工平均人数(人)或:报告期工业增加值÷报告期全部职工平均人数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