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调整进行时”
近日,有外媒报道称,欧莱雅集团CEO叶鸿慕罕见下调全球美妆市场增长预期,从先前预计增长5%调整为4.5%-5%,并将下调原因归结为中国市场的疲软。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4月,叶鸿慕曾信心满满地表示,“预计全球美容市场将保持活力,在强劲增长的第一季度支持下,全年增长约5%,而我们的目标是跑赢市场并再次获得市场份额。”
这也意味着,仅在两个月后,欧莱雅对市场的判断就有了微妙的变化。对此,有分析师认为,此次调整是为了应对中国市场的波动和“略消极”的618大促。
那么,今年618大促,欧莱雅的表现到底怎么样?“光速”下调预期的背后,欧莱雅又是如何应对表现平淡的中国市场?
据彭博社报道,在近日举办的巴黎摩根大通活动上,叶鸿慕下调了对于全球美妆市场的增长预测,由先前预计增长5%调整为4.5%-5%。
在其表态后,截至6月27日收盘,欧莱雅股价应声下跌3.4%,次日早盘进一步下跌1.8%。
▍
截自彭博社官网
从公开信息来看,欧莱雅集团方面下调全球美妆市场增长预测较为少见。最近一次要追溯至2015年,彼时的下调理由为“新兴市场经济增长放缓以及多个新兴经济体近期的剧烈波动”。
那么,叶鸿慕为何会在此时做出市场预测调整?背后的真实原因真如其所说的“中国市场疲软”吗?
有分析认为,叶鸿慕此时表态或与欧莱雅在今年618大促上的表现不佳有关。
▍
欧莱雅集团CEO叶鸿慕
今年618,欧莱雅在天猫、抖音两大美妆核心平台受到了国货美妆猛烈的冲击。在天猫618“年中狂欢节”全周期美妆排行榜中,国货美妆品牌珀莱雅拔得头筹,欧莱雅失守第一宝座,屈居第二。青眼情报618天猫类目品牌榜则显示,相较珀莱雅超30%的强劲增长,欧莱雅却同比下滑10.8%,一涨一跌间,欧莱雅“失守”之势显露无疑。
在抖音平台,618期间,韩束、珀莱雅牢牢占据前两位,欧莱雅集团旗下品牌赫莲娜同比下滑两名,位居第三,兰蔻、巴黎欧莱雅则分别排名第六七位,较去年未有明显起色。
可以看出,尽管在中国市场仍拥有强大的品牌矩阵,但欧莱雅在中国两大线上核心美妆销售平台展现出的乏力,无疑是欧莱雅在中国市场当下表现的真实写照。
事实上,青眼分析叶鸿慕及欧莱雅对中国市场的表态发现,“疲软”“复杂”等词汇从去年开始就频繁出现,并似乎已成为其对于中国市场的基本判断。因此,降低对全球美妆市场表现预期,或是欧莱雅在应对中国发动机“失灵”的紧急措施。
涨价、闭店、启用运营中心
欧莱雅中国战略调整进行时
青眼通过梳理欧莱雅中国近5年来的增长情况,发现近两年欧莱雅中国增速较为平缓,且相比于2021年增速明显放缓。
而在今年第一季度,由于受到旅游零售业绩的拖累,含中国在内的北亚区销售额同比下滑3.9%,而中国大陆市场的销售额则同比增长6.2%。
尽管中国市场业务依然保持着一定的增长,但欧莱雅已然意识到在国货美妆冲击与中国美妆市场增速放缓的“双重夹击”下,一番大刀阔斧的改革与战略调整必不可少。青眼注意到,今年以来,欧莱雅中国动作频频。
在今年4月召开的欧莱雅中国发展战略沟通会上,欧莱雅中国提出了“3S模型”,即在中国市场创造更快速度(Speed)、更大规模(Scale)和更强优势(Superiority)。而欧莱雅中国副首席执行官及高档化妆品部总经理马晓宇则提出,满足50+熟龄肌人群的美妆需求、发力男士美妆市场、抓住年轻客群等多个中国市场的发力方向。
此外,同在今年4月,欧莱雅集团全球首家自建智能运营中心在苏州正式启用,其进一步升级欧莱雅中国供应链能力,从而更好地支持其电商业务,且以更智能、更敏捷、更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为欧莱雅北亚乃至全球市场的运营打造新标杆。
就在近期,欧莱雅还进行了品牌战略调整,如关闭了旗下平价彩妆品牌NYXPROMAKEUP天猫海外旗舰店,这或是也意在调整中国市场的大众线彩妆业务。除此之外,涨价也是欧莱雅应对市场变化的举措之选。据多家媒体报道,赫莲娜、兰蔻等欧莱雅旗下多个品牌专柜销售顾问曾对媒体表示,7月开始,品牌商品要涨价,且部分品牌会是全线涨价。
▍
截自
NYXPROMAKEUP天猫海外旗舰店
种种举措,体现了欧莱雅全新中国团队正在积极应对复杂的中国市场。正如马晓宇公开所言,“从前中国市场跟西方市场是很相像的,只需要盯住品牌、投资、渠道和人才。而如今的中国市场发展太快了,如今很多运营的手段复杂程度远远超过了西方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