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邯郸,在这个因「邯郸学步」而闻名的城市里,有一对夫妇,大约五六十岁,是一对菜农。
男的满头白发,皮肤黝黑,女的,穿着一件大花棉袄,头上围着一条粉色的头巾,看上去多少显得有点不相称。
这对夫妇,一清早用三轮车拖着一大车刚从地里采摘的菠菜,迎着寒风,满心期待把蔬菜运到城里,希望能卖个好价钱。
事与愿违,这对夫妇到了市场之后发现,市场中到处都是菠菜,而且因自己的菠菜品相不是很好,因此根本没有菜贩子原因收购。
在无奈之际,有一菜贩,是一位年轻小伙子,表示愿意收购这对夫妇的菠菜,但只能出价15元。
15元?一车菠菜大概1300斤,大约合到一分钱一斤。听到这价格,这对夫妇僵住了。
但这对夫妇中的女的,很快就反应过来,赶紧将车子上的菠菜翻来展示给菜贩看,那意思是我的菠菜还不错的,绝对不止15元的,但菜贩还是坚持以15元的价格收。
再一次,这对夫妇僵住了,无奈和心酸溢于言表,让人心碎。
15元?别说赚钱了,恐怕连种子和化肥的钱都赚不回来,更别说付的出劳动和艰辛。
可菜贩小伙子也表示很无奈,表示菠菜卖相不太好,有一些偏老,无人过问。感受到两位老人的不容易,因此才买下来的,不然的话,这些菠菜只能被扔掉。
小伙子表示,准备买下后挑选一下,好的卖3元一把,差的就卖1元一把。
这是一则真实的故事,发生在上个月28号。
这事在网上引起了热议,一度排在热议话题之首。
不出所料,大部分网友把这对菜农夫妇的悲惨处境归咎于菜贩或者商超的贪婪。
中间商,倒爷,二道贩子,我相信大家都或多或少听过他们的故事。他们剥削交易双方、吃差价。
他们甚至比奸商还要坏,因为至少奸商提供了某种意义上的商品和服务,而中间商完全是不劳而获。
他们左手进货、加价之后,右手出货、赚取高昂差价,他们被迫让消费者花费更多的钱。
如果没有中间商,消费者将买到更便宜的商品,农民这样的生产者也将会赚取更多的钱。
这种论调虽然非常的流行,也是符合大多数的人的直观感受,但它却是错误的。
逻辑上来说,如果中间商是多余的,消费者和菜农完全可以跳过菜贩,直接发生交易。
比如消费者可以直接去菜农那里买菜,菜农也可以租个摊位直接卖菜,但这样的事情没有发生,说明菜贩这一环节,是不或缺的。
这里的原因有很多,我们来简单例举几个常见的原因。
从蔬菜棚采摘回来的蔬菜,我们一般称为「统货」,是不分品质、规格的。而消费者需要的是「等级货」,而不是一堆品质参差不齐的统货。
所以菜贩会把进回来的菜进行分类处理,有的甚至还把它绑成一捆捆分类好。
就如前面故事里的那个小贩那样,把买下的菠菜挑选一下,好的卖3元一把,差的就卖1元一把。
另外一个原因,消费者除了考虑价格,还要考虑便捷。消费者不会花大量时间在这家买了菠菜,去另外一家买个萝卜,又去下家买个南瓜...
他们希望的是一站式便捷服务,这样可以节约时间和成本,菜贩恰恰可以提供这样的一站式服务。这也是为什么,超市那么受欢迎的原因之一。
当然,现在的社区团购,更是让消费者在家点点手指就能把菜买回家,更加便捷,其实这些都是中间商。
有人说了,这些活为什么菜农不自己做呢?原因很简单,社会进步的一大特征就是分工的细化,每个人从事自己擅长的专业工作,进行分工合作,整个社会效率就会提高。
所以中间商是有利于消费者的,消费者无需为了买菜而跑无数家菜农,甚至跑到菜农地里去买,也无需自己去分类挑选菜品,节约了大量时间和成本。
中间商也是有利于菜农的,有了中间商,菜农才可以专心种菜,而无需为销售环节的各种琐事所烦心。
有人说了,中间商虽然不可或缺,但他们一头压榨菜农,另外一头坑骗消费者,以此来赚取巨额利润。几毛钱的蔬菜,到了超市就变成了几块钱,这不是吃人不吐骨头么。
虽然呢,价格是加了不少,但从收菜到上架之间,是有许多成本的。比如拣货分类、各种运营成本,损耗都必须计算在内。
其实我们没必要去了解各种细节,从逻辑上就可以得出许多结论。
假设中间商利润很高,不就会吸引很多人进入这个领域,竞争的加剧,就会摊薄利润,最终中间商的利润是趋于社会一般水平的。
除非在中间商这个领域,被政府设置了准入门槛,不然没有人可以长期实现超额利润。
那怎么1300斤蔬菜才卖15元呢,难道不是被菜贩压榨了?确实不是,原因很简单,就一句话,就是行情不好!
那个年轻的菜贩,在后来采访中说道:很多人不了解背景,实际上在他们那边,最近收最好的菠菜也只要1毛到3毛一斤。
菠菜整体都便宜,导致稍微次一点的菠菜就没人要。“不说多少钱,本身好的太便宜了,和次一点的就差几分钱,所以不会要不好的。”
总的来说,如果要怪,只能怪两个原因。
第一个就是怪消费者的偏好,怪他们为什么不多吃点菠菜,多吃点菠菜,这样价格就会涨上去。
第二个就是怪其他菜农,为什么那么多菜农都一起种菠菜,搞的菠菜这么便宜。
其实对于这对菜农夫妇,最终要怪的是自己,虽然说这话于心不忍,但这就是事实。
菜农就相当于一个企业家,要对未来做出预判,预判他种的菜,消费者是否喜欢,以及对其他菜农做出预判,判断自己种的菜会不会过剩而导致价格过低。
未来始终是不确定的,消费者偏好也是会变的,而且还要依赖于其他菜农的行动,确实不易。
但是没办法,这就是市场。
另外据另外一个网友爆料。
从图片中可以看出,不是所有的菜都很便宜的,还是很多蔬菜是很赚钱。
但这就需要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的本质就是服务消费者,对消费者做出预判,只有那些能真正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企业家才能成功。
虽然我们很同情这对菜农夫妇,但事实造成这样的困境,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自己缺乏市场意识。
当然了,对于那些长期生活在农村,没有经商头脑的农民来说,这样的要求确实有点高。
所以呢,对于那些没有市场意识,只是埋头种菜的菜农,可能更好的方式是,帮别人种菜,赚取工资,降低风险,这也许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