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国金融》记者 植凤寅
文章|《中国金融》2024年第24期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积极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做好“五篇大文章”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也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日前,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的国务院关于金融工作情况的报告显示,我国将加大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力度。2024年是中国建设银行成立70周年。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建设银行始终胸怀“国之大者”,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坚定不移推进内涵式发展,探索形成了差异化、特色化的发展路径。根据中国建设银行2024年第三季度经营业绩报告,截至2024年9月末,其人民币贷款余额近20.0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1万亿元,同比多增近5200亿元。
“从开始经营小本生意,到成立公司并扩大生产经营,这条路,我走了20多年。”经营着陕西金盛食品有限公司的杨西明靠着银行的支持不仅把企业做出了规模,也让琼锅糖的传统手艺得以传承,“一路走来,建设银行也是我最想感谢的朋友之一。建设银行的几位客户经理已经成为我身边的金融专家。”2018年,杨西明被建设银行客户经理邀请体验“建行惠懂你”App,从此与“建行惠懂你”结下了不解之缘。以“普百业惠万企”为宗旨的“建行惠懂你”,解决了企业资金周转难的问题,也为企业后来的扩张铺平了道路。截至2024年6月末,“建行惠懂你”平台访问量超3.5亿次,服务个人用户超2300万户、服务企业用户超1300万户,贷款余额近2万亿元。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是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建设银行聚焦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大信贷投放,做到金融服务靠前、精准发力。首先,拓展普惠金融广度和深度,切实履行社会责任。聚焦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科创企业、涉农客户、供应链上下游客户等客群的特点和需求,深化普惠金融服务。截至2024年9月末,全行普惠金融贷款余额3.2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484.61亿元;普惠金融贷款客户337万户,较上年末增加19.50万户;涉农贷款余额3.35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678.61亿元。“裕农通”是建设银行以互联网思维、轻资产新模式快速延伸县域乡村地区服务触角,提升建设银行县域乡村服务能力而搭建的县域普惠金融共享服务平台。截至2024年9月末,建行“裕农通”App注册用户已达1833万户,较上年末增加467万户;“裕农贷款”余额2920.64亿元,较上年末增加965.08亿元,“裕农通”业务在取得较好经济价值的同时形成了良好社会反响。其次,推进养老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助力发展“银发经济”。建设银行自2022年开始全面布局、建设“1314”养老金融服务体系。例如,持续推进社保卡业务拓展;扩大年金制度覆盖范围,建信养老金二支柱资产管理规模破6000亿元;提升个人养老金账户全渠道“秒级”顺畅开户体验;将养老产业纳入优先支持行业管理,提供差别化支持政策,落实国家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政策,引导信贷资源向养老产业倾斜;创新推出安心系列薪酬递延、员工持股、慈善信托等企业养老新产品,优化线上渠道养老服务专区。2024年10月11日,适逢重阳节,建设银行在浙江省杭州市举办“岁岁重阳”首届“健养安”养老金融产品服务推介会,集中推介养老金融相关产品服务,以实际行动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助力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再次,积极落实房地产金融支持政策,践行金融为民的初心。2024年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联合下发《关于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的通知》。对此,建设银行高度重视、积极落实,在总行、一级分行和建立协调机制的城市行分别成立了专门的工作小组,积极与各地方政府和金融监管局沟通,与名单内房地产项目做好对接;2月7日,召开落实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推进会,部署推进相关工作;制定印发《关于落实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的通知》,进一步优化业务流程,提升业务办理效率。目前,建设银行已完成批量存量房贷利率调整,对接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初见成效。
