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上下五千年故事
最大的史记研究者和爱好者社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里的故事,你我共赏!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  ·  中古史纪念|缪钺与田余庆信:谈《东晋门阀政治》 ·  6 天前  
史事挖掘机  ·  55岁大妈退休金9800,和58岁大叔相亲,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上下五千年故事

他是党的创始人,解救了被捕的300多名党员,自己却慷慨赴死

上下五千年故事  · 公众号  · 历史  · 2024-12-21 18:00

正文

1927年的武汉,硝烟弥漫。国共合作破裂后,一场针对共产党员的大搜捕正在进行。时任湖北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长的李汉俊,与革命志士詹大悲以省政府名义下令,将300多名被捕的共产党员营救出狱。然而,这一壮举很快便遭到了桂系军阀的报复。

12月17日,李汉俊在与詹大悲下棋时被捕,仅4小时后便惨遭杀害,年仅37岁。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他用生命践行了自己的革命信念。

这位通晓四国语言的知识分子,不仅是董必武的马克思主义启蒙导师,更是中共一大的重要代表,曾在1921年为保护其他代表安全撤离而临危不惧。他的牺牲,谱写了一曲波澜壮阔的革命壮歌。

求学报国终觉醒 革命火种遍神州

1890年,李汉俊出生在湖北潜江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比他大18岁的胞兄李书城,16岁就考中秀才,后被选派赴日留学,与鲁迅同窗,成为了一代名士。

年仅14岁的李汉俊也踏上了东渡扶桑的求学之路。他先后在经纬学堂和晓星中学学习,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入东京帝国大学土木工科,成为清政府的官费留学生。

在日本求学期间,李汉俊展现出卓越的语言天赋。他精通日语、德语、英语和法语四门外语,德语说得尤为流利。日本人对他的日语水平都感到惊讶。

1918年岁末,学成归国的李汉俊没有选择安逸的工科专业工作。他投身于翻译和著述事业,致力于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

在短短两年内,李汉俊发表了90多篇译文和文章。这些文章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早期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1920年8月,李汉俊与陈独秀、李达等志同道合者一起,组建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组织——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在这个组织中,陈独秀担任书记,李汉俊是第二号人物。

他的学识渊博和革命热情吸引了众多进步青年。著名作家茅盾就是在李汉俊的引导下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董必武更是直接称李汉俊为自己的马克思主义老师。

在这段时期,李汉俊得到了胞兄李书城的全力支持。李书城不仅提供经济援助,还将自己的公馆作为革命活动的重要场所。这位曾任孙中山军事秘书、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顾问的革命元老,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重要保障。

从东京帝国大学的高材生,到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再到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汉俊的思想逐渐走向成熟。他的革命道路,映照着那个时代知识分子追求真理、救国图强的光辉足迹。

创党初心凝风骨 护同袍显担当

1921年7月23日,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的李公馆内,一场开天辟地的会议正在进行。在这里,年轻的李汉俊作为上海代表,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会议进行到7月30日晚,代表们在李公馆举行了第6次会议。时值盛夏,窗外蝉鸣阵阵,会场内正讨论得热火朝天。

一名法租界巡捕突然闯入会场,李公馆的望风人员竟未能阻拦。李汉俊立即站出来,冷静地询问对方来意。那名密探支支吾吾地说找错了地方,匆忙离去。

共产国际代表马林见事态不妙,提议立即休会转移。李汉俊当机立断,主动留下掩护其他代表撤离。

仅仅十几分钟后,十多名法租界巡捕闯了进来。李汉俊挺身而出质问他们:"这里是李书城先生的公馆,你们要干什么?"

巡捕们虽然进行了例行盘问,但因为李书城在上海的显赫地位,他们不敢轻举妄动。会场散落的文件没有被翻动,楼上的房间也未被搜查。

这场惊心动魄的遭遇,成为了中共一大历史上最惊险的一幕。正是李汉俊的镇定自若和李书城的影响力,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保驾护航。

代表们随后转移到了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画舫上。在那里,他们完成了这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会议。会后,李汉俊和董必武还一同向共产国际递交了会议报告。

1922年,李汉俊回到武汉,在武昌师范大学等学校任教。他的社会学课堂总是座无虚席,甚至连窗台上都挤满了求知若渴的学生。

在课堂上,李汉俊不仅讲授理论知识,更鼓励学生们走出课堂,亲身参与劳工运动。他的教学方式新颖独特,深受学生欢迎。

虽然在1923年5月因与陈独秀、张国焘意见不合而脱离了中国共产党,但李汉俊始终没有背叛革命理想。他继续在教育战线上耕耘,为培养革命后备力量默默奉献。

这位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立下汗马功劳的革命先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什么是真正的革命者。在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在教育岗位上孜孜不倦。

