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前时间很紧张,感觉这也没做完、那也没复习到,怎么办?
记住“二八定律”。高考的考点都是高频考点,每年就考那些,从不会避讳。所以,如果你已经复习到了80%的内容,那基本上就没问题了。剩下20%的内容,如果没复习到位,也就随它去吧,不用要求完美,不要求全责备。再说了,我们用了高中三年去学习这些知识,临大考前这段时间内,知识方面的提升已经比较小了。
那应该做什么呢?考前最高效的方法是做近三年的高考真题。同学说,老师,这些题目老师平时都已经在训练中给我们做过了,答案都记住了,做它还管什么用呢?非常管用!
考试中,学生、命题人和评卷人三者之间,构成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三角关系。作为考生,夹在命题人和评卷人中间,我们需要学会“取悦阅卷人”,把卷子答得整洁、干净、漂亮,尽最大可能拿到高分;更需要学会“揣摩命题人意图”,根据命题人出的题目,理解题目背后要考察我们的核心素养。
所以,高考题目值得做很多遍,每一遍的效果是不一样的。你之前做是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自己是不是会做这道题目。所以,考前最后阶段,你要认真去分析每一道高考题目,理解命题人的思路,思考每道题目背后的考点,去揣摩为什么这么出题,我把这个叫做建立命题人思维。
三个工具:答案结构、采分点、知识点
答案结构。
答案结构就是答案的骨架,是把整个答案串联起来的结构,比如,是总分式结构、并列式结构、分论点结构还是对照式结构。我们要学习答案的结构,才能知道自己如何组织答案,这样写出来的答案才能逻辑清楚、论述严谨,这样也能避免我们在考场上想到哪里写到哪里的尴尬境地。
采分点。
阅卷老师基本上是结合采分点给分的,这些采分点通常是一些关键词、关键步骤、关键论点等,所以,一定要琢磨答案中哪些地方是采分点,结合采分点才不会漏答。
知识点。
最后还要问自己,这道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什么?是不是自己复习范围内的考点,对应书上什么部分,有什么前后联系的地方一起考到了?高质量的答案往往会带有很多“学科术语”,如果你的答案写出来,给人感觉很不专业,那阅卷老师可能觉得你是“业余选手”,一定不会给你高分。
四个步骤:答、比、修、答
第一步:自己思考,写出答案。
第一次拿到题目后,不要直接看参考答案,一定要经过自己的思考,根据自己的理解直接作答。要展现出自己的真实水平,不要怕错,一定要对自己诚实,这样才有提升的空间。
第二步:认真比对,找出区别。
自己做完后,再翻看参考答案,进行对比,看看自己写得怎么样,哪些是自己想到的,哪些是没有想到的,哪些地方和参考答案表达有区别,为什么有这些区别,尤其要关注“结构”“采分点”和“关键词”,这一步的目的是找出自己的问题。如果有一些地方判断不准确,可以去问问有经验的老师,他们会帮你详细解答。
第三步,修改答案,记住要点。
找出自己的问题后,就再次把参考答案放在一边,根据自己对答案的理解,逐项认真修正,直到改到与参考答案一致为止。改完后,你要认真看参考答案和自己写的答案,确保自己下次做同类型的题目时能写下与参考答案一致的答案。
第四步,收起答案,再次作答。
过一周左右,你快遗忘的时候,把这个题目或者同样类型的题目拿出来再做一遍,看下你写出的答案是不是与参考答案一致。因为你上次能写出答案,可能是短期记忆,但是我们需要让“答题结构”“采分点”“关键词”等信息在脑海中形成长期记忆。如果这次还能写出,那说明真正掌握了;如果不能,说明你还需要把这四个步骤再重复一个循环。
所有补成满分的试卷,我在考试后都会给学生再次打成满分,因为我相信他再考一次类似的题目,肯定能拿满分。而没有补成满分的同学,可能下次还是自己这样的水平,不会有提高。
《看天下》杂志618活动来啦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