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
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官方订阅号。高雅艺术推广平台,演出资讯推送专区。第一时间获取活动开票信息,了解讲堂动态,服务广大师生观众。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

开售 | 民族歌舞剧《烽火家书》

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  · 公众号  ·  · 2024-08-30 10:00

正文


主办:北京大学会议中心、党委宣传部

演出:左权县开花调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时间:2024年9月21日(周六)晚7:00

地点:讲堂观众厅

校内票价:10、20元(凭北京大学校园卡购买)

校外票价:20、40元

(本场演出1.2米以下儿童谢绝入场,演出票售出后概不退换,请勿为1.2米以下儿童购票)



温馨提示:

1.为保障校内师生权益,讲堂售票类艺术活动在开售后适时适量开放校外观众购票。请校内观众勿为校外人员代购票。

2.因技术原因,本场活动校外开售时间待定。

3.票品具有特殊的文化服务时效性、稀缺性等特征,购票后不支持退换。

4.活动前30分钟开始检票,凭票、扫码均可入场,对号入座。

5.选择扫码验票入场的观众,请提前将验票二维码截屏保存,以免造成入口拥堵。二维码使用一次即自动失效,请妥善保管。

6.扫码验票入场后如需换取纸质票,请于活动结束后凭订单记录至讲堂售票窗口人工兑票。




烽烟战场横刀立马 华年早逝青山泣

烽火家书句句含情 家国情怀是初心

革命老区文艺经典 书写有血有肉真英雄




我为中华生,我为中华长。

我为中华献吾身,无上荣光!

我是中国人,我是汉家郎。

我以忠骨守太行,中华不会亡!


剧目简介


《烽火家书》以左权将军转战太行山途中以及驻扎八路军麻田总部期间写给妻子和母亲的13封亲笔家书为故事脉络,通过那一页页发黄的信纸和那些斑驳的字迹来结构故事、推进剧情。该剧由国家一级编导,曾导演过《太行奶娘》的总导演杨梅编导,编剧由一级词作家杨启舫担任,国家一级作曲家孟卫东作曲。



全剧由《序》《太行为证》《岁月峥嵘》《碧血丹心》《无上光荣》《尾声》共六个部分组成。在每一幕之间,用多媒体、画外音等戏剧手段呈现左权家书的真实手迹,让身在太行山的左权将军与远在延安的妻子刘志兰、以及湖南醴陵的左权母亲展开时空对话,将抗日战争这一宏大壮阔的历史背景,通过一个个细腻、抒情、生动鲜活的人物故事加以表现。



在艺术特色上,处处彰显浓郁的左权民歌风韵,保留了左权小花戏中的彩服、彩扇道具等非遗传统特色,沿袭“唿嗦步”“蝴蝶扇”等基本舞蹈动作,在放大山西左权特有的地方文化符号的同时,调动了先进时尚的现代戏剧手法。

在全剧的音乐和唱段唱腔设计上,既吸收、保护了左权民歌的精髓,又融入了西方歌剧、古典音乐等多种表现手法,根据剧情和剧中不同人物角色的特点进行音乐设计,形成了“民族音乐交响化”的全新模式。



整个剧目在不失质朴和真诚的前提下进行发展创新,让英雄左权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形象更加血肉丰满,把左权老百姓对中国革命的特殊贡献表现得更加全面到位。将“中华儿女不可辱,中国有我不会亡”太行军民英雄主义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

回味历史、重读家书。让我们走进《烽火家书》,一起感受中华儿女面对豺狼入侵时的无畏与豪迈,体会铮铮男儿捧给母亲、妻子、孩子的万般柔情和锦绣心肠,铭记那些人、那些事、那段不容忘却的历史!


创作背景


左权县原名辽县,抗战时期是八路军总部、中共中央北方局、一二九师司令部等党政军学机关所在地。1942年5月25日,时任八路军副参谋长的左权将军指挥直属队突围至麻田附近的十字岭时,不幸被敌人炮弹击中,以身殉国,年仅37岁。为缅怀左权将军,辽县于当年易名为左权县。

为左权将军写一部戏一直是当地老百姓的愿望,然而左权将军戎马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从哪里写起、选取怎样的角度去写,是困扰编剧杨启舫的难题。经过几次采风,在麻田八路军总部纪念馆里,左权将军生前写给母亲和妻子的13封家书深深地打动了他。



“那些写于战火硝烟中的家书透着一种强大的信息,既能看到一个共产党高级将领的韬略胆识,又有他对母亲、对妻儿柔情的一面。因此,我决定把剧情的时间浓缩在他牺牲前在太行山转战的3年里,以家书为主线,设定太行山、延安、醴陵老家3个场景,通过左权与母亲、妻子的家书对白来推进剧情。”

