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新中国已经走到成立75周年的路口。回首过往,国家和人民生活发生的变化犹如一帧帧电影画面飞速闪回。如果将目光聚焦于南粤这片土地上,则能在居民生活衣食住行的变化中捕捉到美好生活的建设痕迹。建设,在人民的手中发生,最后又以成形的结果回到人民的生活中。那么,南粤大地过去的建设到底如何发生,又如何显于生活?背后又有哪些闪光时刻?
文 / 黄栌
衣:从“南国一枝花”到产业集群
广东地区的纺织产业发展主要集中在广州市。1958年,广州第二棉纺厂成立,被称作广州纺织产业起步初期的标志性事件。拥有五个车间的二棉厂,相较过去能生产高档针织用纱和特种纱线,是华南地区的第一家专纺高支纱的棉纺厂。二棉厂在正式投入生产之后,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变革。起初,在20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产能提高是工厂发展的重要目标。而在80年代到90年代,二棉厂的技术突破成为当时的新关键,通过引进海外先进的技术设备,完成了产品质量的再升级。期间还联合其他纺织厂推动了产业结构的进一步完善——搭建从纺线、织布到服装的完整生产流程。作为奠定了广州纺织发展重要根基的棉纺厂,二棉厂广受民众欢迎,其产品一度被称作“南国一枝花”。
当时,有些上衣甚至一件难求,需要排队购买。在那个物质还相对匮乏的年代,衣服的款式有限,但广州生产的服装却在一段时间内引领了时尚潮流。在21世纪的前十年,城市发展转型进入提速阶段,产业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在此背景下,2010年,广州第二棉纺厂完成了使命,从此进入历史阶段。但在二棉厂及其他纺织厂的前期铺垫下,广州市的纺织产业集群逐渐进入蓬勃发展的阶段。到如今,不论是亚洲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现代化纺织品批发市场——广州国际轻纺城,还是“全球纺织看华南,华南纺织看中大”,都在昭示着人民勤劳的双手,正在让广东轻纺为世界所见。
广州第二棉纺厂旧址在穿衣这件事上,南粤甚至全国,从原来的买布裁衣、成衣款式选择极其有限,到如今一年四季款式更新的速度不断刷新。而在产业集群的背后,是数千万具体的厂家、经营者。他们在布料生产、服装制造上顺应时代潮流,在经营上则离不开金融的支持。成立于1954年的建行广东省分行几乎是同时代成长起来,在以支持家园建设为基础的同时,多年来也在支持广州纺织服装产业这个如今已是万亿时尚产业集群的发展。行至今日,产业链上的不同经营者都是金融服务的需求者。物流方面,运输经营者的交通工具迭代,需要资金贷款,建行广州海珠支行则帮助具体的经营者提交材料申请“粤兴贷”。懂小微企业的痛点,才能更懂如何服务民生。建行在业内首创“惠懂你”平台经营模式。截至2024年10月末,建行普惠金融贷款余额突破3000亿元,累计服务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超30万户。在直播电商如火如荼的这两年,布匹商也乘着这股东风,同时用上了建行针对性开发的资金智能监控功能来保证线上销售的资金安全。一个产业集群发展至今日,与稳健服务的金融机构密不可分。食:从“岭南第一鸡”到广吃天下鲜
“食在广东”的说法无疑给出了答案。过去七十多年,南粤这片土地逐渐滋养出富饶的风味。民国时期就被称为“岭南第一鸡”的清远鸡,在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广东省内基础设施的发展、交通线路的四通八达,逐渐走进全省的千家万户,成为数千万人的餐桌美味。1959年,全国家禽生产现场会在清远召开,清远鸡的美誉借此进一步打开。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清远鸡入选“国宴”。在这之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广东省在清远鸡的养殖和加工上也实现了进一步的产业化发展,让更多清远鸡能端上普通人家的餐桌。此外,在品种的保持和培育上,广东省还启动了白羽肉鸡的自主培育工作,培育出“广明2号”等品质,进一步将清远鸡这道美味完成产业化、科学化的深度发掘和稳定保持。