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越来越有这样的感觉——
有一些内容,真的就应该收费。
互联网世界中,存在两种内容。
一种内容顺应人性,迎合欲望,博人眼球,你阅读起来毫不费劲就可以享受到一些阅读的快感。
典型类似一堆大胸美女图、一堆美不胜收的风景图、一些闻所未闻的奇闻异事、一些剧情狗血的明星出轨商业欺诈等等内容。
但,这些内容在顺应和迎合人性的同时,也往往在消费你的时间和精力。
另一种内容则相反,它天生就要求你带着思考、专注和投入来阅读,唯有这样你才能感受到它的价值。
典型类似于诸多行业分析、深度思考、逻辑辩论类文章,包括我过去一段时间里连续发布的多篇与“知识付费”和“学习”相关的文章,也在此列。
此类内容,可能需要你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它们的好处在于:你有可能从中获取到更多价值,而不是一味被消费。
两种内容,应该讲都是有价值的。但当下存在的一个问题是——
在免费的环境下,后者往往容易被拉到一种完全不利于自己的竞争维度上来与前者竞争。
比如说,我前天和昨天发表在三节课公号的文章,逻辑上深度和价值都足够。然而在免费的环境下,体现内容价值的最大衡量标准,就是阅读量和传播量。
问题在于,当我要开始追求阅读和传播的时候,我一定要考虑如何顺应人性,如何吸引眼球,但这时候,却往往会让作为一个内容生产者的我难受和纠结。
举例,《从小白到估值数亿元公司COO,我的3个秘诀》这样的标题,一定会比《我9年运营生涯的思考》这样的标题能获得更多阅读量,但本质上讲,其实我并不喜欢前者。
无奈的是,在免费的环境下,很多时候为了阅读量,我必须要向前者这样的标题妥协。
再举例,当我在聊“内容付费产品的设计和运营如何做更好”时,你觉得这样的内容和大家在谈“白百何出轨的最新进展”,哪个价值更高?
但悲哀的是,在免费的环境下,前者一定竞争不过后者。这可能也是许多非迎合型内容生产者们所必须面对的不公平和悲哀。
所以,或许应该存在另一种对于非迎合型内容生产者们更加公平的环境。
比如说,让内容收费。
假设你的内容免费,你一定需要为流量发愁,需要一定程度上迎合用户,这是件很痛苦的事——
很多时候,当我写了一篇自我感觉良好自以为牛逼哄哄的专业文章,到头来却往往需要为取一个什么标题去迎合用户而抓耳挠腮,甚至内心扭曲。
而收费内容则不然,你只需要对内容价值负责,无需考虑如何在标题上去迎合用户。我的内容只要有价值,你爱看不看,反正不看是你的损失。
同时,面向用户端时,“付费”可能也会成为一个过滤器,帮助内容生产者们筛选到更适合自己的用户的手段,也是一种帮助自己赢回尊严的方式——
我猜,无数内容生产者都经历过那种自己苦心思考写了一篇文章出来,结果却被几个不知道哪里来的喷子一通莫名其妙地臭骂搞得心里憋屈半天的时候。
发自内心的讲,我讨厌这种憋屈和扭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