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记事开始,就没有在妈妈怀里撒娇的记忆。妈妈从来不会亲亲我,抱抱我。
大概七岁的时候,我学邻居家的小女孩去亲亲妈妈,妈妈也没有像邻居婶婶那么高兴,甚至有点不耐烦的把我扯开说:“别闹了,我还忙着呢,该干嘛干嘛去。”
妈妈一直教育我要好好读书,以后要自己赚钱养活自己。
在我们村里,和我同龄的小女孩从六七岁开始就会承担很多家务,但妈妈从来不让我做,就让我好好学习。
我喜欢看书,妈妈就托人给我从城里买书,并不是教辅,而是中外小说和杂志,《红楼梦》《镜花缘》《西游记》《平凡的世界》《穆斯林的葬礼》《基督山伯爵》《简爱》……
妈妈毫不客气地说:“什么闲书,这都是好书,获过奖的好书!”
村里人说:“一个女娃娃不会做家务,到时候嫁不出去,没人要。”
一直以来,妈妈是我往前走的力量,不论从物质还是精神上,妈妈都给了我最大的支持。
我也没有辜负妈妈的期望,一直学习很好,高中更是大发力,稳居全校第一,考上了北京的一所很好的大学。
当我一个女孩在外乡闯荡的时候,妈妈就是我的底气,我知道不管有什么难题,妈妈都会毫不犹豫地支持我。
不管是考研,还是找工作,妈妈总是说:“你不用管我们,你自己想做,就去做吧。”
每次,说起我的经历,朋友们都说:“你妈妈有大智慧。”
每次,我像一只渴望归家的小鸟一样回到家的时候,却总是很失望。
妈妈从来都没有对我说过:“我需要你,我爱你,我想你。”
每次回家,她都会说:“这么远,你跑回来干什么,我谁也不想,一个人过得好好的。”
有一年“五一”,我正好感冒了,虽然如此,我还是决定回家,因为那年我刚开始工作,心里有好多话想对妈妈说。
那天,我刚从医院出来,就去了车站,在火车上给妈妈电话,兴冲冲告诉你我明天到家。
我多么希望妈妈能温暖惊讶的说一句:“哎呀,我女儿回来了,太好了,我可想你啦。”
没想到,妈妈仍然只是冷冰冰的说了一句:“你是不是感冒了?生病就好好养着,一天到晚折腾什么,你快回去,别回来了,回来我也不见你。”
我还是执拗地回了家,妈妈忙前忙后给我张罗吃喝,但是脸色一直不好看,也没有给我说一句好话:
“回来干什么!只知道给我添乱,养儿养女有什么用!”
每次听到这些,难过、悲伤、恐惧、羞愧、自责,各种复杂的情绪涌上心头,眼泪止不住哗哗哗的流。
曾经,我也赌过气,假期也不想回家,因为觉得妈妈永远也不理解我,永远也不能给我好脸色,那我就不回去了!
爱人就说我是孩子气,妈妈肯定想我,只不过不好意思说出口罢了。
后来,我调整了和妈妈的相处方式,也是淡淡的,比较疏离的相处。
30年来,我和妈妈之间都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妈妈在这头,我在那头,妈妈很爱我,我也很爱妈妈,但我们始终都不亲近。
我不明白:为什么妈妈总是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样子?妈妈为什么不能表里如一?
爱人劝我别苛求,这就是性格使然,心里知道妈妈对我好就行了。
直到去年,我做了
践行生
,参加了一次人生梳理,才看清楚妈妈为何总是这样冷若冰霜,总是一副满不在乎,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样子。
在妈妈8岁时,外婆生了重病,没钱治病,去世了,外公也不知去向,于是妈妈和舅舅寄人篱下,从这个亲戚家飘到下一个亲戚家,从来都没吃过饱饭。
舅舅年纪小,妈妈做为长姐,一力承担起了照顾幼弟的责任,小小年纪就被苦难磨砺,妈妈的性格极其坚韧,从来不会示弱,咬着牙往前走。
她吃够了生活的苦,不希望我再走她的老路,就力排众议送我上大学。
五十多年的岁月里,妈妈从来都没有被疼爱过,有的只是年少时为了活下去的苟延残喘,肩上不堪承受的重担,甚至遭人毒打,被人嫌弃的耻辱。
我看到了妈妈这么多年的辛酸和痛苦,也开始渐渐理解她,理解她对我所做的一切,看到了她对我的爱。
我生病还要坐火车回家,妈妈肯定很心疼,也不愿意我受这个罪,但她说不出那些温柔抚慰的话语,只会生硬地说别回来了,不想见我。
我每次回家,妈妈都会忙前忙后,给我准备好吃的,洗晒床褥,临走时,还非要让我带这个拿那个。
妈妈一直不肯去车站送我,以前我特别失落,现在我才知道因为她不敢也不想面对和我的再一次离别。
还记得那年,为了我能继续上学,妈妈忍辱负重,到处借钱,看人冷眼,只为供我读书。
可是家里的每个人都极力反对,包括爸爸,是她扛着难言的压力和重担,终于筹到了足够的学费。
在汽车东站,妈妈满含泪水,把钱送到我的手中,让我重新开始求学之路,再次改变了我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