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陆家嘴传媒
专注新金融、新价值、新思维的金融人知识分享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国际金融报  ·  掀起“免息潮”!蔚来、特斯拉、小鹏放大招 ·  18 小时前  
望京博格投基  ·  剔除长江电力与万科,纳入中国平安 ·  21 小时前  
新华网财经  ·  黄金账户,利率下调 ·  2 天前  
中金点睛  ·  中金研究 | 本周精选:策略 ·  3 天前  
债券今天有蛋吗  ·  股债三连涨,接下来怎么配? ·  3 天前  
债券今天有蛋吗  ·  股债三连涨,接下来怎么配?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陆家嘴传媒

张挺:硬科技投资新逻辑

陆家嘴传媒  · 公众号  · 金融  · 2021-02-05 17:17

正文




达泰资本合伙人张挺


谈硬科技前我们划一个重点,硬科技要有一个技术门槛儿,有明确的商业应用场景,并且在技术上有先进的水准,能够引领科技跟社会经济发展的变革。同时能够产生一些明显的经济效益,产生非常核心的技术,我想这是所谓“硬科技”的重点。如果按照这几个特征去看,当前硬科技代表性的领域,包括之前一直聊到非常多的半导体、AI、新材料、能源、IT这些领域。


硬科技的特点


对科技做一个分类,下面是普通科技,技术门槛高一点是高科技,再往上是硬科技,继续往上有人说是黑 科技,甚至再往上就变成科幻。 总之告诉大家,其实技术之间是有门槛之别,对于硬科技来讲作为金字塔中间的这么一层其实有它的特点: 一个是技术门槛非常高,技术水准并不是陆家嘴第一就可以,浦东第一也不行,要达到全世界先进水准,而且要掌握核心技术。



跟黑科技相比,有一点非常重要,硬科技要有明确的应用场景,而且要有一个既定、或者是即将要在未来两三年有明确的市场。 如果离市场太远,没有办法形成商业逻辑,这就不是属于硬科技的范畴。 硬科技还需要解决核心关键问题,引领产业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要产生经济效益,如果经济效益没有,至少要有社会效益,要为社会产生价值。


在金字塔底部,高科技、普通科技技术门槛低一些,但是黑科技、科幻这种科技就需要非常长时间的培育过程,不是说马上就能够见到钱的,需要非常长的时间。中间的硬科技适合风险投资机构进行投资,因为上面还飘在云里面,不可能短期形成很好的商业化。


另外,这种科技的分类,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比如说二三十年以前,有一些在科幻片里面出现的科幻科技包括黑科技,如今已经在生活中间变得非常平常了。


我是从中科院毕业,原来叫上海冶金所,有人说你们中科院是高大上的科学机构,为什么会有专门研究冶金看似的低端东西?我们冶金所成立是上世纪50年代,那时冶金也是硬科技、黑科技,但是发展到现在,冶金炼钢连最下面的普通科技也算不上了,这就说明,科技分类是随着技术的发展是动态变化的过程。


聊硬科技必须要聊中美博弈,2018年-2019年中美就有贸易摩擦,贸易摩擦背后其实是科技竞争。为什么中美有这么大的冲突?看下中美GDP比较,2020年中国GDP14.17万亿美元,占整个美国GDP的73%左右。过去100年,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在经济体量上如此接近美国,此前最接近的就是日本,日本在1985年最巅峰时期的GDP占美国的69.6%,但中国已经突破这一历史。对美国来说,中国是前所未有的经济对手。


另外一点,中国不仅仅是经济上接近美国,我们在专利申请上,2019年PCT申请量超越美国,我国的PCT质量相对比较差,更多是外观设计、实用新型,核心的发明专利比较少,甚至是发明专利质量可能跟先进的国家比还是会有些差距。我们自己觉得不行,但老外觉得中国太厉害了,所以很担心,因此,一个是经济总量,另外在专利上,我觉得对美国也是非常大的刺激,显示出中国科技实力的提升。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美之间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因为是老大跟老二的竞争,这个过程大家非常熟悉。最新的就是1月份,美国进一步在实体名单中把中微、小米加进去,多了9个企业。


特朗普在科技圈让中国完全醒悟过来,我们的核心技术受制于人,被卡脖子的,这让我们完全意识到未来发展必须要靠科技,特别是硬科技是发展重中之重。虽然我们希望发展科技,但投入的力度、决心不够大。感谢特朗普,让我们真正下决心在硬科技上发力。


拜登新政府上台,中美之间贸易战可能会有所缓和,但未来的科技竞争是不会停止的,还会继续持续。未来中美主战场硬科技是最明显的主战场之一。


硬科技的投资机会


接下来聊聊硬科技方面的投资机会。背景刚才讲了,中美之间的竞争白热化,要解决国家一些非常重大的需求,甚至国家很多龙头企业的重要需求。以前跟一些龙头企业交流的时候,初创企业找他们谈是处于非常弱势的地位,龙头厂商不愿用国内芯片厂商的产品,对产品的发展是非常负面的,但现在,他们希望有国产产业链起来,能够解决他们的需求。我觉得国家目前要转型,朝着硬科技发力是不得不做的点,现在就是这个点,我们必须要朝着硬科技的方向发展。