在一饮一食上,广东人民通过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度过了曾经物资有限的年代,在选好食材、烹佳肴上实现了“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甚至,在守护美味传承和发展的路上,聚焦建设美好生活的建行广东省分行也在其中发力。一家家能稳健经营的餐厅,陪伴食客跨越时间,穿行历史,需要稳固的客流和强劲的资金流。以广州酒家企业集团的大型食品生产企业利口福为例,其生产的点心、面包西点等广受居民欢迎。但经营过程中,不同渠道的成本提高让经营者面临着不小的压力。建行广州荔湾支行选择运用眼下的现代化金融工具,推广有价券及商户补贴等新功能应用,向利口福广州地区的160家门店发放“建行生活”定向优惠券。
广州酒家商户补贴让商户实打实实现成本的降低,而定向优惠券则为利口福引来了大量客流,助其销售数据再创新高。此外,从食材源头入手,降低享用美味的成本也是善用智慧和双手的人民想到的解决办法。例如爱吃鱼的广东人在研究如何高效、科学、安全地养好一塘鱼上,也可以花上几十年的时间。中山的生鱼养殖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60年前;原产自新疆的丁桂鱼也在2001年被养殖户引入广东进行规模化养殖。为让广东人不仅能食“靓鸡”,还能广吃天下鲜美鱼味,2015年,建行“小微企业贷款”上线,通过对具体养殖户的养殖规模进行完整的调研后,有针对性地提供相应的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截至目前,广东省内有1203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87万个家庭农场、5.02万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000个“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特色产业。农业发展与民生紧密相连、唇齿相依,关系着千家万户的一饮一食,特色农业的产业发展也是乡村振兴、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百千万工程”的具体落实。截至2024年10月末,建行广东省分行已为全省超过270家现代农业产业园、740家农业龙头企业累计授信超380亿元,信贷投放超220亿元。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南粤大地。广东省的整体发展进入新阶段。机遇在这片土地上繁茂生长,吸引了无数人前来挖掘生活的可能性和未来。发展的先锋号角不仅在产业模式中吹响,也会在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衣食住行中吹响。1980年,中国房地产的发展迈入第一年,“住房商品化”的落地让住房制度的改革就此开启。
从外地来到广东发展,或者本来就在广东发展的市民,在当时想实现一次性全款购房依然面临不小的压力。1990年4月,一个做小生意的市民想做住房交易市场上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广东省江门市,一家小杂货店的店主吕锡超,尝试性地向建行江门市分行递交了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申请。
没有想到的是,仅在不到半个月后,江门市分行的团队反复研讨,对这笔此前从未办过的贷款打开先例。于是,建设银行江门市分行成为全国首批开办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业务的分行。吕锡超的这笔贷款批下来后,拿到了25811.28元贷款,期限6年,他顺利住进了自己的房子。安居乐业的安居,不仅在于房子,更在于人民亲自建设和每日生活的这座城市。城市在更细节处的生活基础保障关系着人民的生活质量。1950年到1952年,西村发电厂的一、二号发电机历经修复后,成为当时中南地区第一大火力发电厂。1994年后,广东省的发电装机容量、年发电量和全社会用电量均稳居全国第一位。改革时刻发生,电力发展也不例外。2001年,广东电力率先在全国推行厂网分开改革。电力改革涉及的基础设施建设离不开强有力的金融支持。“哪里有建设,哪里就有建行”则表明了建行广东省分行在电力建设上同样紧紧跟随。近几年,绿色能源不断走进大众的目光中。抽水蓄能电站的出现让发电逐渐往更绿色、可持续的方向转变。