在2024年进博会上,建设银行虹桥会展支行的综合导览屏、数字一体化展示平台让人眼前一亮,借助科技赋能,该行重点推出“科技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支付便利化”等多个核心智能模块,展示了建设银行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实践成果和支付便利化工作成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将科技金融作为金融“五篇大文章”之首进行部署,为科技金融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近年来,建设银行科技金融服务支撑体系不断完善,截至2024年9月末,其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2.74万亿元、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1.82万亿元,均实现较快增长。
针对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中存在的痛点难点问题,出台了科技金融业务推进实施方案,建立起全周期陪伴、全链条覆盖、全集团协同、全维度支持、全生态赋能的科技金融“五全”服务体系和构建数字化支持、差别化政策、专业化保障的科技金融“三化”支撑体系,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多元化、接力式、全方位的综合金融服务。
具体来说,一是做好科技型企业全周期陪伴,创新“科企融资链”“开业(入园)进阶贷”“善科贷”“科技易贷”等产品,提供资金归集、科创票据、全流程并购等服务,倾力支持企业不同阶段差异化融资需求。二是实现科技型企业全链条覆盖,以产业链关键环节的科技型企业为切入点,通过供应链金融服务,沿链加大链上企业支持力度,创新产业集群服务模式,印发新能源汽车与新材料产业集群营销服务指引,打造“智链工程”集成产业链服务体系,助力重点产业强链补链。三是推进金融供给全集团协同,不断丰富投行、资管、基金、保险、信托、理财、养老保障等多元化金融服务供给,以“股贷债保”综合金融服务,积极满足科技型企业长期限耐心资本需求。四是聚力重点方向全维度支持,持续加大对国家科技创新重点领域及各类科技型企业的金融资源投入力度,推动科技创新补短板、强弱项、增动能。五是共建科技创新全生态赋能,通过与政府部门、产业园区、证券交易所、国家重点实验室等机构合作,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和赋能服务;创新“科技金融专区”“创业者港湾”等模式,拓展科技金融服务内涵与外延。
为做好科技型企业“五全”服务,建设银行持续加强“三化”支撑体系建设。建立数字化支持体系,构建“技术流”“星光STAR”“投资流”等各类科技创新评价体系,积极推进科技部科技成果评价改革试点工作,全力破解“看不懂、不敢贷”难题;健全差别化政策体系,加大对科技型企业在信贷需求、战略性费用、KPI考核、授信审批、不良容忍等方面的倾斜力度,激发服务科技型企业内生动力;完善专业化保障体系,在总行层面成立科技金融领导小组,在分行层面推进科技金融特色机构体系建设,授予部分一级分行“总行级科技金融创新中心”称号,配套差别化审批与产品创新政策,探索科技金融服务新模式,开展科技金融服务能力专项提升行动,全面提升科技金融服务水平。
近年来,建设银行不断深化绿色金融创新实践,在坚持“绿”的底色前提下,全力推进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截至2024年9月末,该行绿色贷款余额达4.58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7.95%。为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建设银行进行了积极探索。首先,充分发挥集团多牌照优势,不断丰富绿色产品体系。例如,在广东,携手南沙区政府创新推出“绿色气候贷”,不仅为相关企业提供充足的绿色贷款规模,还开辟了快速审批通道,提供优惠的贷款利率;在浙江,充分运用对公客户ESG评级工具,对金融工具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相挂钩的模式开展探索,创新推出全行系统首个“ESG可持续发展贷”,截至2024年6月底,建设银行湖州市分行已累计投放ESG可持续发展贷29户、合计23亿元;在湖北,为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湖北分公司发放了国内首笔绿色电力证书收益权质押贷款5000万元,打破传统融资担保思路,有效盘活了新能源项目的“环境权益”价值,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其次,坚持“绿色”与“科技”相结合,持续强化绿色科技创新领域的高质量金融供给。独家承销全国首单“绿色+用途类科创”永续中票,助力企业年均减排二氧化碳20万吨;作为牵头主承销商承销全市场首单“科创+绿色”双贴标类REITs,带动某央企在沪能源科技公司年均减排二氧化碳超37万吨。最后,加强绿色金融多方协作。在2024年金融街论坛期间,建设银行与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共同发布《中国绿色资本市场发展绿皮书2023—2024)》,为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提供深度解析与前瞻性建议;在2024年进博会期间,建设银行还举行了“‘遇建进博 绿动全球’2024建行全球撮合节”并正式发布绿色金融综合服务方案。
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秉持“致力成为全球领先的可持续发展银行”ESG愿景,建设银行正聚焦“双碳”重点领域,为境内外企业的可持续项目建设和绿色转型升级打造便捷、高效、安全的多元化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将绿色理念融入经营管理、战略发展和企业文化,持续深化金融担当、接轨国际ESG标准体系,加强多边合作和对话机制建设,助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