破千难救同志 写壮歌留史册

1927年4月,湖北省政府正式成立,李汉俊被任命为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长。此时的武汉,正处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国共合作走向破裂的阴影笼罩着这座城市。

4月12日,国民党新右派发动反革命政变,掀起了一场针对共产党人的血腥镇压。在这场腥风血雨中,大批共产党员被逮捕入狱。

面对这样的局势,李汉俊和革命志士詹大悲在湖北省党部和政府内部,与反共右派势力展开了坚决的斗争。他们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暗中掩护了许多共产党员。

同年11月,桂系军阀占领武汉后,形势更加严峻。然而,这并没有吓倒李汉俊。他和詹大悲一起,策划了一次惊天动地的营救行动。

两人以湖北省政府的名义,下达了一道释放命令。这道命令,让300多名被关押的共产党员重获自由。这次大规模的营救行动,为党的事业保存了宝贵的革命火种。

这一壮举的成功,离不开李汉俊胞兄李书城的支持。作为湖北省政府常委,李书城与另外两名常委孔庚、叶琪轮流担任常委会议主席,他的政治影响力为这次营救行动提供了重要保障。


李汉俊深知,这样的行动必定会招致敌人的报复。但他依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挺身而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共产党人的担当。

在当时的武汉,这样的营救行动无异于在虎口拔牙。但李汉俊和詹大悲巧妙地利用了政府的合法身份,成功地完成了这次看似不可能的任务。

他们的行动,不仅挽救了数百名同志的生命,更为党的事业保存了重要力量。这些重获自由的同志们,后来在革命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次营救行动,展现了李汉俊作为一个革命者的勇气和智慧。尽管他已经脱离了党组织,但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革命理想。

在那个危机四伏的年代,李汉俊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革命的火种。他清楚地知道,营救这些同志意味着什么,也深知这样做的风险有多大。

这一场惊心动魄的营救行动,成为了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重要篇章。它不仅体现了革命者之间的深厚情谊,更展现了一个共产党创始人的崇高品格。

英勇赴死写春秋 浩气长存照后人

1927年12月17日,武汉城内一片肃杀。桂系军阀胡宗铎派出了一支武装力量,直奔李汉俊的住所而去。

当时的李汉俊正在和詹大悲下棋,丝毫没料到这将是自己人生的最后时刻。敌人突然闯入,将两人一并抓捕。

从被捕到牺牲,整个过程只有短短4个小时。敌人甚至连审讯都没有进行,就匆匆处决了这位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在党的一大13位代表中,李汉俊是最早牺牲的一位。他用年仅37岁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悲壮的革命者之歌。

李汉俊留下了三个年幼的孩子:14岁的儿子李声簧,不到10岁的女儿李声馥,以及一个尚未出世的小女儿。20天后,他的小女儿李声香奇降生,却永远见不到自己的父亲。

革命的种子在李汉俊的后代中生根发芽。这三个孩子后来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继承了父亲的遗志。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李声簧,他成为了一名资深的地下党员。在解放战争期间,他成功策反了许多国民党人,为新中国的诞生立下了不朽功勋。

李汉俊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格,得到了党和人民的高度认可。1952年8月,一份具有特殊意义的证书从北京发出。

这份证书是由毛主席亲自签发的《革命牺牲工作人员家属光荣纪念证》,编号为0011号。证书上庄重地写着:"李汉俊同志在革命斗争中光荣牺牲,丰功伟绩永垂不朽!"

毛主席多次在不同场合提到李汉俊和他的家人。1964年,毛主席会见李汉俊的胞兄李书城时说:"你的公馆里诞生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是我们党的'产床'啊!"

1969年,毛主席回忆建党初期的往事时再次强调:"一大是在李汉俊的哥哥李书城家召开的。"这些话语,体现了党中央对李汉俊家族在中国革命中特殊贡献的深切肯定。

时光流逝,李汉俊的英名永远铭刻在中国革命的史册上。他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共产党人,什么是无私的革命者。

从创建党组织到营救同志,从传播马克思主义到为革命献身,李汉俊的一生都在为中国的解放事业而奋斗。他的革命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前进。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