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广西日报》6、7版版面。
贵港经济高质量发展最大的短板是工业,最大的潜力也在工业。2025年,贵港将在持续抓好设施农业、三产发展的基础上,集中精力推动现代工业攻坚突破,全力实现GDP一季度增长4.5%、全年增长5%左右的目标。
抓产业谋划,加快培育运河产业。紧盯海内海外两个资源,瞄准粤港澳大湾区和东盟两大市场,发挥水运和水资源两大优势,突出煤制合成氨、煤制甲醇两条主线,按照“企业有效益、政府有税收、群众能就业、不破坏生态环境”的要求,力争今年再引进一个百亿制造业项目,全力打造华南绿色煤化工基地。
抓项目建设,持续扩大工业投资。发挥百亿项目牵引作用,加快建设植护元创生活用纸全产业链项目和贵港抽水蓄能电站,开工建设心连心绿色新材料大化工项目和理文生活用纸全产业链项目,推动产业聚链成群。全年新开工制造业项目80个、续建101个、竣工91个,实现工业投资增长15%以上。
抓要素保障,塑造发展比较优势。坚持不靠优惠靠优势、不靠内卷靠内功,深化生产要素改革,着力降低水、电、汽等企业生产成本;搭建“贵港甄选”区域公共品牌、直播电商基地、云仓、供应链四个平台,大力发展电商产业;稳定“珠江—西江两江速航穿梭巴士”,优化贵港港至钦州港“一港通”,争取开通贵港港至广州南沙港“一港通”,探索贵港港至深圳盐田港运输新模式,降低物流通关成本,努力实现以关键要素构建产业场景、以产业场景驱动经济发展。
抓绿色发展,严守生态安全底线。提高工艺标准和排放标准,把好项目准入关;加强日常监管,督导企业达标排放;全面启动郁江流域治理,加快城市生活污水管网建设,实施农业面源污染专项整治,腾出更多环境容量;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实现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抓作风建设,营造担当实干氛围。树牢实干实绩实效鲜明导向,在改革创新、乡村振兴、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社会稳定“五个一线”选树“荷城攻坚先锋”,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想干事、会干事、敢干事、干成事。用好“荷商大会”平台,壮大民营经济,努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总之,贵港将坚持方向上不动摇、精神上不懈怠、工作上不折腾、项目上不蛮干,潜心谋事、用心做事、把事干成!
2025年,玉林市将把准高质量发展主旋律,推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玉商玉工回归等“六个提档升级”,奋力实现全年GDP增长5%、力争达到5.5%,努力在广西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作贡献。
构建“十虎竞玉林”新局面。坚持“一县一策、一主多业、首破百亿”,每个县(市、区)重点打造至少1个百亿产业,培育壮大2—3个特色产业,推动7个县(市、区)和3个市直园区形成你追我赶的“十虎竞玉林”态势。做大做强园区工业,力争园区规上工业总产值1300亿元以上、龙潭产业园区产值突破500亿元。纵深推进玉商玉工回归,力争全年新签约项目总投资720亿元。
高水平推进区域发展竞合共赢。打造玉湛茂、南玉贵、玉北钦防跨区域合作发展格局。深化玉林、湛江、茂名区域合作,为省际毗邻区跨省区合作探索经验。以平陆运河经济带为纽带,推动构建南宁、玉林、贵港城市群,形成“首府城市+经济大市+人口大市”三轮驱动格局。推动玉林、北海、钦州、防城港四个沿海城市一体化发展,做强广西向海图强新增长极。
全力推进“联运河、织水网、建枢纽”。以交通和产业融入为重点,积极参与平陆运河经济带建设,推进国家水网先导区建设,加快推进一批通往粤港澳大湾区的高速公路、铁路建设,打造联动“两湾”的重要交通枢纽,构建“通江联河达海”新格局。
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大力推进“连心”工程,打造文化塑城2.0版,加快农工商文旅体三产融合,打响百香果、沙田柚等“玉字号”农产品品牌,把更多“小特产”做成“大产业”。
实干争春,只争朝夕。玉林市将大力弘扬“勤于公、俭于家、敢为先、善创业、重务实、尚包容”的干部精气神,深化实施“净土”工程,突出抓好领导干部“火车头”和干部成长“源头”,持续擦亮“清白一生老来好”廉洁文化品牌,为实现全年目标任务提供强大合力。
百色市将坚持“一把手”协调服务重大产业项目工作机制,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用心用情用力服务企业和项目,积极培育区域发展新增长极,推动2025年GDP预期增长5.5%、力争6%,一季度确保实现5.5%。
强化开放引领,扩投资、促贸易。我们将以融入平陆运河经济带为牵引,着力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西线枢纽城市。加快建设黄桶—百色铁路、百色水利枢纽通航工程等480个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右江航运提升工程、百色物流枢纽港等90个重大项目,力争投资增长3%以上,大力发展“口岸+”“港口+”开放经济,提升“百色一号”果蔬专列运营能效,扩大铝、锰等大宗商品进口超千万吨,推动口岸互市落地加工超百亿元,力争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5%。
坚持工业当家,优结构、促转型。百色是国家生态型铝产业示范基地,我们将持续壮大工业经济,推动“一铝独大”向“四轮驱动”转变,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发挥生态铝全产业链优势,着力在铝精深加工上做文章,推动铝产业整体升级,支持榕融氧化铝连续纤维等项目扩产,推进大亚科技等项目投产。全力打造新能源“发(电)输(电)配(电)用(电)储(能)”全产业链,建设千万千瓦装机区域电网,释放中车等项目产能,推动昆宇储能电池等32个项目开工(投产)。延伸现代林业和新材料链,加快锦江化工新材料等57个项目建设。加快布局培育未来产业,建设中国—东盟氢能产业基地,设立玄武岩纤维材料应用研究院。深化“1+12”产业园区改革,开展供电、用工、金融优质服务,力争全年工业总产值突破250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
用好平台载体,优服务、促消费。我们出台提振三产政策措施,安排1亿元激励资金,力争服务业增长4.5%。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推动广西铝产品仓储交易中心交易额突破千亿元。推进靖西通灵大峡谷创5A景区等15个文旅项目,建成百色电商产业园等,打造消费新热点。
