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戛纳电影节上出了一个奇片,
它讲了一个关于高考、走后门,托关系的故事。
有网友看过后表示,
这片子可以原封不动移植到中国
。
讲真,
走后门托关系这种故事在天朝算得上老生常谈,而且会让人有种不干不净的黏腻感,铺子也是下了好大的决心才看这部电影。
然而,看了之后膝盖已跪碎,本片能拿戛纳最佳导演,绝对实至名归。
不卖关子,这部电影就是
《毕业会考》
。
《毕业会考》、
《
托尼·厄德曼
》是戛纳电影节开奖前呼声最高的电影。
《毕业会考》的场刊评分高达3.0
(满分4分),
很多人都认为,蒙吉导演的这部新
片
足够可以获得评审团大奖甚至是金棕榈。
对于本片滴水不漏的剧本,
豆瓣上已是各种膜拜大神,
影评都打了鸡血——
天啊!这剧本也太不明觉厉了吧
剧作超级厉害,比柏林金熊奖作品《孩童姿势》更甚一筹
《毕业会考》是一个罗马尼亚电影,故事
要从女孩
伊莱扎
的高考前后展开。
伊莱扎是
父亲罗密欧
的掌上明珠,从小接受了各种培训班、私教,
她不负重望,成绩优秀,在考试中拿个9.5分简直是分分钟的事
(满10分)
。
英国两所大学都给
伊莱扎保送名额
,只要她在毕业会考中拿到平均9分,就可以拿到奖学金出国念书。
不出意外,这个保送机会,对于
伊莱扎基本上算是手到擒来。
考9分,就是
伊莱扎正常发挥的水平。
不幸的是,意外发生了。
在毕业会考前一天,
伊莱扎遭遇陌生人的袭击,差点被强奸。
心细的父亲察觉到,女儿表面上看上去若无其事,心里却是波动汹涌。
他半夜悄悄去女儿的房间,听到了女儿哭泣不已的声音。
伊莱扎的心理状态很糟糕。
但更糟糕的是,她的右手在袭击中受伤,能不能按时完成考试都无法预知了。
第一场考试的时候,
伊莱扎打着石膏,被拦在了考场外面
。
因为监考老师说,去年曾有人在石膏中藏小抄。
一番死磨烂打,好不容易进了考场,
伊莱扎
却因受伤没做完考卷。
第一门考试,她
只获得了八分。
就是说接下来的几场考试,她必须全拿10分,才能达到出国留学的标准。
这时候,警察局的一位警察跟罗密欧说,他认识副市长,也许这位副市长能帮忙,
巧的是,这位副市长早前被检查出了肝硬化,急需换杆。
而罗密欧正是本市最有名望的医生之一。
他要做的就是和卫生部长沟通一下,让
副市长排在换肝名单的第一个。
而副市长则一通电话,打到了
伊莱扎的学校,嘱咐学校领导,一定要
帮
伊莱扎通过考试。
潜台词便是,帮
伊莱扎作弊。
学校的领导怎敢违抗,只有嘱咐罗密欧,一定要让
伊莱扎把试卷“
标记清楚
”。
一场考试,牵扯出了三、四个有关部门的背后黑幕。
蒙吉导演的这盘棋下得有点大。
写到这里,大家觉得“这片子可以原封不动移植到中国”吗?