同样,现在发展硬科技是“天时地利人和”,经济体量代表工业体系的完备,我们过去的研发投入、人才培养,工程师人数突破8000万,是发展硬科技的坚实基础,国内的资本实力过去几十年也得到了极大地壮大。

我们的退出渠道比以往更加顺畅,包括大家非常了解的科创板、创业板的注册制改革,包括未来全面注册制发行,现在看来投资硬科技是非常好的时间点。


科创板也是硬科技的版块,主要关注新一代的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 科创板中,IT是一个申报大户,半导体在科创板是非常受关注的,市值超过1万亿,市盈率高的吓人,平均是170多倍,中位数是87倍,基金退出渠道非常顺畅,资金流动起来之后投资硬科技的热情就会上涨。


分享一下投资逻辑的思考。硬科技,技术是根本性的,这技术需要是全世界领先的,不是局域领先的,而且要是能产业化、商品化的,否则就是科幻或者是黑科技的。要实现还要有合理成本,不能说要实现炫酷功能,但却是天价成本,这是不合理的。市场的成功是必须的,任何科技不谈不到市场都是耍流氓的行为。


接下来是硬科技解决的关键问题。简单讲就是有什么伟大意义?不能说是稍微有点改进,这意义不大。甚至说可以引领产业,虽然不能说所有产业,可以引领个别产业的重大变革也是非常关键的。要深度解决一些用户的痛点,有一些社会上的问题,企业问题非常关键,不能是可有可无的改善。比如,人工智能帮女生们稍微美容、美颜一下(虽然我也觉得非常重要),如果AI只能做到这一点不够牛,如果能够整个改变世界的业态,好比“互联网+”,所有的行业都是“AI+”,产生的意义就更加伟大。


硬科技是高端的,也是核心的。以半导体为例子,在过去一段时间的发展,现在讲进口替代,但不是所有的产品都需要进口替代。有些产品我们已经做到世界第一。在半导体行业细分产品里,如果有三个中国的公司在做,这个产品基本上已经没法看,打个头破血流,基本上都是拼成本。现在我们面临的问题:中低端的产品是不缺的,甚至是泛滥的,但高端的核心产品因为太难,门槛很高,还是处在空白的状态。


接下来进口替代这个过程还是要继续,但不能继续简单替代,而是迈向核心区,所谓核心区就是原来非常高端的产品,中国人想都不敢想,碰都不敢碰的,而现在迈到核心区去触动国外巨头的利益,这是趋势。另外是自主创新,原来我们是抄,有人在前面跑,我们知道人家往哪里跑的时候就追,只要速度够快不用管方向,方向已经有人定了,甚至看到别人踩过的坑绕过去就OK了。现在不行,有可能要领跑,你发现前面没有人,只有自己跑,那个时候就要自主创新。但这就是未来企业要面临的现实问题,要做全球老大必须要自主创新,必须习惯成为孤独的领跑者。


硬科技的投资刚才提过目前是最好的时机,但具体什么时间点投进去是非常好的、可以探讨的问题。我以前是做研究的,做科研经常讲“十年磨一剑”,一个技术从实验室到产业化落地至少需要10年的时间。但你的基金才8年,到底什么时候投进去呢?刚开始准备“磨”的时候进去吗?结果是,基金第8年要清盘技术还没有产业化,最后可能只能拿个板凳回来。比较好的情况是,在第8年或者第9年能够进去,也许就是能够赶上未来非常好的产业化窗口,我只是做一个简单的例子。


我们投好了硬科技项目最后肯定是能赚非常多的倍数,但也有可能很残酷,想象是美好的,但现实非常骨感,也许倒在黎明前黑暗里,公司做不起来。我们需要一点情怀,也是需要有回报,这都是需要投资人去考虑的问题。


还有一点比较重要,投资机构要找准自身的位置。有几个方面:刚才有朋友问我,生物医药看不看?我说完全看不懂,做半导体的人去看生物医药,班门弄斧都不如,因此我不敢碰生物医药。对于机构来说,要找出自己的特长所在,到底跟同行相比擅长什么,什么是我的优势。自身定位一个是领域,另外是阶段,到底要投什么阶段:早期、中期还是PreIPO。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望京博格投基  ·  剔除长江电力与万科,纳入中国平安
21 小时前
新华网财经  ·  黄金账户,利率下调
2 天前
中金点睛  ·  中金研究 | 本周精选:策略
3 天前
债券今天有蛋吗  ·  股债三连涨,接下来怎么配?
3 天前
债券今天有蛋吗  ·  股债三连涨,接下来怎么配?
3 天前
骑行夜幕的统计客  ·  速查表20170116
8 年前
人民日报  ·  今日大寒
8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