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唐韧
前非著名程序员,现不知名产品人。畅销书《产品经理必懂的技术那点事儿》作者。喜欢聊聊产品、说说职场、谈谈个人成长!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南通那点事儿  ·  9集出现6次,网友呼吁下架!剧方火速删除.. ... ·  2 天前  
南通那点事儿  ·  9集出现6次,网友呼吁下架!剧方火速删除.. ... ·  2 天前  
媒哥媒体招聘  ·  哇唧唧哇招聘!(长沙) ·  4 天前  
玄鸟书屋  ·  可免费索要范美忠《道德经》解等九本书稿 ·  3 天前  
舰大官人  ·  每一个great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唐韧

有的大厂,不招人了

唐韧  · 公众号  ·  · 2024-10-28 13:05

正文

我在北京,人刚起床,立马打开电脑写下这篇文章,因为待会又要去见个朋友,完事下午回长沙。


起床打开窗帘就能看到国贸,掐指一算,10 年前我就是在这里开启了一段创业之旅。


一晃,10 年过去了,那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人生能有几个 10 年呢,又或是能有几个全情投入且不负韶华的 10 年呢?


我有一个原则,凡事不要让自己后悔。


不管成功失败,不后悔就行,尽最大努力做到最好,结果已经没那么重要了,都有个命。


刚刚过去这个周末我依旧很忙,忙到只剩下睡觉时间是属于自己的。


周六落地北京后就直奔星球线下大聚会现场,到了后饭都没吃,连上电脑就直接开始分享。


到场了五十多位产品经理,我们一起聊了很多 AI 时代的产品机会。


一个感受,热烈!



在分享中我反复提到,我认为 AI 带来的是一种生产力提升,生产力改变生产关系,从而会诞生很多新机会。


如果这个历史规律不变,那就意味着 AI 时代依旧是产品经理的星辰大海。


同时,我也列举了很多我平时使用的 AI 产品,包括搜索、绘图、PPT制作、数据分析等。


对这些产品的使用,带来的是效率的直线提升,以及时间的规模性节约。


这么一来,我就能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去做那些更重要的事,这种生产力进步空间是非常明显的。


三个小时的聚会有分享,有交流,有互动,期待明年我们再聚。



聚会结束后我去见了个老朋友,现在是某大厂的一个高 P 产品,其实我们认识也有很多年了。


依稀记得当初他还是个青涩的产品新人,现在已经成长非常多,要会做事,更要会做人。


从他那了解了一个信息,就是他们厂已经不招人了,准确说,是已经停止社招了。


一方面是内部人员有冗余,现有的资源已经可以应对要做的事情,另外就是没有新的业务增量去探索。


但是,校招还是继续,不过我觉得这是一种人才对冲机制。



包括在周六的聚会后也跟一位同学简单聊了几句,她也是在一家大厂工作,现在部门里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做维稳工作,没有了过去那种激进策略,对人的需求量自然也在降低。


我记得前几个月还给她内推过一些候选人,现在直接告诉我不招人了,估计得春节后再看。


当然,这只是一种侧面反馈,并不代表整体情况。


比如,我认识的一些在做 AI 业务的朋友就存在缺人的情况,但是要求也高,他们的困境是找不到合适的 AI 技术人才和产品经理。


这一点倒是像极了 10 年前的景象,那时候找一个优秀的移动开发工程师和产品经理也不容易。


所以啊,早,就是优势!


周日是一整天的产品训练营,依旧是一场高密度高质量的学习实践,这次参与的同学既有产品经理,也有设计师和项目经理,还有做市场的。



他们中有大厂工作超过十年的老兵,也有创业公司的负责人,还有自由职业者,虽然行业和领域各有差别,但都在产品思维和产品认知上有迫切的提升需求。


就像我之前说的,同样一件事让不同的人去做,就会做出不同的结果,这是思维和认知的差异。


我们训练营更多是一种综合能力的提升计划,不管是你是什么行业和经验,都会有对应阶段的内容能帮助你升级自己。



参加过我训练营的同学知道,一天的知识密度和互动思考频率是很高的。


我基本是讲满一整天,互动一整天,最后还会留一个综合性的作业让大家完成,去把知识点串起来理解掌握。


也正是因为这样,每次上完课都很累,也的确伤元气。


这次训练营结束后去见了个老朋友,关注我的读者中应该有很多人认识他,《决胜B端》的作者杨堃。


这次堃哥很贴心的请我喝参鸡汤,补充元气的效果拉满,哈哈!



如果做 B 端产品的同学想系统性升级 B 端产品能力和实践技能,可以去堃哥那取取经,他公众号是 PM 杨堃。


这还没完,吃完饭后我又去见了另一个朋友,一个聊完后我认为非常有潜力的年轻人。


非科班背景出身,转型产品经理,从大厂到创业公司,不到 30 岁的年纪却有着同龄人没有的思维和沉稳。


对业务、产品、商业的理解有比较完整的认知,最关键的是思路比较清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其实他找我是想请教我一些问题和建议,我们的交流很同频,基于他现在所处的机会节点,我是认为未来可期的。


最热的领域,最顶级的人才团队,最好的时机,或许他会是我未来重要资源的其中之一。


就像我跟参加产品训练营的同学说的那样,我要做的是扶持自己未来的资源,不过现在我愿意当你们的资源。



今天还有个朋友要见,跟他聊聊他们厂目前在 AI 领域的一些探索和实践,完事我就飞长沙了。


整个 10 月份都是快节奏,上周还在上海,现在就在北京,途中还去了 5 个不同的城市。


工作和生活对我来说已经没了界限,不过我挺享受。


当你真正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只有开始和即将开始的区别。


以上,共勉!


推荐阅读:《 微信能查删单向好友了?
·················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