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华略智库 北京公司
来源:
上海华略智库(ID: HUALUETT)
随着《公平竞争审查条例》的实施,过去主要依托“税收优惠”的招商模式已然退出历史舞台,而近年兴起的“资本招商”模式成为各级地方政府更为科学、高效且公平的招商引资路径。然而,资本招商的不同模式各具特点,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着诸多复杂情况,特别是对于三四线城市乃至县级市而言,存在很多新的风险与挑战。深入了解资本招商模式、剖析资本招商可能存在的风险、探寻有效的应对策略,对于推动区域招商引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每一种资本招商模式都有其独特的应用场景和适用条件,地方政府需要根据自身的经济状况、产业需求和资本市场条件作出灵活选择。
尽管资本招商已经成为许多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中的“救命稻草”,但实际上资本招商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盲目跟风、一拥而上开展资本招商可能将会产生很多问题。
一是产业精准度不足。
部分地方政府对本地产业中长期发展缺乏精准的定位、规划,容易导致资本招商从一开始就失去真正有价值的方向,一味贪大求热,最终流于形式。企业的发展与当地产业发展实际情况、要素配置、营商环境等息息相关,盲目通过资本手段引入企业,但本地没有适合企业发展的土壤,企业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更无法带动本地产业链壮大。
二是管理机制不畅。
在资本招商的过程中,国有资本的参与往往被视为一种“稳妥”的选择,尤其是在那些高风险、高技术含量的项目中。但国有资本通常具有较强的政治属性,其投资决策往往需要考虑到政治任务、社会效益等多重因素,在投资决策过程中相对保守,退出流程相对缓慢,审查要求更为严格,整体投入机制、管理机制、收益机制较为复杂,直接影响项目投资的整体进展。
三是标的选择不确定。
投资标的的选择是资本招商中最为关键一环,一定程度上可直接决定投资成败。但受地方政府、基金管理人以及社会资本等多个利益相关方影响,在选择投资标的时,可能会基于各自的立场和利益做出不同的判断,导致投资标的最终选择往往与预期存在较大差距。
四是返投比例压力大。
为了争夺有限的优质项目,部分地方政府不断提高子基金返投比例,可能导致其他公共服务领域的资金投入受到挤压,还可能造成财政风险的累积。更为严重的是,部分地方政府在返投协议中对项目的落地要求不够严格,导致资金流向不明确或者项目在短期内就迅速退出本地,给地方经济的长期发展带来巨大伤害。
面对资本招商中的风险与挑战,政府应采取科学策略措施,确保资本招商有效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一是转变招商思维。
资本招商的核心在于提升资本运作能力,强化对金融工具和投资管理的理解与应用。地方政府需要跳出传统招商思维的框架,以更具战略性的金融视角来引导产业发展和资源整合。对于引进项目,政府应避免直接全面介入资金投入,更多地扮演种子资本和引导资本的角色。通过运用创新金融工具有效撬动更多社会资本的参与,形成强大的市场投入合力。与此同时,国有资本及财政资金应秉持灵活性原则,将流动性作为投资的主要目标,以避免形成资源固化或资金滞留,从而充分发挥其杠杆与催化作用。
二是用好国有资本。
资本招商的关键在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优化财政资金配置,使其更多地以资本形式投入到经济循环中,通过资本的不断积累与创新运作,实现与区域经济规模相匹配的资本支撑能力。应充分发挥国有资本规模的优势,加速推动国资和国企资本化转型,探索通过基金化和资产证券化等方式释放国有资本的潜能。同时,需要创新财政支持的资本化路径,构建循环运作、投资驱动的财政支持体系,使国有资本和财政资金在流动中持续增值,成为推动权益资本形成的关键动力源泉。
三是坚持市场化运作。
资本招商的成功离不开市场化的引导与专业化的执行。地方政府应当积极营造市场友好的政策环境,通过制度创新推动多样化投融资模式的建立,同时注重权益资本的形成与高效运转,提升产业竞争力。政府在推动产业投资时,应减少自身直接介入,更多专注于规则制定、服务保障和组织协调的角色,将项目评估与管理职责交由市场完成,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同时,让国有资本和财政资金承担母基金或LP角色,与市场化GP和专业投资机构广泛合作,优势互补构建融合发展新模式。
四是做好招商风险防控。
资本招商必须合理发挥政府作用,做好资本招商的风险防控。政府应以科学预期为导向,避免片面追求高额投资或夸大经济效益,全面评估项目实施后对区域整体发展的综合影响。对已落地项目需进行全周期性跟踪评估,制定调整或退出策略,确保资源优化配置。对于评估结果不达标的项目暂停政策优惠并限期整改。对于严重违反承诺或经营状况不佳的企业,及时启动项目退出程序,以保障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整体投资效益的实现。
资本招商为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但它并非万能药。其中最显著的局限性在于资本的逐利性,往往更倾向于投资短期内能够实现高回报的领域,而忽视那些需要长期投入但对地方经济具有战略性意义的产业。
因此,地方政府在未来的资本招商实践中,必须深刻认识到资本招商对于地方经济发展只能是“锦上添花”,不是“救命稻草”,只能解决个别企业项目的引进问题,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地方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各地必须深刻认识资本招商的优点和局限性,合理、适度地推进资本招商,确保资本能够真正服务于地方经济的长期发展目标。
*题图来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