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自在睡觉
自在睡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高校人才网V  ·  华东理工大学2024年思政教师招聘公告 ·  昨天  
高校人才网V  ·  公办编制!专任教师/专业带头人,购房补贴50 ... ·  1 周前  
青塔  ·  正式开工!985,建新校区 ·  1 周前  
青塔  ·  高校教师岗位,年薪25W+!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自在睡觉

梁冬 | 如果跟着道理去过,你一定会被相互矛盾的道理推向一地鸡毛的生活

自在睡觉  · 公众号  ·  · 2017-09-06 21:30

正文

节目音频内容请点击试听



夔怜蚿,蚿怜蛇,蛇怜风,风怜目,目怜心。


夔谓蚿曰:“吾以一足趻踔而行,予无如矣!今子之使万足,独奈何?”蚿曰:“不然。予不见乎唾者乎?喷则大者如珠,小者如雾,杂而下者不可胜数也。今予动吾天机,而不知其所以然。”


蚿谓蛇曰:“吾以众足行而不及子之无足,何也?”蛇曰:“夫天机之所动,何可易邪?吾安用足哉!”


蛇谓风曰:“予动吾脊胁而行,则有似也。今子蓬蓬然起于北海,蓬蓬然入于南海,而似无有,何也?”风曰:“然。予蓬蓬然起于北海而入于南海也,然而指我则胜我,我亦胜我。虽然,夫折大木、蜚大屋者,唯我能也,故以众小不胜为大胜也。为大胜者,唯圣人能之。



01



用众多小的不胜利,换取大的胜利


上一篇,我们用十五个字讲了“相互羡慕”——“夔怜蚿,蚿怜蛇,蛇怜风,风怜目,目怜心”的主题。


生活中我们总是在羡慕别人,但反过来,别人也在羡慕我们。这样想的话我们就离智慧、慈悲、自在和幸福更进一步了。庄子在这十五个字后面引述了一段特别有意思的故事,是关于“蛇怜风”的。


蛇对风说:“我要走的时候,需要动用脊背和两肋的力量才能“唰唰唰”地贴地飞行,如果靠肚子和地面的摩擦前行会很累。不像你“呼呼呼”地由北海刮起又直入南海,不留一点儿痕迹。我好羡慕你啊。”


风虽然在羡慕眼睛,但在这一刹那间生起一种反省,它对蛇说道:“我羡慕眼睛而你却羡慕我,对此我有一些心得想与你分享。”


风说:“我可以到处吹,也可以被人用手指随便一戳就分成两部分,甚至拿针尖都可以把我戳破,随后我又汇聚。我时而不堪一击,时而能够把大树折断、掀翻房屋。”


这是风对于面积和压强的描述。压强越大,胜过风的概率越大,一根针尖比一棵大树更能迎战风,这是物理学的常识。


庄子不这样认为,他借由这样的形象引申出他的道理,用众多小的不胜利换取大的胜利,只有圣人能够做到——“故以众小不胜为大胜也。为大胜者,唯圣人能之。”


庄子对于风的心得是:能够承受小的失败,在小事情上被人戳一下无所谓,只要能量一直在,以后就有机会把能量汇聚起来掀翻大的东西。


这让我想起韩信的故事。村里一个屠户对韩信说:“你不是很厉害吗?来,从我胯下钻过去。” 韩信的内心有着一个驰骋天下的理想,他不希望在那时被一个小混混一刀捅死。所以他忍受了跨下之辱。


