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山东高速集团
山东高速集团是由省委管理领导班子、省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有独资大型企业集团,经营主业涵盖交通等基础设施及衍生产业,智慧交通、新能源新材料及绿色化工等新兴产业,金融资产投资与管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最高人民法院  ·  人民日报评论员: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勇担重任 ... ·  19 小时前  
新周刊  ·  苦等三年,这8.5分神剧终于回归了 ·  昨天  
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  ·  李永利院长赴铜梁调研人民法庭建设工作 ·  2 天前  
三联生活周刊  ·  25岁女演员之死:韩国娱乐圈的“男女有别”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山东高速集团

山东高速集团:项目建设春潮涌,奏响奋进“三重奏”

山东高速集团  · 公众号  ·  · 2025-02-20 18:35

正文

春风浩荡战鼓急,百舸争流自当先。新春伊始,山东高速集团各重点项目全面掀起复工复产大干热潮。项目施工现场机械轰鸣,奏响加速建设“奋进曲”;绿色转型持续深入,写下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四新”技术层出不穷,激活创新驱动“强引擎”……

山高人以“开局即冲刺”的奋进姿态,在齐鲁大地上绘就出一幅“满弦开工”的春日奋进图。


项目建设“火力全开”


当第一缕晨曦洒落在繁忙工地上,机械轰鸣声与工人号子声相互呼应,奏响了复工复产的序曲。

“快中有序”是京台高速齐河至济南段改扩建项目的真实写照。470余名工人各司其职,忙碌却有条不紊;60余台大型机械设备穿梭不停,轰鸣声此起彼伏。梁板预制安装区,吊装设备将巨大梁板安置到位;连续梁施工区,焊花飞溅,钢筋骨架逐渐成型。



作为全国首个“6改12”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京台高速齐济段改扩建项目不仅承载着优化国家高速公路网的使命,更寄托着公众对高效出行的期盼。“下一步,我们将持续以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创建为目标,扎实开展质量提升与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专项行动,确保高质量、高标准完成项目年度建设任务目标。”京台齐济段改扩建项目办主任张新说。

吹响复工“集结号”,按下工程“加速键”。从泰山脚下到黄海之滨,从鲁北平原到沂蒙山区,广袤的齐鲁大地上,山高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只争朝夕的精气神,奋力冲刺一季度“开门红”。



董梁高速沈新项目2300余名参建人员、610余台机械设备全力冲刺,推进项目建设“再提速、再提效”;沈海高速两汾段改扩建项目1000余名施工人员、100余台机械设备紧密配合,全力推进路基填筑、老桥梁板拆除等施工,力争早日通车运营;济南绕城高速小许家至港沟段改扩建项目700余名参建人员、300余台机械设备高效运转,确保高质量完成年度目标。



海外项目施工现场同样是一派繁忙景象。在塞尔维亚兹雷尼亚宁-诺维萨德高速公路项目施工现场,混凝土浇筑作业正如火如荼地进行。项目连接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工业重镇兹雷尼亚宁及第二大城市诺维萨德,是《中塞基础设施领域经济技术合作协定》框架下首个由中资企业实施的“规划+设计+施工”工程项目。“我们将充分发挥集团工程技术优势,确保项目高效推进,为当地打造一条安全、环保、高效的交通动脉。”项目工程师石高峰说。


绿色施工“擦亮底色”


最是春光不可负。在济德项目徒骇河大桥建设现场,工人们趁着好天气,正加紧桥头地基处理施工,掀起大干热潮。项目将绿色生态理念贯穿于大桥建设全过程,最大程度减少对周边生态影响,着力实现工程建设与生态保护相统一。



“以大桥桥头地基处理为例,我们研发了喷扩压灌流态固化土桩加固软弱地基新技术,将废弃的工程渣土变为桥头地基加固的新材料。”济德公司副总经理吴传山介绍,这种新材料不仅实现了废弃土源的循环再利用,而且加工而成的搅拌桩与传统水泥桩相比,单桩地基承载力提高了40%。“下一步,项目将坚持建设黄河冲积平原品质示范引领工程目标,在固废材料利用、绿色建造等方面加大技术研发和成果落地,为高速公路建设转型升级提供‘济德方案’。”

齐临项目现场同样施工正酣。工人们正熟练地操作着装载机、混凝土罐车等各类机械,有条不紊地推进着各项工序。“很多传统机械被新能源机械替代,比如我们引入全国首台全甲醇压燃式装载机引进全甲醇压燃式装载机,相较于传统柴油装载机可减少50%以上的碳排放。”齐临项目执行董事曹洪亮说。



值得一提的是,齐临项目还积极探索多能互补模式,通过统筹碳节能、碳减排、碳管控以及碳汇提升等举措,建成全国首个高速公路零碳综合场站,开启了高速公路场站建设的零碳实践。“在建成零碳场站的基础上,我们将全面推动绿色低碳技术示范和应用推动,打造‘绿色齐临’品牌,为全国高速公路绿色低碳建设贡献力量。”曹洪亮说。

目前,一系列符合资源节约、节能减排的新技术、新材料正在集团各在建项目中竞相亮相,为高速公路绿色低碳建设注入澎湃动力。济南绕城高速小许家至港沟段改扩建项目通过光伏永临结合的方式,实现隧道建设期电力自洽;烟蓬项目将废旧圬工料制备再生骨料桩,实现了旧圬工料100%回收再利用;文双项目把沿线丰富的花岗岩集料资源开发成为新型路用材料,在实现降本增效的同时,减少碳排放量……一条条绿色低碳高速公路在春天里延伸。


科技创新“赋能增效”


机械轰鸣、人员穿梭,济南绕城高速港沟立交至殷家林枢纽段改扩建项目现场施工正酣。作为全国首条原址改扩建的八车道超大断面隧道,项目控制性工程济南隧道在施工过程中面临了诸多技术挑战。项目探索创新“隧道原址扩挖施工工艺”,建设智慧隧道管控平台,攻克了复杂地质条件下隧道断面扩挖的技术难题。



与此同时,项目试行“黑灯工厂”智慧化钢筋生产管理模式,推动钢筋笼自动生产、盖梁骨架自动焊接等智能无人化施工,效率较传统模式大幅提升。“下一步,我们将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精耕细作抓管理,强化项目主线导改、全线贯通等关键节点把控,确保高质量完成年内建设目标。”济南绕城改扩建项目办主任李怀剑说。

在集团各重点项目施工现场,一项项“四新技术”如春芽破土,推动项目建设提质增效,为奋战“开门红”注入强劲动能。

在临滕项目临沂北特大桥2号桥施工现场,工人们正进行墩柱钢筋笼校准定位作业。与常规工艺不同,项目专门研发了一种墩柱浇筑定位支架,有效保证了装配式预制盖梁波纹管与墩柱钢筋笼主筋准确对接,使偏位控制在毫米级范围内,可提高工效20%。“我们将坚持以工程实际需求为导向开展科技创新,不断释放科技创新叠加效应,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剩余路段通车任务。”临滕公司副总经理刘杲朋信心十足。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