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普象工业设计小站
分享设计干货,每天早上6:30为你准时送上一份设计早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普象工业设计小站  ·  90岁自律少女刷屏全网,上百万网友赞叹:果然 ... ·  3 天前  
普象工业设计小站  ·  戴上这个颈托,头变轻了,脖子舒服了! ·  4 天前  
普象工业设计小站  ·  AI技术还原历史上的名人画像,看到最后一个, ... ·  4 天前  
普象工业设计小站  ·  医院的微波炉为何都要上锁? ·  6 天前  
普象工业设计小站  ·  春节宅家无聊?第一波开年爆款,一个比一个猛!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普象工业设计小站

春晚机器人扭秧歌后续:“天才少年”稚晖君的机器人已经在“自摸麻将”了!

普象工业设计小站  · 公众号  · 创意  · 2025-02-05 06:28

正文


今年春晚,机器人绝对是“顶流”。


来自宇树科技的Unitree H1机器人“福兮”,身穿大花妖,手转红手绢,整整齐齐表演扭秧歌,


不仅能丝滑扭腰,还能利落踢腿,


网友神点评:


“太奶瘦骨嶙峋,但老当益壮啊!”



而说到机器人,不由令人想起另一个开发机器人的“天才少年”——


稚晖君。





第一批“华为严选”


大家还记得第一次听说“稚晖君”这么名字,是什么时候吗?


有些人因为「华为天才少年计划」,初闻彭志辉这个名字,


但更多人是在b站科技大神区,以@稚晖君 的方式,认识了他。



2021年,稚晖君的第一则视频发布,便引发了“地震”。


因为雨天骑车上班摔倒,他萌生了制作「无人驾驶自行车」的念头。


执行力超强的他,利用短暂的周末造车,并在4个月后成功落地。


这辆车能自动驾驶,保持平衡,还能智能避让,浑身上下散发着传统自行车不曾有的光。



喜欢动手的稚晖君,自此开启“科技改变生活”的大门。


因为不满意传统键盘,他动手制作了一把「客制化键盘」。



自己搭电路,自己写代码,


普普通通的键盘,在他的一顿操作下,变成了附带电子水墨屏,还能下载APP的神物。



「钢铁侠机械臂」,更是让网友见识了稚晖君对极致的追求。


网上淘来的巨大机械臂,被他压缩成家用钻孔机大小,


按下开关,五种互动,


指哪打哪,任劳任怨。



最终就像大家看到的,


一个在葡萄上穿针引线的机械臂,完成了。



这之后,稚晖君又陆续制作出「显示器充电宝」、「迷你机器人」等,


成功斩获“野生钢铁侠”称号。



他曾说:


“过于先进的科技对于普通人而言,就像魔法一样,我觉得很酷。”


魔法未必存在,但科技可以比魔法更神奇。




摘掉“天才”的帽子


火了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稚晖君都被追着冠以“天才少年”的帽子。


但显然,他对此并不习惯,


“我既不是天才也不再少年,我的成长并没有出众的故事,只是一个很平淡的过程。”


自认平凡人的他,和每个平凡人一样,有着朴素却现实的愿望——


赢。



2022年尾声,稚晖君离职华为,创立智元机器人公司。


2023年8月18日,他以首席架构师的身份,带着第一款「远征A1」机器人,重回大众视线。


这款机器人身高1.75米,体重55公斤,


腿部设计和整体形态模仿了“美国甚至全世界最好的电动双足机器人Digit”。



其最大的特点是视觉、触觉灵命,


手关节采用 12 个主动自由度和 5 个被动自由度,


换言之,机器人在指尖传感器的助力下,可以接受真实触觉感官。



遗憾的是,发布会前半小时,由于频繁彩排造成磨损,两台机器人均出现故障,


因此展示环节被砍掉八成,现场只能看到机器人走个过场。



这之后,稚晖君又“鸽”了大众一年,


2024年8月,闷声干大事的智元团队,一下子带着五款机器人回归。


“我们在迭代第一版的时候就已经考虑第二版该怎么做......我们在用互联网做软件开发的方式做硬件,这个效率是非常可怕的。”

