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湖北日报
心系荆楚,眼观华夏。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新闻网  ·  元宵节朋友圈文案,请自取 ·  9 小时前  
南都周刊  ·  比亚迪“大杀招”来了!多家车企股价应声下跌 ·  9 小时前  
新华社  ·  以为是糖,结果放嘴里炸了! ·  12 小时前  
澎湃新闻  ·  “六边形战士”张伟丽,再次卫冕! ·  2 天前  
中国新闻周刊  ·  斜杠的时代,选择跨界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湖北日报

湖北“侠客”,全网点赞!

湖北日报  · 公众号  · 社会  · 2025-02-09 23:48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描述了湖北地区多位平民英雄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进行生死营救的事迹。包括苏邵高、刘杭州、依立拜、张呈勉等人在江河湖泊中救人的英勇行为,以及他们被授予荣誉称号和奖励的情况。文章赞扬了这些英雄的勇敢和正义行为,强调了侠义精神在中国文化中的传承和重要性。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多位平民英雄在湖北地区进行生死营救

苏邵高、刘杭州、依立拜、张呈勉等人在江河湖泊中英勇救人,赢得赞扬和喝彩。

关键观点2: 英雄们的行为展现了侠义精神

这些平民英雄的行为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侠义精神,勇敢、正义、慷慨、诚信。

关键观点3: 英雄们被授予荣誉称号和奖励

湖北省仙桃见义勇为基金会授予依立拜、苏邵高、刘杭州“仙桃市见义勇为先进群体”称号,并颁发奖金。张呈勉等钓友也正申报见义勇为。

关键观点4: 文章强调了侠义精神的重要性和传承

文章通过描述这些英雄的行为,强调了侠义精神始终是一种强有力的道德标杆,并承载着勇敢、仁义、慷慨、诚信的价值观,至今依然熠熠生辉。


正文


“侠客”只存在于武侠小说之中吗?


当哈萨克族汉子依立拜策马入江,当武汉小伙张呈勉抛出钓钩,“白马骑士”与“烟波钓客”的形象便跃然而出,成为初春时节激动人心的画面。


早春二月,江河冰冷彻骨。同在湖北仙桃,相隔仅仅两天,勇敢机智的平民英雄们合力进行了两场生死营救,赢得了一片赞扬与喝彩。


这些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普通人,在危急时刻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人群中忽然而来、飘然而去的身影,让我们再一次见证:


侠之道,古往今来;

侠之大,就在身边。


勇气智慧兼备
侠者就在身边



2月4日13时50分左右,仙桃汉江大桥附近,忽然传来声声疾呼“救命”。


正在岸边遛马的苏邵高循声望去,一个身着黑色羽绒服的男子正滑向江心。 “爸爸!爸爸!”岸边一女孩救人心切,也扑向江水。


36岁的苏邵高骑马飞奔而至,拉住女孩。“有人落水,快来帮忙!”苏邵高一边朝岸上大声呼喊,一边脱去外套,准备下水救人。


冬泳爱好者刘杭州距离岸边约15米,他刚穿上泳衣戴上泳帽,还没来得及热身,就光着脚朝江边跑,纵身跃入江汉。


岸边约50米开外,来自新疆的哈萨克汉子依立拜也听到了呼喊。他正在给一匹白马套马鞍,扭头看到江水已淹没男子上半身。“骑马比人跑得更快!”脑海里一念闪过,他纵身上马,从岸坡飞驰而下,直奔江心。


马蹄踏着江水,溅起层层浪花。滔滔江水瞬间没过高大马身,马蹄探不着地,马头高高翘起,依立拜下半身都浸泡在水里。


江水冰冷,进入深水区,白马本能地回头,不时发出嘶鸣。依立拜双腿夹紧马肚,白马再次向前游去。


靠近落水男子,依立拜右手一把薅住落水男子臂膀,左手紧握缰绳掉转马头。男子灌满水的羽绒服异常沉重,依立拜咬牙坚持,马儿也张大鼻孔,喘着粗气,拼命地往岸边游。


没过多久,刘杭州也奋力地游到落水者身后。 一人拉,一人推,几人合力将落水男子救起,整个过程持续了2分多钟。幸好,落水男子只是呛了几口水,身体并无大碍。



两天后的2月6日11时左右,仙桃通顺河纯良岭闸下游约20米处,一钓鱼男子不慎滑入河中。


37岁的武汉青山人张呈勉是位资深钓鱼博主,听到有人呼救,他扭头看见落水男子已离岸边已有2米多远。有钓友递上树枝、渔竿,但男子就是够不着。


张呈勉箭步冲了过去,站定,抛竿,第一次尝试就用渔钩成功勾住落水者。 张呈勉试图将落水者“钓”上岸,但“他处于出水口的漩涡里,身上的羽绒服泡水后足有150斤重。”张呈勉手中的渔竿最大拉力只有100余斤,渔竿已弯到了极限,他拼命握紧渔竿,坚持了3分多钟。 突然,“啪”的一声,鱼线断了,张呈勉心中“咯噔”一下。


