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n Schrager,摄影:Chad Batka
EDITION酒店创办者Schrager认为未来只会存在两种酒店,多数会走“平民奢华”路线,剩下的1%是传统贵族酒店,“什么都昂贵,可望不可及。”
文丨FT中文网专栏作家 张璐诗 Lucy Cheung
火车驶过中原瓜达拉玛山下的隧道后不久便到达马德里。我住进了由银行办公大楼改建的“马德里EDITION”,睡房外就是16世纪的“赤足女修道院”。早上醒来,坐在接近家庭式装修的简洁房间里,感觉与窗外太阳底下的世界基本没有距离。这种体验与一些奢华细节繁复厚重的酒店形成对照,后者寻求在客人入住期间,能提供一种远离日常的舒适感。但那种层层包裹的奢华,一旦踏出房间,往往即会被现实的强光所击碎。
几个月后,我到达新开张的“罗马EDITION”,巧合的是,酒店同样是由银行大楼改建,但在翻新这幢1940年代典型“理性主义”风格建筑时,Ian Schrager和他的团队保留了原有的斑纹大理石楼梯、中央庭院、雕像和灯具。一座戏剧性的青铜金属遮阳篷,俯瞰着柚木长椅和独立家具,连同意大利风格的灯笼布置,营造出了一种传统罗马花园的氛围。大堂七米高的天花板、落地窗与翡翠绿窗帘不乏戏剧感,但石灰岩地板和白色家具,让人回到了Ian Schrager所倡导的柔和极简风格里。
罗马EDITION的屋顶景观
有关Ian Schrager所提倡的“大众奢华”理念,随着上海和三亚的门店早些年登陆国内,国内消费者也略有了解。正是Ian为今日人们耳熟能详的“精品酒店”(boutique hotel)定义下概念:酒店的建筑风格和室内设计注重艺术和创造性,避免传统酒店的千篇一律。每家酒店都应反映其所在城市的文化个性。
比如说,巴塞罗那EDITION挨着著名的圣卡特琳娜市场,凸透的玻璃飘窗幕墙,与旁侧购物大道莱埃塔纳大街(Via Laietana)上密集的20世纪初艺术装饰风格与新古典主义建筑形成鲜明对比。尤其是著名的哥特区就在咫尺之外,出了走两步就见到磷峋参天的巴塞罗那大教堂。酒店在Ian的设计理念基础上,请来本地设计师为店堂内部注入巴塞罗那所在的加泰罗尼亚地区风格。所有房间内都铺上橡木人字形拼花地板和胡桃木镶板,木材保留了原来的纹路,浴室内的马其顿斯拉夫白大理石与铜质装饰呼应,选色与光泽柔和低调,令人感觉亲切和温暖。
在我看来,Ian Schrager的酒店少了一点形式,或者说仪式感,具体来说,比如减掉了传统高端酒店中的行李员、客房服务;酒店的公共性则更受到注重。早些时候,Ian通过网络在美国家中开启了和我的对话,为我解答了关于“大众奢华”概念的一些问题。
47年前,Ian曾在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工作室旧址上联合开办了一家夜店“Studio 54”,迅速成为纽约的潮流风向标。后来Ian开始做精品酒店,他最初创办的“PUBLIC”酒店,店内也加入了夜店元素。Ian的先锋思维,在酒店业界曾独领风潮20年,不过,酒店中开办夜店的成功,于1998年引来了效仿者:今日全球开花的W酒店。后来者的抢滩,曾令Ian的酒店事业一度受阻。20年前,Ian经过深思后将名下公司大部分的股份卖掉,然后以自己的名字注册了公司,宣布“不想管理酒店集团,只想设计和开发酒店”。他对我说,后面有很长一段时间,他都将精力集中在“自我突破”中。
这个过程中,Ian确认了大众对于“奢华”的概念已经发生变化。“17、18世纪的富人很受社会垂青,他们是社会名流,令大众仰慕。过去美国人对于奢华的概念全部来自欧洲:白手套、金纽扣、法国的高级时装(haut couture)潮流,到了今天,很多人觉得这一切都很做作。今天的有钱人成了被百姓仇视的对象。这时候,‘奢华’不光只是有关物质的、也是有关精神的定义,它跟一切风尚一样,也需要做更新。在美国,我相信在英国和很多国家也是一样,‘奢华’成了一个有需要‘平等化’和‘民主化’的概念,这意味着人人都应该能够享受得到,而且早就应该如此。”