杨启舫说,最终他决定,以小角度描写抗日战争宏大的题材,用小切口展现共产党人面临国恨家仇时的选择,从细腻的情感出发塑造一个敢恨敢爱、有血有肉的大将军。




精彩点评


王干(《小说选刊》原执行主编):“通过一个个细腻、抒情、生动鲜活的人物故事再现了左权将军的报国情、母子情、夫妻情、父女情,展现出峥嵘岁月里的太行军民英雄主义精神。革命性、民间性、现代性结合的很好,有望成为红色经典剧目。”


张颐武(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这是一部感人至深的舞台剧,也是一部非常成熟、有分量的剧目,以“家书”为体,既体现民族的这种英雄气概,也反复表现了中华民族的党的精神。”



金曼(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原院长、山西大学音乐学院院长):“以‘家书’为‘根’,以‘左权民歌’为‘魂’,以舞传真情、以信忆左权,以更加细腻的儿女情长彰显高尚纯粹的家国情怀。”


张德祥(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舞台剧宏大、厚重的这种气势和场面,感染力强,带到了抗战烽火年代里,以“家书”为题材,汲取红色力量,将抗日战争这一宏大壮阔的历史背景,通过一个个细腻、抒情生动鲜活的人物故事加以表现。”




主创团队


历史顾问:沙峰

编剧:杨启舫

作曲:孟卫东

总导演:杨梅

视觉总监:任东升

音乐总监:药林

舞蹈编导:张强、刘翠、张瀚文

舞美设计:王立峰、赵月

灯光设计:李超

多媒体设计:孔江

服装设计:王姝然

化妆造型设计:贾雷

音乐编辑:杨尚一

舞蹈排练:巫佳宇、余璐



全体演员


左 权:郝利宏

刘志兰:尉金莹

左 母:刘爱玲

巧 姑:王建英

大 春:张 顺

冈村宁次:王 栋

王科长:李 波

益子一郎:刘晓凯


毛丽芳、王 洁、王 敏

王治国、冯 燕、申 杰

田建英、石 岗、石东亮

石宏亮、刘 斌、刘菲菲

孙 兵、孙宏斌、江 波

宋晓璐、宋立红、张 荣

张 敏、张少宇、张明叶

张勇超、张小霞、张 霞

张 凯、李韶品、李 杰

李少凯、李瑞斌、李 斐

李换琴、李 震、杨 琳

杨 洋、陈鹏鹏、陈翔宇

陈苗苗、周 娜、赵丽霞

赵志英、赵春彦、郝赵燕

原星星、原晶晶、侯浩轩

高红宇、高志远、郭治红

常 祥、窦兵花

(按姓名笔画为序)


(演员如有变动,以当日演出为准)

本场演出时长约110分钟,无中场休息


主创主演简介



编剧 杨启舫

词作家,国家一级编剧;

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

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副会长;

中国音协《词刊》杂志社副主编;

现供职于中国铁路文工团艺术创作部。








作曲 孟卫东

中国音乐家协会顾问;

中国合唱联盟主席;

原中国铁路文工团总团长;

国家一级作曲;



曾荣获中宣部、人事部、中国文联“第二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荣誉称号;

多次在中国音协金钟奖及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电银大奖赛任评委。








总导演 杨梅

国家一级编导;

中国铁路文工团导演及舞蹈编导;

创作舞剧:《山水谣》《白鹿领娘》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舞蹈《娶亲》获全国群星金奖;

舞蹈《宫怨》香港舞蹈比赛获金奖;

歌剧《八女投江》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楚剧《三月茶香》获全国地方戏曲金奖。








视觉总监 任冬生

北京舞蹈学院青年舞团副团长、硕士生导师;

国家一级舞美设计;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灯光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北京舞美学会副主任;

演艺科技杂志编委;

大凉山国际戏剧节召集人、视觉总监;

上海戏剧学院驻校艺术家;

中央戏剧学院教学实践指导专家。











郝利宏

原生态男高音歌唱家;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开花调”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山西省民歌协会副会长,被文化和旅游部授予“全国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称号;

民族歌舞剧《烽火家书》艺术总监。








尉金莹

国家一级演员;

中国东方演艺集团青年女高音歌唱家;

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

北京音乐家协会会员;

中国音乐学院民族声乐硕士;

曾获第一届香港国际歌剧比赛中国赛区金奖;

第一届香港国际歌剧比赛中国歌剧组金奖;

国家艺术院团优秀剧目展演优秀表演个人奖。








刘爱玲

中国铁路文工团国家一级演员;

土家族歌唱家;


郭兰英艺术发展基金会特聘声乐专家;

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

中国文艺志愿者会员。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