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以上关于萨缪尔森的6个重要身份标签,我猜你已经对他的个人影响力和在经济学界的地位可见一斑。
如果你目前从事或未来想要从事经济领域的工作,但却对他不太熟悉或者根本不认识,那么今天这篇文章可能会帮你大忙,因为在经济学领域,谁人不识萨缪尔森?如果和同行谈论起来,连萨缪尔森都不知晓,那可能会让人感觉你的专业水平还没有达到入门的阶段。
如果你从事经济学工作,又酷爱钻研经济学问题,那下面的内容会很大程度地帮助你更加热爱自己的工作,了解现代经济学发展的进化与轮回,和一个天才少年一路飙升为经济学泰斗的神级成长之路。
萨缪尔森于1915年5月15日出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的加里(Gary)城一个信奉犹太教的波兰移民家庭里,2009年12月13日在其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家中逝世,享年九十四岁。他的一生,可谓是与经济学“相爱、相知、相守”的一生。
“如果说经济学是为我而设的,也可以说我是为经济学而出现的。”
毫不夸张地说,萨缪尔森的一生是为经济学的发展与传播而奉献的一生,他几乎见证了经济学理论在二十世纪的所有重要进展和争议,并且在诸多重要的经济领域都是不可或缺的探索开拓者和积极参与者。
但是,除了他出版的那本经典不能再经典的《经济学》教材和他的声望外,人们对他的成长之路和人生故事所知甚少。
而就在本月,国内首次引进了关于萨缪尔森——这位神级经济学泰斗的详实类大部头个人传记
《萨缪尔森传》
,并正式在全网上架发行。仅仅从整整860页、辞海般厚度的外观,也可以非常直观地看到萨缪尔森本人在经济学界的重要地位。
这本“典藏级”大部头传记的问世,给我们一个全面了解萨缪尔森的机会,同时了解他所处的时代——二战前后经济学发展和演变的历程和来由。
总的来说,这是一本关于年轻人探寻自己道路的故事,一本关于经济学领域一位标志性人物的故事,同时还是一部经济学断代史。
相信对于很多经济学爱好者而言,阅读或珍藏这样一部关于萨缪尔森的典藏级传记,似乎不需要任何理由。
萨缪尔森曾经说自己因为遇到经济学而“出生了三次”,而这“三次重生”都是发生在他的前半生。这本书详实地复刻了他前半生(1915年-1948年)的人生故事和经济学发展的重大转折历程。这位伟大的现代经济学奠基人——萨缪尔森和那段重要的历史,也将再次回到我们的视线和生活。
Founder of Modern Economics
萨缪尔森在一次演讲中曾经用第三人称来描述“经济学”与自己的关系:
“经济学这一行天造地设般地适合他,仿佛是历代经商先祖的基因找到了命定的归宿。”
而他也不枉负“天造地设”这个词,他对经济学研究具有别人无法想象的热忱,“说他做梦都在思考工作也不为过”。外人看来枯燥无味的工作在他眼里却是另一番景象:“让我干这么好玩的工作,还要付给我这么多钱,我真是捡了大便宜了!”