当韩信成为一代开朝元老后再回望当年,他一定庆幸没跟小混混一般见识。后来他衣锦还乡时,曾经羞辱过他的那个屠户非常害怕,因为以韩信现在的权势,足以令他被满门抄斩。


但是韩信放过了他(据说那屠户后来还成为韩信身边非常得力的干将,因为他知道自己的那条小命是韩信给的,早已不归他)。


“小不忍则乱大谋”,如果在每一件小事情上都想获得胜利的话,那一定会在大事情上得不到胜利。这是庄子在上面这一段话里面想和大家分享的世界观。


其实风哪有什么智慧?它就是压力差引起的气流运动,是压强和压力的变化。庄子却借由这种大自然的现象,去表达他对大小和成败的相对讨论。


《秋水》是庄子的宇宙相对论。


如果用宇宙相对论的视角来看这个故事的话,你就知道,所谓的胜利和失败、好与坏,都是借由故事的意向表达出来的。




02


一切事物都同时拥有矛盾与是非


中国文学有一个特点,就是怎么说都可以有道理。


如果你平行地去读《庄子》《孟子》《墨子》,你会发现他们每人都讲得对,也会被每一个矛盾的观点搞到疯掉。


当你看过小梁写的关于《庄子》的几本书后,你会赫然发现,小梁在这一段讲要这样,在另一段讲要那样;今天讲要坚持,明天讲要放弃;后天讲要圆融,大后天又讲不妥协……


就事论事,这是矛盾的。站在矛盾之上来看的话,你会理解道理只是用来讲讲而已。如果跟着道理去生活,你一定会被相互矛盾的道理推向一地鸡毛的生活。


我们读书,一定要读到故事之外更高的境界。这个故事讲的不是放弃小胜利来获取大胜利,而是小胜利和大胜利,都只是在概念上可以被揉搓摁扁的东西。


所以我们读到“以小不胜为大胜”的时候,或许内心要生出一种抽离感,看到这段文字背后道理的局限性。


事情总是借由一些微妙的累积来幻化出巨大变化。“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是指你看不见的小缝隙和小失败,在这个地方放弃一点儿,在那个地方放弃一点儿,最后整个大厦崩盘。


我们可以从每个单独的比喻和比喻引发出的联想中抽离出来。看到一切道理都有道理,一切道理的反面也都有道理,一切没有道理的背后也都有道理,一切道理其实也没有什么道理。


而做到不被自己的逻辑概念绑架,超越这一切,才是道的本质。




03



偶尔放弃一下自己所坚信不疑的东西


我曾经观察过一位企业家,他说绝对不做B2C,只做C2C,后来他做了B2C;他说绝对不去做游戏,后来做了游戏;他说绝对不做娱乐,后来做了娱乐。研究过很多历史人物之后,我发现这样的情况挺普遍。比如佛陀曾经讲过“苦集灭道”,后来又说“无苦集灭道”。


我慢慢理解,佛陀之所以先讲“苦集灭道”,后讲“无苦集灭道”,是因为讲的时候有那个时候的机缘,是在那个状况下可以讲的东西。


但是如果你讲完之后,还沉在里面久久不愿出来,你就会成为这句话的奴隶,就可能一直活在自己设定的语言囚笼当中。


庄子似乎从来都不受这样的影响。在通读《庄子》全篇后,你能看到他一会儿表扬孔子,一会儿又把孔子设定成可以衬托他人智慧的人设。


慢慢地我们有了一种感觉——每件事情之所以被表述成这样,只是当时的状态需要这样去表达。


语言是暧昧、不确定和可修正的。理论是灰色、有弹性的。把我们的视野放在更大的历史周期来看,就越来越无法对一件事情做出笃定地判断。


比如,到底五四时期所提倡的白话文运动是对还是错;中医是保持传统性还是开放性;女人是不是一辈子只能成为你想象中女人应该有的样子……这完全取决于你将其放在历史上的什么时间点以及对谁而言。


一直以来我们被许多有意无意,甚至没有意识到的概念束缚着。这些概念就像《人类简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所说,它们仅仅是概念。


坚信的东西,是你认为不言而喻的东西。而今天我们要做的一个功课就是,你能不能够偶尔放弃一下你所坚信的东西。


庄子认为:正确事情的对立面也是正确的。当你理解这点以后,你就会选择一种非常有意思的生存之道——不再进行深入的辩解,也不再进行深入的辨别。



04



恐惧失眠造成的伤害,远比失眠本身更大


如果你认为睡不着觉真的很糟糕,那我们就来瓦解这个恐惧。


我的一个朋友失眠多年。有一天他观察到,他恐惧失眠造成的伤害,远比没睡着觉本身的危害更大。于是有天晚上他就决定不睡了,也不去试着努力睡着。过一会儿,他就真地睡着了。


这个故事不是告诉你,你努力撑着是可以睡着的。而是当你放弃对“睡不着”的对立和冲突时,这件事情对你的影响就变得很小了。


也许他就这样睁着眼睛过了一晚,但起码他没有被自己没睡好觉所产生的恐惧伤害到。


这才是小梁读到的《庄子》。


你有坚信不移的东西吗?

是什么呢?

在留言里分享出来。

然后问问自己,

你可以偶尔放弃一下它吗?



去看看梁同学的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