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企业一段时间,近期又帮客户处理了一些人事case,说几句实话或废话:
1, 同一件事情,不同的组织去做,结果很不一样,有的能成,有的不能。
2, 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下,做事的积极性和发挥的效能不同,“淮南为桔,淮北为枳”,都不用磨叽。
3, 所有组织目标最初都是向“管理者”利益最大化的方向,组织利益最大化、个体获取最初只是管理者的平衡手段。
最终做得比较好的组织会形成一种平衡化的生态,但中小企业时管理设计时要认清本源,承认并利用这种现象,使背后的不公平减少或削弱,才能设计有源动力的管理体系,否则企业根本没机会做大。
八个字:财聚人散,财散人聚。要反复咀嚼。
4, 组织里的个体默认不会向组织利益最大化的方向去走,而是向个人利益最大的方向去走。
所以,不要迷信“集体智慧”。在重大事项上只要决策组超过7个人,那么出来的决策智商一般不超过3岁。
这里特指3000人以下的中小企业,大企业带party什么的组织不算,在那里起码宣传上必须得是人民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
5, 使“管理者”、“组织”、“个体”可以较好有要结合的法规条陈,称为制度,制度本身是一种管理手段,手段背后是管理思想,越向后越重要。
6, 管理思想的终极核心,是使得“管理者“与被管理的”个体“通过有管理思想的制度成为一体,减少对立。在航速平稳时,对立越少,综合收益就越大。
7, 平衡上述6条的体系才是较好综合的管理体系,但目前没有人做到上述几条完全match。
8, 最重要的一条,组织者和个体的知识结构都在变化,管理每天都在默默迁移,很多大企业死于这种迁移之中。
在业务既定,赛道很好,很多企业没有发展起来的背后的原因总结一条,就是“管理没跟得上人心的变化”。
同道中的我们,对于企业如何更快的发展方面,都需要深刻反思。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