1931年,萨缪尔森进入芝加哥大学学习时,他的年龄只有15岁,妥妥的“早慧天才少年”。他说自己很早就有不同寻常的潜意识记忆。只是由于地理上的偶然性,他进入了芝加哥大学学习。
15岁的萨缪尔森在芝加哥大学上了第一堂课,这堂课对他来说非常重要,以至他多次将其形容为一次“新生”,因为是这次课让他得到了重生——一位经济学天才少年就这样诞生了。
这一天正是芝加哥大学开学,早晨8点,当萨缪尔森第一次走进芝加哥大学讲堂之时,讲座主题刚好是马尔萨斯脍炙人口的人口理论。
这一切迅速占据了这个天才少年的心,
那一刻,经济学选择了他,他也选择了经济学。
《萨缪尔森传》中记载了萨缪尔森在当时的真实心情写照:
“在寒冷的 1932 年 1 月 2 日早晨 8 点,我就像进入了天堂,一个属于我的天堂。我迈进芝加哥大学的一间教室,从此迎来了另一种人生。”
然后萨缪尔森居然直接把自己的出生日期改为了1932年1月2日,地点就是芝加哥大学。
许多在大萧条时期进入经济学领域的人(例如詹姆斯·托宾),都是出于想为失业问题做些什么的愿望。然而,尽管萨缪尔森在大萧条最严重时期进入芝大,他也确实在某个时候提到过这个原因,但他通常给出的是一个更加以自我为中心的动机—他非常适合经济学。
Founder of Modern Economics
1945 年夏,萨缪尔森开始撰写教科书,由于这本书的问世,他成为越来越多学习经济学的大学生耳熟能详的人。
大多数进入研究生院的经济学家,都读过他的学术论文和他的《经济分析基础》,但是,使更多选修基础经济学课程的本科生认识他的,却是这本《经济学:入门分析》(Economics:An Introductory Analysis)。
该书初版于 1948 年,到 1985 年增加一名合著者做进一步修订前,已经发行到第 11 版。这本书主导了迅速增长的经济学入门教科书市场,以至曾有人称,所有这些书都模仿了萨缪尔森的书。
这本书被翻译成多种语言,风靡全球,并使萨缪尔森获得了高额经济回报。
因为这本书的问世,萨缪尔森创造了经济学教材领域的一个里程碑,担当了50年的教材霸主,可以说空前绝后。20世纪90年代之前,中国只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家,没有纯粹意义上的经济学家。几乎全部中国学现代经济学的人都是从他的“经济学”开始入门的。
这本经典著作《经济学》从1948年诞生到现在,出到了第19版,累计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光是英文版全球销量超过400万本,堪称是30年内美国最畅销的教科书。
从这个角度讲,所有经济学人士都是萨缪尔森的学生,同时奠定了萨缪尔森在经济学界“一代宗师”的地位。
在这本大部头的《萨缪尔森传》中着重写到了这本经典教材的问世过程,这本书是他和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系主任拉尔夫·弗里曼,在结束辐射实验室全职工作后不久交谈的结果。“请来一下我的办公室,把门带上。”弗里曼提出了一个建议:
麻省理工学院的 800 名大三学生必须上完一整年的经济学必修课。他们很讨厌上这门课。尽管我们已经竭尽所能,他们还是讨厌它。我们甚至合编了一本教材。这或许是我一生中最糟糕的编辑经历。在我们的资深同事提交他负责的那一章后,我不得不说:“弗洛伊德(Floyd),这不是一个关于公共财政的章节。这是一个反对公共财政的章节。”保罗,你能否在一两个学期内只上半天课,然后去写一本学生们会喜欢的教科书呢?如果他们喜欢,你的经济学就是好的经济学。你偏好什么内容就写什么内容,尽量简洁易懂即可。无论你想写什么内容,都将是对我们现状的巨大改善。
最终,萨缪尔森接受了这个任务,并且用了三年时间去做这个教材编写的项目。
1948年5月,《经济学:入门分析》出版。首印量非常大,达到了20000册,但不到两个月便告售磬。麦格劳-希尔出版公司又安排印刷了25000册。到 8 月,该书已被耶鲁大学、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杜克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普渡大学和其他许多大学采用。如今这本书仍然是全球很多院校的通用教材。
萨缪尔森的书之所以能主导经济学教学,是因为它提供了对现代经济学的解释。“现代”这个词虽然已经被从书名中删除,但开篇几页清楚地表明,现代经济学与解释“商业活动令人眼花缭乱的涨落起伏”有关。
不同版本教科书初稿的章节情况,1945—1948 年 (来源于《萨缪尔森传》)
由于这本教材的风靡全球,在学术界,萨缪尔森也俨然成为了江湖教主的角色。
他被肯尼迪总统聘为总统经济顾问,在他的大力建议下,著名的“肯尼迪减税”政策推出。这一国策增加了消费支持,扩大了总需求,同时还促进了生产和就业。此减税政策在1964年全面推行时,促成了一个长达8年的经济高增长时期。
Founder of Modern Economics
萨缪尔森可以算是经济学领域一位标志性人物。他在经济学领域中的贡献与影响几乎无处不在,甚至被人们称为经济学界的最后一个“通才”。
20世纪50年代之前,经济学的大本营在英国剑桥,20世纪下半叶则转移到了美国,而这个历史性大转移完成的标志就是萨缪尔森的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