《广东省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将加快开工建设惠州中洞、肇庆浪江等8座抽水蓄能电站,总装机容量为980万千瓦;新增投产阳江、梅州两座抽水蓄能电站项目。2024年10月,南网储能公司广东阳江抽水蓄能电站累计调节电量超100亿千瓦时,关键运行指标优异。该电站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单机抽水蓄能电站。南网储能公开信息显示,阳江蓄电站投运以来累计调节电量达到100.1亿千瓦时,其中抽水电量55.6亿千瓦时,发电电量44.5亿千瓦时,机组安全启停近8500次,所发电量相当于200万居民用户一年的用电量。通过储能和调节电网,抽水蓄能电站保障了粤港澳大湾区人民生活、生产用电的稳定性,让家家户户窗口那盏照亮生活的灯璀璨不息。“这类建设项目对资金的时效性、稳定性的要求相较其他项目会更高。”建行广州开发区分行项目负责人介绍道。建行广州开发区分行积极响应广东省“十四五规划”,充分发挥金融力量,推动各抽水蓄能电站高速发展。截至2023年,建行广州开发区分行已与南方电网集团就惠州中洞抽水蓄能电站项目、肇庆浪江抽水蓄能电站项目、阳江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梅州抽水蓄能电站项目等多个项目达成合作关系,给予优惠的贷款利率,提供超155亿元固定资产贷款授信额度,累计投放绿色贷款金额超15亿元。
人民建设美好生活的历程中,衣食住行的“行”又给出了怎样的发展轨迹?1999年,广州地铁1号线正式通车,这是广东省广州市第一条建成运营的地铁线路,也是中国国内第一条由地方政府自筹资金兴建的地铁。1993年动工的这条地铁线路,背后的资金筹措也是写满不易。但自此,广东省的公共交通组成结构进入新篇章。2000年,新白云机场启动建设,历时4年竣工。2012年8月3日,白云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开工,满足该机场年旅客吞吐量8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50万吨、飞机起降62万架次的使用需求。2020年9月,白云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开工。工程计划在2025年完成。预计到那时,白云机场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单体机场。当地下的轨道交通和蓝天上的航运在双向并进中发展时,珠江水系滋养的广东省也在将目光投到不远处的海面上,思考如何让珠三角两岸的城市缩短往来时间。2024年6月30日,深中通道正式通车,全长约24千米,其中海底隧道段长达6.8千米,每日经深中通道过伶仃洋的车次平均达到10万辆。深中通道一道“飞虹”架设在海面上,牵起中山和深圳,让原来两地之间1.5-2小时的车程缩短至约30分钟。深中通道的落成促进了珠三角两岸各个方面的往来互动,加速了大湾区融成更紧密相连的家园。以深中通道战线最长、体量最大的标段中山大桥为例,建设过程中需要长期、稳固、及时有效的资金支持。“中山大桥合龙在即,既是项目抢工的关键点,也是大额资金的需求时期。每到这个时候,我们都紧密关注银行资金到账以便及时弥补项目的资金缺口。这些年来,广东建行的服务从未让我们失望。”提起贷款资金的划转使用,深中通道还贷中心总会计师给出了高度评价。深中通道加速了大湾区内经济、文化的流通速度。对内,大湾区经济辐射能力不断增强,持续赋能民生发展,让大湾区人民在周边城市间的亲友互动、工作发展、美食体验更加便利。以建设为基的建行,在方方面面支持湾区实体大型工程的建设,让城市间的交流更加紧密,推动湾区融合发展。近五年来,建行广东省分行累计贷款支持重大项目超750个,投放金额超2500亿元。截至2024年10月末,基础设施贷款余额已突破4000亿元。其中,2023年以来,广州越秀支行为地铁10号线、13号线二期工程等7条路线累计投放近8亿元固定资金贷款。建行广东省分行将金融为民、服务民生融入在人民对一饮一啄的关注中,点燃南粤大地上的一团团烟火热气。从1954到2024,以建设利民生为初心,更“愿以百姓心为心”。70年间,国有大行的足迹遍布南粤大地,一次次“在场”,将金融“五篇大文章”一笔一划写进经济社会建设发展的蓝图里,与粤港澳大湾区日新月异的发展动能一道,融入建设美好生活的事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