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半月谈
“中华第一刊”《半月谈》的官微,每天帮你分析时政大事,品读社会人生。您的时事政策顾问,学习生活益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长安街知事  ·  三个人CT片几乎一样!国家医保局进驻开展飞检 ·  2 天前  
中国政府网  ·  这27个行业将迎来大规模设备更新! ·  3 天前  
政知道  ·  博导李孝峰,出任江苏省委组织部副部长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半月谈

“X丝”“屁民”“low X”……气势汹汹的“污文化”,何时才会变成明日黄花?

半月谈  · 公众号  · 政治  · 2017-05-12 12:07

正文


   “不要污,要纯洁”“辣眼睛”“太污了”“污王”“老司机,带带我”……这些在网络上风行的热词,指向的都是同一种事物——日渐盛行的网络“污文化”。


  原以为会被“主流”“大众”轻易讨伐的“污文化”,却未被“覆盖”“碾压”。


  或许,互联网上的“大众狂欢”心态更为“开放”,认为一些以前很少被接受的选择和被视为禁忌的话题,通过网络空间进入大众视野,为越来越多人所知晓,并非坏事。


  或者认为互联网时代可以让小众选择不再“知音难觅”,保有自己独特的爱好、品味,并尊重别人的取向、审美,称得上“和而不同”。


  然而,网络空间的“开放”“和而不同”再往前一步,便是放纵。


  为了吸引眼球、获得流量,更加劲爆的文字、图片、视频被某些人的“污脑子”加工制造。


  这其中,“污词汇”以文字形式粗鄙化、极致性的特征,挑战着人们的平静神经。


  比如,近年来流行的“X丝”“屁民”“low X”等词语,以近似于粗口的字眼,进行情感的宣泄和极端观点的表达。



  “污词汇”搭建“污段子”,“污画面”连缀成“污视频”。新的“污文化”被创造出来后,再经一些网络综艺、网红主播和自媒体的传播,便呈燎原之势。


  网络综艺、直播和自媒体尺度与传统媒体环境的不同,更使得大量含有粗口片段的内容被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


  一些拥有数百万粉丝的微信公众号、播放量几乎每集都过亿的网络综艺、在线人数上百万的直播,更将这些“污力十足”的语言以超高的能量级散布出去,充斥整个网络空间,甚至逆向输出到传统媒体的舆论场中。


  • 由知名编辑记者转型的自媒体网红,曾以文字优美细腻有深度著称,转型后“一炮而红”的传世“名篇”却是从标题到内容“三句不离粗口”;


  • 出身中央级电视媒体和省级卫视的某知名主持人,到了网络综艺上“尺度大开”,“粗口与段子齐飞”,以至于有些视频片段甚至后期不得不进行消声处理;


  • 高等学府的学子,拍直播拍视频时自以为幽默地说着“内涵段子”,企图“刷存在感”……


  从高雅之士转身为“污人”,“湿鞋”竟如此之快?



  如果说网络空间中的“污文化”离日常生活还隔着一道现实的大门,那么,品牌的借势营销则使得“污文化”直接进入生活中的诸多场景。


  “宴遇”餐厅、“叫了个鸡”炸鸡店等坐落于大城市知名商圈,从湿纸巾的设计到菜单上的菜名,无一不大费脑筋,故意引发消费者的“污”联想。



  这些原本与“污文化”八竿子打不着的商家,为了获得年轻群体的注意,主动“秀下限”,使得不登大雅之堂的“污文化”有机会攻占人们的日常空间。


  看起来,气势汹汹的“污文化”,游弋于低俗底线之上,没有自动退潮的迹象。怎么办?


  除了期待网络空间的治理力度加大以及网络娱乐节目审查尺度提高外,恐怕更应该通过倡导社会高雅来“治污”,尤其要根治网络社会长期贴着低俗底线徘徊的痼疾。也只有网络上、生活中“精神粗口”不再被奉为时髦,“污文化”才会变成明日黄花。


来源:《半月谈》第9期,原标题:《污文化盛行,谁在告别优雅

记者:周蕊


主编:孙爱东

编辑:魏春宇

觉得不错,请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