幸而这宝贵的3分多钟,争取到了救人的时间——钓友赵星跑到闸前平台栏杆前,接力勾住落水者;对岸钓友张锐大声提醒,堤边有备用救生圈;一位村民拎着渔网,从对岸跑过闸桥,丢给钓友贺家友;贺家友奋力抛下渔网,落水男子顺手抓住渔网, 众人合伙将其拉回岸边。


356f9d9b5f67299e3036b10b2f5be363.jpeg

张呈勉


救人时没觉得危险,事后,救人勇士都感到后怕。上岸后,57岁的退伍老兵刘杭州瘫坐在地上,好久才缓过来。依立拜下马后双腿发抖,吃晚饭时两腿和右臂抽筋,筷子都拿不住。


但他们都反复说自己并没做什么: “看到一个无助的人在呼唤的时候,我相信每个人都会向他走近一些。”


一身江湖豪情
千载英雄气概



事实上,这并不是几位勇士第一次救人。


2023年夏天,依立 拜到十堰一村子买牛时,碰到一4岁女孩掉进路边半人多深的水沟里。他跳进水沟,抱起落水女孩,将她送回父母身边。


2021年12月,苏邵高在重庆云阳县旅游时,跳下2米多高的陡坎,花了20多分钟成功将一名玩滑翔伞失控坠入长江的女子拉上岸。


2024年端午节后,也在仙桃汉江大桥附近,一女子落水被卷入漩涡,刘杭州救起已昏迷的女子,直到120赶到后才离开。


2024年6月16日,在长江武汉汉口龙王庙段,一个年过半百的男子钓鱼时跌落长江,张呈勉冲过去一把拽住该男子,让他转危为安。


桩桩件件,对他们而言,都是平常小事。正如张呈勉事后所言: “这是当时的本能反应,上前搭把手,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能帮一点是一点。”


“能帮一点是一点”,这样的凡人善举不断发生在我们身边。连当事人都习以为常,做了就做了,“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而这一次,他们却无法继续“低调”。


两段救人事迹迅速燃爆全网。骑马救人的英姿,甩钩救人的机智,让几段视频的传播数据呈几何级增长,全国网友纷纷评论点赞: “从骑马救人到钓鱼救人,见义勇为又多了一种方式!”


白马西风、寒江独钓,这样的场景,是中国人骨子里的一种潇洒浪漫。在浩如烟海的文学艺术作品中,这样的画面,往往代表着一种“侠气”。


“侠”,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独特产物,也是中国文化中最独特、最富有传承意义的精神符号之一。


因此,当“白马骑士”与“烟波钓客”奋不顾身、拔刀相助,这样的潇洒浪漫,更是到达巅峰。


“爸爸太棒啦!”依立拜20岁的儿子叶尔江·依立拜发来微信语音,为父亲点赞。


“依立拜大叔是我心中的大英雄,我想成为那样的人。”14岁的仙桃中学生谢立智正在学习骑马,看了三勇士的故事后,劲头更足。


“人是好人,马是好马”“人和马都是英雄”“中国好钓友”“奇迹创造者们”……互联网上,网友对“白马骑士”与“烟波钓客”不吝溢美之词,还进行了各种各样的“二创”,对他们的光荣事迹不断加强传播。


图片


2月6日,湖北省仙桃见义勇为基金会授予依立拜、苏邵高、刘杭州“仙桃市见义勇为先进群体”称号,颁发奖金1万元。


2月9日,张呈勉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他已接到仙桃市相关部门的电话,正启动为10多位钓友申报见义勇为程序。


救人的“白龙马”也没有被遗忘。入水后一度发高烧的马儿,受到了全网高度关注。人们为康复后的“英雄马”戴上了大红花,以表彰它救人时的无畏壮举。


大江大湖,滋润着湖北这方热土,也造就了湖北人民的英雄气概。


新时代,是需要英雄,并一定能够产生英雄的时代。


在历史长河中,“侠义精神”始终是一种强有力的道德标杆。其所承载的勇敢、仁义、慷慨、诚信的价值观,直到今天依然熠熠生辉,共同承担着民间意义上的社会公正秩序和精神谱系。


我们不断看到,“白车侠”“灰车侠”挺身而出、“白马骑士”“烟波钓客”并肩而行,在翻着浪花的江边湖边,在烟火气十足的大街小巷,在蓬勃生长的阡陌田野,我们都能遇见英雄,我们也都能成为英雄。


正气天地浩大,侠骨血脉传承。这是独属于中国老百姓的“侠之大者”,“侠”,就在我们身边。





来源: 湖北日报(记者 付勤 雷巍巍)

视频剪辑:李坤 祁泉

编发:沈祯卓

审核:孙凌

出品:湖北日报融媒体中心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