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宇宙解码
宇宙起源,黑洞,虫洞,多维空间,相对论,量子力学,地外文明,迷失古迹,不解之谜,科技前沿。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宇宙解码

“蟑螂不能踩死,否则会走到哪里传播到哪里”?

宇宙解码  · 公众号  · 科学  · 2024-10-06 19:25

正文

有人说:看到蟑螂不要用脚踩,不然脚底上粘了蟑螂卵和细菌,走到哪里就会传播到哪里,这个说法乍一看没有问题,但是许多小伙伴却犯了难,毕竟看到蟑螂一脚踩死是最快、最方便的做法,如今却不敢踩了。

那么, 蟑螂真的如传闻中那样不能踩吗?这说法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呢? 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关于蟑螂

作为一个北方人,我在二十几岁之前是没有见过活体蟑螂的,而我的父母到现在都没有见过活体的蟑螂,他们一直以为蟑螂就是火夹子(蠼螋的俗称),直到我毕业那一年,在市里工作租了一套老旧小区的房子,我才第一次看到了真的蟑螂,而且起初我都没有意识到它是蟑螂,毕竟蟑螂通常昼伏夜出,我也只是在半夜上厕所的时候看到几只虫子在地上飞快的跑,当时觉得老旧小区房子里有几只昆虫也是正常的。

直到有一次我的电磁炉坏掉了,想着自己拆开看一下,这才有了第一次与蟑螂“亲密接触”的机会,当我拧开螺丝,打开电磁炉的后盖时,眼前的一幕直接把我惊呆了,里面十几只大大小小的蟑螂在爬,吓得我赶紧盖上后盖一口气跑到楼下,把当时出租房里为数不多的家用电器扔进了垃圾桶。

有了这次经历,我发现在出租房里,厨房、厕所、卧室的沙发和床底下,都有蟑螂活动的痕迹,于是,我将这套非常便宜的出租房退掉了,为了防止携带蟑螂,我只带走了几件换洗的媳衣服。

确实,蟑螂作为四害之一,已经成为了许多小伙伴的困扰,尤其是南方的小伙伴,蟑螂几乎成为了家里常见的昆虫之一。毕竟蟑螂作为蜚蠊目的主要成员(还有白蚁),它们仅仅是种类就超过了4100种,虽然在上千种蟑螂中只有少数的蟑螂才会进入我们的家中,但就是这少数的蟑螂已经难以控制了。

目前在我国比较常见的蟑螂一共有6种:美洲大蠊、德国小蠊、东方、黑胸、澳洲以及褐斑大蠊,它们被称为“家栖蟑螂”,其中以美洲大蠊和德国小蠊最为常见,从体型上看,美洲大蠊(4厘米左右)比德国小蠊(1.5厘米左右)要大很多,而且德国小蠊主要分布在北方,而美洲大蠊主要分布在南方。

家栖蟑螂的危害非常大,这是因为它们经常出入下水道、垃圾堆等可能含有细菌和病毒的地方,而且它们主要以人类的食物为食,最关键的是蟑螂在每次进食之前都会吐出一部分,目的是为了腾出空间多吃,同时它们在移动和进食时还会间断性的排便,这就会导致它们将一些致病的细菌或者病毒沾染在我们的食物上,从而传播给人。

而且蟑螂的繁殖能力非常强,一对德国小蠊一年就能繁殖超过十万只后代,所以即使我们在家中看到零星的几只蟑螂也不能掉以轻心。

最关键的是作为在地球上存活了上亿年的物种,蟑螂的生存能力非常的强,研究表明,在只喝水的情况下,它们能活30天之久,在不吃不喝下,也能存活20天左右,即使没了头,蟑螂还能活5-9天。

而且不要以为将蟑螂用水冲入下水道就万事大吉了,因为蟑螂是会游泳的,而且它们在水中可以存活长达45分钟,一旦水位开始下降,它们就会顺着管道内壁,再次爬入我们的家中,因此,蟑螂才有了“打不死的小强”这个称呼。

蟑螂真的不能踩?

蟑螂不能踩的说法之所以会被人相信,是因为蟑螂确实能携带一些致病菌,而且蟑螂的生存和繁殖能力确实很强大。但尽管这样,这个说法也是没有科学依据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蟑螂身上确实会有致病菌,用脚踩了,这些致病菌也确实有可能会沾在鞋底上,但是,携带致病菌的蟑螂平时在移动或者进食时,一直在传播,与我们用脚踩不踩是没有关系的,毕竟蟑螂喜欢边吃边拉,边走边拉。

而且我们又不从地面上获取食物,所以这些致病菌离开宿主后,在地面上很快也会死亡。

其次就是蟑螂的卵了,有人说踩死蟑螂后鞋底上会沾上蟑螂的卵,人在走路时会把卵弄得到处都是,到时候卵孵化会成小蟑螂。这个说法显然也是不了解蟑螂的繁殖习性。

从繁殖上看,蟑螂分为三大类: 卵鞘腹置、卵鞘后置以及卵鞘外置 ,这三种繁殖方式也很好理解, 腹置就是将卵鞘置于体内进行孵化,后置就是放到尾部,外置就是藏在一个隐蔽的地方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