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三联生活周刊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三联生活周刊  ·  当我们不停的走茶山、走茶山、走茶山 ·  3 天前  
单读  ·  我们都是次要人物 ·  6 天前  
三联生活周刊  ·  中国年轻人,为何陷入“高尿酸危机”?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三联生活周刊

生活圆桌 | 郑重地享用一杯冰饮

三联生活周刊  · 公众号  · 杂志  · 2018-04-05 17:22

正文

图:谢驭飞

昨天中午最高气温已经到了28摄氏度,把孩子送到绘画教室之后,终于可以愉快地去喝一杯冰咖啡了。在一家快餐店,我对服务员说要一杯冰拿铁。她问我还有没有什么特殊要求。我有点纳闷:冰拿铁还能做出什么花样来?她只好解释说:“你是完全不要冰还是冰块少一点?”原来只是这点区别,她在室内工作,大概还不知道外面热成了什么样,生怕客人受不了饮料太凉再怪她。我说那就少冰吧。

在美国就没有这个麻烦,服务员可以尽情地给客人点的饮料里加冰块。一篇文章比较美国人和欧洲人的差异,其中一条就说,如果一个美国人到了欧洲点冰饮的话,他会发现服务员只往杯子里放了一两块冰,完全不像美国商家给的那么多。这部分是因为美国很早就普及了冰箱,做冰块很容易。这方面欧洲落后了,曾经还要花高价从美国进口冰块,结果欧洲人一直没有习惯往饮料里大量加冰块。

英国一位作家说,最早做冰饮的是中国人。大约公元前1100年的《诗经》中就有一首诗写到冬天取冰、存起来的做法。英国人不是不喜欢冰饮,他们喜欢冰啤酒,但其温度只是凉而不是真的冰,因为英国的夏天不像美国或埃及那样酷热,所以冰并不是必不可少的。

冰相对来说是奢侈的。美国一位历史学家说,1624年,英国科学家、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在《自然史》中写道:“热和冷是自然中我们主要使用的两种东西;热我们立刻就能拥有;对于冷我们却必须等它来。”在培根的时代,人们点上火就能产生热,但只有在冬天才能享受到冷。1626年,培根心血来潮,在路边做了一个实验,往一只死去的母鸡身体里塞入雪,看是否能够有助于保存鸡肉。如此博学的一个人认为这一问题值得研究,就表明当时这种保存技术十分罕见。他说实验很成功,但他自己却因此病死了。“从技术上说,冷并不存在:它只是热的缺失。人类制造热要比消除热容易得多。”

其实我们在夏天不需要用那么多冰。有人发现,“15摄氏度的天气我们感觉是温暖的,但如果你跳进水温15摄氏度的大海或者游泳池里,就会感到冰冷”。这并不等于说我们对温度的感觉是主观的:同样温度的水让我们觉得比同样温度的空气更凉,是因为水更容易传导热。当你跳进水温15摄氏度的泳池时,跟你站在泳池边15摄氏度的空气中相比,水从你身上带走热量更多、更快,所以你觉得更冷。这大概意味着,要获得同样的凉感,我们不需要那么低的水温。


大家都在看这些👇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点击以下封面图

一键下单「为什么别人都过得比我好」

 点击阅读原文,今日生活市集,发现更多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