#远征A2

这是一款身高1.70米,体重70公斤的双足行走交互服务机器人。


能稳步行走,还能流畅解说,


同时具备多款音色,大叔音、萝莉嗓,随意切换。



它的大脑连接大数据模型,可以持续学习,并配合语言生成自然的肢体动作,


基于这一特点,远征A2适用于汽车销售场景。


它能牢牢记住所有顾客信息,以高效的沟通,拿下订单,提高成交率。



此外,远征A2可以模拟人手,动作丝滑。


拧螺丝,拆快递,穿针引线,都不在话下。


甚至,还能自摸麻将。



#灵犀X1

这款机器人来自智元内部的10人小团队,诞生不过半个月。


它身高1.3米,体重小于33公斤,外形相比远征A1小巧许多。


但别小看它,它最快行走速度高于2米/秒,单臂负载大于3公斤,


身经百“摔”的它,即使在重力推打下,也能稳稳立住。


尤其是它的双手,标配智元自主研发的“低成本”夹爪。


啥都能抓,抓啥都行,


就连一枚针掉在桌上,也能精准捕捉。



有趣的是,灵犀X1可以开启“机机模式”。


也就是说,打开它“空荡荡的脑子”,装入手机,就能实现手机&机器人的联动,


功能更丰富,算力更强。



#远征A2-W

这款轮式柔性智造机器人,有个可爱的名字neZHa(哪吒),


视频中的它,正在忙前忙后,为稚晖君制作一杯饮料。



根据指令,它能完成动态任务和复杂作业,


依靠双轮运动,双臂则协同作业。


虽然不能说动作高度流畅,但机器人做家务的电影画面,还是成了现实。



#灵犀X1-W
与远征A2-W一样,这款机器人也依靠双轮运动,上半身可升降。


但它的价格更低,可以显著降低数据获取成本,应用于大规模数据采集。



#远征A2-Max

这是一款重载特种机器人,能够搬动40公斤以上的物品。


其高自由度,强承载力和灵活的操作性,均适用于工业搬运的场景,


换言之,未来工业、物流自动化,将少不了它的身影。



果然还是稚晖君,一回归必然不让大家失望,

在采访中,被问道:


“造出了真正的人形机器人,才算天才吗?”


他的回答一如既往地冷静:


“我会把这个称号让给我们造出的机器人。”


可见,“天才”这个名号对他而言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要不断往前,大步迈进。




少年的热血


在成为估值超10亿美元的科技公司新贵前,稚晖君和许多人一样,


抱定自己的梦想,执着且踏实。


尚年幼的他,会拿着一把梅花刀,拆开家中的不同电子设备,试图寻找“宝藏”。


收音机、钟表、游戏机......不够拆了,父母就想办法收来旧家电供他捣鼓。



而这一切,都为他往后的人生打下了坚实基础。


高中毕业后,稚晖君考入电子科技大学,就读于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上学时,他就因为热衷科技竞赛,落了个“电赛狂人”的外号,


一个人抵一个团队,在他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硬件、软件、算法、结构.....甚至写报告,他都去学,去做,最终拿下多项国际大奖。



稚晖君与人形机器人的第一次触碰,是在他研究生时期,


也是那一次初尝试,让他拿到了500万的投资,


但清醒如他,知道技术不成熟的当下,很难做长线获得高回报,


“本体还在走传统的位置控制的路线,它可以像玩具一样去动,但是达不到实际任务作业的要求。”



最终,他选择静待时机成熟,


研究生毕业后,他入职OPPO研究院AI实验室,担任算法工程师,


两年后,通过「华为天才少年计划」,入职华为上海研究院,从事昇腾AI芯片和AI算法相关研究工作。


在这期间,他有机会深入了解观察大模型发展趋势,并对行业有了清晰认知。



在特斯拉展出人形机器人“Optimus”原型机当月,


稚晖君认为,机会来了,


攒足底气的他,离开了华为,也就有了后来的故事。


行动极快,效率极高,目标明确的他,把所有热忱投给了机器人相关研发。



在智元团队内部,机器人研发进度,求稳,也求快,


“4月要把结构全部设计完成,5月要把软硬件搭配起来,6月要让机器人走起来。”


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高度复杂的项目,


尽管团队叫苦不堪,直呼“死亡行程”,稚晖君却乐在其中,感到热血沸腾。


就像他最初花四个月做出一辆「无人驾驶自行车」一样,稚晖君的执行力,强得可怕。


可见,没有生来就在顶点的人,人生付出的每一分努力都作数。


“年轻热血不知天高地厚或许就是我最后的倔强。”


这是稚晖君曾写下的一句话。


曾经的少年凭着一腔热血,打下自己的江山,独当一面。


他的成就推动着行业发展,也激励无数学子加入中国机器人研究行业,一代代接过中国科技新希望的接力棒,


未来的某一天,他们必将共同托举起“科技造福人类”的世界。


图源网络

- END -

 欢迎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每天早上6:30不见不散 

喜欢请分享,满意点个赞,最后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