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在他众所周知的小说《安娜·卡列尼娜》开篇,写下这一样一句话:幸福的家庭大多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婚姻,是家庭之名;
家庭,是婚姻之体。
所以,托老的那句名言,把家庭换做婚姻,似乎也是成立的。
本世纪内的婚姻故事,就像小孩子口中的跳跳糖,五颜六色、炫彩缤纷。
他们的年龄不同、背景不同、职业不同、生活方式不同,演绎的家庭剧本自然也不尽相同。
60后的婚姻生活简单真实,幸福不是海市蜃楼,有份稳定的工作、有块上海牌的手表、在十年浩劫中生存下来,这些都是幸福的指标;
70后的婚姻生活对品质有了要求,虽然不要求都穿品牌住豪宅,但房子够不够大、车子够不够好,多少会影响感受到的幸福指数;
80后的婚姻生活在追求合作的基础上,更加强调自我价值,我尊重你出去逛街泡吧,你也要允许我宅在家里打游戏。
时光荏苒、岁月变迁,虽然婚姻形式也发上了上述的改变,但幸福的核心却没有改变:信任、支持、理解、包容……所有这些正能量的词汇,都是几代人认为家庭幸福的关键。
但所有这些正能量的词汇,又好像很抽象,如何做,才叫信任?支持?理解?包容?
这样一问,我们好像又会产生那个亘古不变的永恒话题:如何将我们的爱情与婚姻,进行到底?
爱情实在简单,只要金风玉露一相逢,你抬眉,我望眼,爱情便来了。但婚姻,那真实的存在,那漫长的日子,又教人如何一路走远?
纵观古今惊天动地的爱情故事,亦或是平时百姓的幸福日子,多少可观:婚姻的核心,即价值观是否统一,和经营方法,即是否会与对方沟通,这两样东西基本决定了婚姻是否能够长久和幸福。
价值观统一,这是婚姻的核心。
南京有一对夫妻,两人都是大学哲学教授,但他们离婚的理由:我不能与一个不同意我哲学观点的人生活在一起。
这样的离婚理由,看起来似乎有点不可理喻,但仔细想想,哲学观点不同,意味着看问题的本源就是不同的,我看花是花,你看花非花,这样的两个人,怎么可能和谐共处?
所以,如果你觉得金钱至关重要,就不要找一个视金钱如粪土的人一起生活;如果你觉得情感在你的世界中列位第一,那就不要找一个随意处置自己情感的的人……
价值观无关好坏,但与彼此能否真正接纳密切相关。
任何亲密的关系,都需要认真经营,而婚姻关系中,学会彼此沟通最为重要。
也许,我们一生都没有学会沟通,而学会了如何说服别人,或者是要把自己脑袋里的东西强迫对方接受。
都说家是谈“爱”的地方,而非说理的地方。沟通,只是表达自己,但只表达情绪,并且带着强烈的指责或者攻击,结果就是争吵或者上演“全武行”。
说不过你,那就靠武力,这是动物界的生存本能决定的。
感受到对方,能够接纳对方的情绪和脆弱,这时候沟通才发生。
所谓大度,其实就是懂得沟通。信任,是沟通的基础,能确保对方懂自己,能懂自己说什么,要什么或者不要什么。
李安导演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里面有一句这样的台词:“人生也许就是不断地放下,然而令人痛心的是,我都没能好好地与他们道别。”
很多时候,失去才能让人意识到存在的意义。
如果你有幸在爱情的基础上,经营一份婚姻,那就学会拥有勇气和恒久忍耐,不轻易放下,也不必道别。
人生几十年,只是一瞬间。
有人能一起走过,不是每个人都能修来的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