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IT时报
做报纸,也懂互联网,这里是《IT时报》(IT Times)微信版。作为上海一份IT类周报的新媒体产品,这里汇聚了关注全球IT业的魔都资深IT记者。我们追求原创独家新锐,以及读视听多种表达方式。ps. 使用IT产品有问题?留言与编辑互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能源报  ·  关于举办绿电、绿证、CCER交易培训的通知 ·  昨天  
中国能源报  ·  关于举办绿电、绿证、CCER交易培训的通知 ·  昨天  
南方能源观察  ·  《南方能源观察》电子刊上线!订阅方式戳→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IT时报

一部《民法典》能保住我们的隐私吗?

IT时报  · 公众号  ·  · 2021-01-12 20:17

正文

数据“石油”,图源:东方IC

30秒快读

1

因非脱敏数据交易而触犯法律的案件频频曝出,2019年,警方曾严查国内大数据公司,甚至有人因此锒铛入狱。究竟数据要素,要如何在不触碰法律红线的前提下交易?

2

今年元旦起实施的《民法典》,承认了信息处理者对于依法取得数据的所有权,为数据作为一种生产要素,正式进入交易市场铺平了道路。

3

当上海发布宣布上海要全力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消息时,下面点赞最高的回复是:“如何在使用数据的同时保护老百姓的隐私?”当然,数据怎么用,怎么用好也是政府最关心的问题。

作为数字经济时代最核心的生产要素,被誉为“虚拟石油”的数据价值日益凸显。

1月4日,上海市发布《关于全面推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提到,推动公共数据和社会数据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开放共享,建立数据要素市场,健全数据要素生产、确权、流通、应用、收益分配机制。


结合1月1日实施的《民法典》第一百二十七条规定,“法律对数据、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有学者认为,这意味着, 《民法典》承认了信息处理者对于依法取得数据的所有权,为数据作为一种生产要素,正式进入交易市场铺平了道路


然而,数据交易并非由此而始,事实上,早在几年前,大数据就进入了“交易”时代,并在全国各地成立了一批大数据交易中心/所,却大多陷入无商品可交易的窘境。


与此同时, 因非脱敏数据交易而触犯法律的案件频频曝出,2019年,警方曾严查国内大数据公司,甚至有人因此锒铛入狱

究竟数据要素,要如何在不触碰法律红线的前提下交易?政府数字化转型又将如何“重塑”数据要素流动机制?


在上海向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开端之年,回答清楚这个问题尤为重要。

01

大厂也“逃不掉”的地下交易

“我们早期帮助他们(旷视科技)寻找了合作伙伴, 包括美图、蚂蚁金服,让他们拿到了大量的人脸数据 。”

2020年9月12日的全球创业者峰会,李开复的一席话掀起轩然大波。


虽然之后承认“口误”,称只是帮助旷视寻找合作伙伴,不涉及客户数据传输和共享,但仍无法消除人们的恐慌。

为了精准定位高空抛物的肇事者, 高清摄像头+AI巡视建筑物 是目前主流的方式,但这只是第一步,某大厂公司智慧城市负责人透露, 通过与快递公司合作,匹配用户的最新地址信息 ,从而可以在第一时间找到肇事者。但却避而不谈,此举是否涉嫌侵犯用户隐私。

图源: 中国青年网

《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八条规定,信息收集者、控制者不得泄露、篡改其收集、存储的个人信息; 未经被收集者同意, 不得向他人非法提供个人信息,但是经过加工无法识别特定个人且不能复原的除外。


上海钧智律师事务所律师陈治恺认为,这说明《民法典》规定了数据是民事权利的客体,法律认可了数据的可流转性。但前提条件是,数据必须是脱敏且不可追溯。


然而, 现实中,不少大型互联网平台之间“你好,我也好”,非脱敏数据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在地下“暗河”流淌

02

“无法准确定价”的大数据交易中心

官方的大数据交易中心并非没有。

2014年3月,“大数据”一词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数据交易所/中心在全国各地鹊起。