Ian提出,酒店不仅是住宿的地方,也是社交的场所。他的酒店都很注重鼓励客人之间互动的公共社交空间。EDITION酒店创办时,Ian的想法是要将出色的设计、真正的创新,个性化和友好的服务,美食和娱乐体验都共冶一炉。这一理念至今仍对全球酒店业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比如说,Ian开创的一个酒店特色是“公共艺术模块”,也就是多功能展演场所,可以在夜店、艺术展、文化中心、表演场地、电影放映室等角色之间切换。又比如,“Punch Room”是每家EDITION都标配的酒吧,“Punch”这种饮品的起源来自东印度公司17世纪的贸易路线“新发现”:传统的“Punch”里有五种主要成分,包括了来自欧洲及其殖民地的烈酒、来自非洲和东方的香料和柑橘、来自中国和印度的茶,以及来自印度群岛的糖。“Punch Room”在复兴古老的“Punch”制作方式基础上,加入现代调酒方式。西班牙人习惯在圣诞新年季食用11世纪由阿拉伯人引进来的杏仁图隆糖(Turron),我就是在巴塞罗那的酒吧里选酒时了解到了这个历史细节。
马德里EDITION的“Punch Room”
Ian认为,当酒店价格相应降低的时候,“奢华品质”不应随之而降。Ian告诉我,他心目中“奢华”的定义是“舒适和人性化的服务”。前几年他在看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时,印象最深的是书里说的“科技不仅没有解放人类,却反过来让人类更手忙脚乱,压力比以前更大”。Ian说,在他理解之中:“时间上的自由、一种从内心感受到的自在,才是真正的奢华”。
在三亚筹备酒店时,Ian注意到中国人喜欢大家庭在一起吃饭,也留意到了带着孩子入住酒店的家长,会跟在孩子周围寸步不离,这跟美国家长到海滩度假就把孩子放到儿童乐园里、自己享受其他娱乐不同。观察到这些特点后,在相关设施上做了本地化的安排之余,Ian提到虽然在不同地方开办的酒店需要有当地特色,但底线是“不只是一味迎合”。
融入当地特色后,住客能在无意之下新增对当地文化的认知。比如说,马德里门店的主餐厅专营墨西哥餐厅,不习惯吃辣的我一边对着满桌各种辣度的酱料犯难,但也由此了解到了当地一段历史:西班牙在16世纪时在墨西哥建立过殖民地,马德里作为西班牙的首都,在成为管理与控制“新世界”的中心之后,也迎来了大批墨西哥移民,墨西哥社区已成为马德里城市文化的一部分。
巴塞罗那EDITION的白色旋梯
在马德里和巴塞罗那门店的入门处,都有一座流线型设计的白色旋梯,看起来简洁通透。旋梯上反射出光线,空间明亮感也随之增加。这座标志性的旋梯,或许是体现Ian审美的一个例子。他喜欢用Apple产品与自己的酒店做类比:不做受众定位,只以审美和趣味去聚拢人群。
对于定位受众的做法,Ian认为有点守旧,他更在意吸引心态相近的客人,“无论处在哪个年龄层、从事什么职业、收入多少,什么样的都有”。比如Ian在纽约创办的另一家酒店PUBLIC,店里的客人“既有20出头的小孩,也有像(摇滚明星)米克•贾格尔这样80岁上下的挑剔客人。”Ian相信,就像美食、一部好电影、一首好音乐、好看的人,“好东西人人都喜欢。”他称之为“集体无意识”:“直觉告诉我,品牌酒店在未来将变得无意义。未来只有两种酒店,大多数酒店都会走大众奢华路线,剩下的就是那种1%的传统贵族酒店,什么都很昂贵,让人可望不可及。”
这位精品酒店业先锋在开创每一家酒店时,都希望将“奢华不再是有钱人专利”的理念传递得更远一些;不过,从一位中国消费者的习惯看来,EDITION在中国的酒店房价与其设计一样仍属于高冷。Ian也提到了从“贵族等同社会精英”到“仇富”的社会发展、以及这种变迁对消费心态的影响,可能只局限于欧美市场。开发上海和三亚门店期间,他到过中国几次,尤为惊叹在中国办事的效率之高,城市发展之快速;他同时也观察到了中国今日对于品牌的注重跟欧美的过去很相似,对国内的酒店消费心态也有了初步体会:“中国的步伐仍在跟上;但很快大家应该也会意识到,奢华不只是表面,不只是物质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