毕竟,走后门,拉关系,可是天朝人民最熟悉的了。
不止一个网友表示,这部电影的天朝代入感太强,
体制腐败,自私自利,是《毕业会考》最显而易见的批判问题。
电影一开场就表示,不仅是罗密欧一家,这个社会,每个人都在利用职务之便。
警察,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帮女儿在警局找工作,
副市长顺水人情,打一个电话就让校长的妻子免于被开除。
旁观者,对于这种状态习以为常,
追求公平、公正的人,最终落得一名不值,凄凄惨惨。
《毕业会考》描绘了一副凋零的民生画像,却没有一个反面人物,这和大多数反映社会问题的电影是完全不同的。
《我不是潘金莲》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现任局长,《驴得水》有装腔作势、惺惺作态的特派员。
而在本片中,不管是警察、副市长、或者校长,
他们都是彬彬有礼,甚至是热心快肠。
朋友有难,他们甚至会打电话四处张罗,大开便利。
警察知道罗密欧要面子,无法开口向副市长说情况,一个电话就帮他安排了见面。
副市长在帮了罗密欧的女儿后,一再坚持要付手术费,甚至临终前都要妻子将这笔钱给罗密欧。
每个人看上去都是讲理的。
世道不好,他们也竭尽所能帮助自己身边的人,顺便也帮助自己。
殊不知,这个世界的险恶,就是这样
一砖一瓦建造浇筑而成的。
家长有人脉,女儿的成绩可以通过一个电话改变,病人无人脉,只能被排到器官移植名单的最末端。
每个人都觉得这个国家不太好,默默叹气。
每个人又在转身之后,密密地织起关系网,
让不堪入目之处更不堪
。
康德曾要求人们在行动之前先问自己,“
如果所有人都这么做的话,世界会变成怎样?
”
由此看来,起码在《毕业会考》中,没有人会在乎一个公正的世界。
大家不过是低着头混日子罢了。
警察桌子上摆着退休倒计时的玻璃珠罐子
而蒙吉技高一筹的地方是,
《毕业会考》不仅是描绘关于社会制度腐败
。
这是它最浅显的一层皮,而在这层皮之下,
它描绘了一代人梦想的破灭
。
罗密欧作为一名知识分子,他曾经在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被推翻时,毅然决然地回国,
他相信,一切都会有转机,他们可以力排众难。
然而,20多年过去,回国成了他人生中最糟糕的决定。
罗马尼亚没有变好,社会治安不稳定,规则和公平有着双重标准、官场、各行各业中充斥着腐败。
罗密欧的祖国梦幻灭了。
他和妻子曾经相亲相爱,他们从小教导女儿,要诚实守信,做善良的人。
然而,在婚姻的道路上,他们逐渐貌和神离。
丈夫有了固定的情人,妻子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等女儿考试完,便离开这个家。
我们是怎么变成敌人的,你还记得吗?
丈夫曾问妻子,
可能是罗密欧选择站在大多数人的一边,不公正的一边时,
家庭这座堡垒也开始坍塌。
罗密欧的爱情梦也幻灭了。
罗密欧将自己所有的梦想,寄托在女儿伊莱扎身上。
他希望女儿能在“正常”的社会生活下去。
出国留学,势在必行。
然而,女儿却并不领情,
罗密欧最后的希望,也变得飘渺无望。
这种无望的情绪,奠定了影片的基调。
失望,是《毕业会考》最重要的主题和情绪。
导演蒙吉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生活中有一些事情并不尽如人意的时候, 我们便寄托于孩子. 我们希望, 我们经验中的一些东西, 也许可以帮助他们. 而实际上, 这只是一个巨大的幻觉, 孩子们还是会犯他们自己的错误.
女儿不理解父亲,
她最终也没在考试中给卷子做记号。
即使父亲苦口婆心,指明前路多漫长,多困苦。
她依旧完成了她的人生选择。
这也是电影人生幻灭下的最深一层,
人可以自由选择,人们愿意为选择公平坦荡付出代价
。
蒙吉这部电影,用一个社会腐败的外套,讲了老一代人的失败,新一代人的选择。
这也是电影最打动人的地方。
即使所有人都失望,都放弃,仍还是有些傻孩子前赴后继,重蹈覆辙。
电影的最后,
毕业典礼上,
伊莱扎的笑容非常灿烂。
如果,她是个在毕业会考上作弊的孩子,
那她就无法在这人生的重要一刻展露笑颜。
这个问心无愧的笑容,是2016年铺子看过最舒心的笑容。
但愿,你们也能拥有这样的笑容。
(B站有汁源)
电影铺子
微信 |
movpuzi
电影大餐、生活甜点,荤素搭配,常吃不累
长按二维码
▲
识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