成立于2016年的上海数据交易中心,数据交易量占到全国线上数据交易量的一半以上。

据上海数据交易中心副总裁陆振晔介绍,上海数据交易中心建立的是一张“ 数联网 ”,为数据供应方与数据需求方提供数据互联平台。


供需双方通过数据互联平台进行点对点的数据传输。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上海数据交易中心 不触碰、不留存交易数据,仅收集数据交易日志用作前台展示与结算 ,有效保障了数据供需方的权益。

图源: 上海数据交易中心

“我们的数据交易应用场景主要包含 广告营销和金融风控 等。 前者主要为品牌主、广告公司提供个人弱授权的用户画像、互联网行为习惯及偏好分析的数据服务; 后者主要为银行、保险公司提供经个人强授权的核验类、风控类、模型分析类数据的交易服务,并在数据交易过程中通过xID去标记保证流通交易过程的安全与和合规。 ”陆振晔说。

金融风控场景则对数据安全性要求更高。如某银行需要对个人银行业务申请人身份进行核验,需在获得用户本人强授权后,方可将xID处理后的个人ID标识发送至数据供应方进行个人身份的核验。


xID去标记技术通过一企一密的加密方式,确保每个企业的去标记算法各不相同,相当于每个企业都拥有自己的一把锁;

xID技术体系,图源:上海数据交易中心官网

同时在明确数据流通交易方式、内容以及应用场景后,通过上海数据交易中心xID转换服务方可实现不同企业间数据流通过程中的xID标记转换。 这样既能保证数据的合规流通,又能实现数据流通交易过程的可追溯和可管控。


严格的风控,确保了数据交易中心能够以合法、合规的方式交易数据。但从全国范围来看,大数据交易中心/所的日子普遍不太好过。


相比上海数据交易中心, 贵阳大数据交易所 武汉长江大数据交易中心 提供的是“数据投行的服务模式”,即信息中介撮合服务以及数据合作的中介服务, 更多的是线下对接,纯粹的线上数据交易业务并没有真正开展起来

贵阳大数据交易所交易流程,图源:贵阳大数据交易所

“合规的数据产品和服务的标准化,需要一个各方长期共同探索的过程,在数据合作未产生价值之前,市场的定价也无从谈起, 现在正处于数据合作以及数据价值发掘阶段,而数据流通交易还处在早期阶段 。”井通科技联合创始人、武汉长江大数据交易中心总裁武源文表示。


近期《IT时报》记者拨打贵阳大数据交易所的电话,也被告知暂停服务。

目前,各数据交易中心都没有形成稳定的定价机制。“ 如果在数据使用目的、边界和服务对象不明确的前提下,数据的价格就很难形成一个产品化的定价 。”开放数据中国联合创始人及执行主任高丰表示。陆振晔则称,现实中的定价还是需方导向的居多。

图源: PxHere

“技术的定价一直是个‘全球性的世纪难题’。”中国科技法协会副会长、上海政法学院教授蒋坡告诉记者,“ 20世纪90年代,国务院有关部门曾召开一次会议 ,原想借以确定技术定价的基本公式,以便推广应用,结果收到了来自全国各个方面2000多种不同的计算公式,根本无法统一和确定。”

03

数据要素确权才是终极难题

图源:aglaw.us

尽管根据《民法典》规定,有学者认为,脱敏数据可以进行交易。


“但《民法典》并未对数据权和数据参与分配机制作出明确规定,相关内容还需待司法解释进一步明确。”陈治恺表示。


具体来看《意见》中的提法,比如“以城市治理与民生服务为导向,全闭环、系统性优化数据采集、协同、共享、应用等各流程环节,”“建立数据要素市场,健全数据要素生产、确权、流通、应用、收益分配机制,构建具有活力的数据运营服务生态”,但问题是, 在进入市场之前,数据要素如何确权,目前几乎没有法律明确规定


陆振晔表示:“我国的数据确权现在还没有非常明确的法律条款或国家标准来指导。例如, 政府数据开放的过程中,数据所有权到底是归政府还是个人?

蒋坡认为,确权问题在数据采集、加工、存储、使用等各个环节都可能存在。 比如,在 数据采集 环节,哪些数据可以采集?谁有权采集?如何正确采集?

数据加工 环节,如果是委托加工,而采集者和加工者之间又没有明确约定,那么采集者向加工者支付劳动报酬能否意味着加工所有权的转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