推动城乡融合,惠民生、促振兴。我们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做好城乡融合发展和社会民生保障工作。做优百色芒果、秋冬菜等国家特色产业集群,深入实施油茶、八角两个百万亩低改,加快建设17个投资千万以上设施农业项目,提升“百香百色”品牌影响力,力争一产增长4.5%。因地制宜壮大县域经济,力争5个县域经济总量超200亿元。
2025年贺州市一季度GDP预期增长5%以上,其中三次产业分别增长5.5%、7.7%、3.5%以上;全年GDP力争增长5%以上,其中三次产业分别增长5.5%、8.7%、4.3%。
全力以赴拓展消费业态,催生新动能。依托大型商业综合体开展100场次以上主题促消费活动,打造10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实现零售业全年增长8.5%。发挥在贺州设立黄金标准交割库优势,提升鑫亿通获得上海黄金交易所特别会员资格带动效应,发挥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平台作用,实现批发业全年增长20%。高标准筹备2026年广西文化旅游发展大会,高质量推进姑婆山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赴粤港澳大湾区推介文旅康养产业,擦亮“中国温泉之城”品牌,实现住宿业、餐饮业全年分别增长7%、8%。
全力以赴强招商促投资,形成新引擎。把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强力推进,按照“以商招商、以商建园、以商延链”思路,高标准举办碳酸钙、黄金珠宝产销对接暨投资推介会,聚焦重点产业开展精准招商。力促在谈项目早签约、签约项目早开工,确保全年新签约项目投资总额、落地项目投资完成额均增长10%以上。用好市领导联系重大项目协调调度机制,加快3条在建高速公路建设、推动22个新能源项目落地等,力争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增长3%。
全力以赴拓展工业链条,强化新支撑。坚持政务服务下移、要素保障前移,组织开展减停产企业大走访行动,千方百计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做好项目、企业复工复产服务保障。以建设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为抓手,打造钙基新材料母粒制造产业园、仁信热电联产绿色科技园等“园中园”。做大做强高端碳酸钙、冶金循环、热电联产、金属新材料、电子信息、黄金珠宝、现代农林木业等“7+N”循环产业链,力争“7+N”循环产业链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870亿元。
全力以赴发展特色农业,培育新亮点。打造一批高品质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持续扩大蔬菜供港直通直销规模。打造广西“设施农业”样板,推动香芋、茶全产业链和设施农业产业提质增效,确保实现香芋加工能力28万吨、新增茶加工能力4500吨、新建设施大棚4000亩。打造粤桂畜牧屠宰全产业链基地,新增牛羊规模养殖场5个以上,加快建设屠宰加工全产业链项目,力争全年生猪屠宰量200万头以上、产值40亿元。
贺州将以开展“深化改革学用政策强化年”“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质年”“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行动为抓手,坚持实干快干,确保高质量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自治区赋予河池建设绿色发展先行试验区的重大使命,我们将认真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部署,按照大会要求,发扬“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韧劲,提振“起步冲刺、开局争先”的闯劲,竭尽全力拼、铆足劲头干,狠抓“133”措施落实,确保全年和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均增长5%以上。
锚定冲刺提效建设“六新河池”这一奋斗目标,奏响高质量发展“主旋律”。从严落实市领导联系督导经济工作机制,紧盯重点指标、短板弱项,加强重点行业运行调度,建立县域经济“赛马”机制,以月保季、以季保年,推动三次产业全面发力、协同发展,确保全年增加值分别增长4.8%、7.5%、4%,为实现全年经济发展目标夯实基础。
攻坚“千亿产业、重大项目、康养文旅”三个重点,筑牢高质量发展“硬支撑”。攻坚“千亿产业”。瞄准有色金属、茧丝绸千亿产业集群,聚焦全市7条重点产业链条,开工建设誉升锗业、南方公司的综合回收和华锡有色的智能化采选工程项目等,推动茧丝绸产业延链补链强链,筑牢产业集群发展根基,确保有色金属产业全年实现产值430亿元以上、增长19%以上,茧丝绸加工产业产值突破55亿元,支撑全市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以上、一季度增长10%。攻坚重大项目。加快龙江河谷灌区、黔桂铁路增建二线、“源网荷储一体化”试点等百亿项目建设进度,力争全年实施自治区级、市级层面统筹推进重大项目470个以上,完成投资320亿元以上,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以上。攻坚康养文旅。加快建设绿色发展先行试验区,积极推进西南岩溶国家公园创建工作和相关产业发展,进一步打响以巴马为龙头的长寿康养品牌,加快打造业态丰富、布局合理、优势彰显的康养产业体系,力争全年、一季度接待国内外游客、旅游总消费均增长9%以上。
强化“改革引领、创新赋能、实干赶超”三个机制,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强化改革引领。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力争10家以上强优企业在河池投资兴业。强化创新赋能。加力扩围实施一批“两重两新”“千企技改”项目,确保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79家以上,新增入库贸易业企业60家。强化实干赶超。常态化开展实体经济调研服务,为企业“减负赋能、纾困解难”,全面凝聚拼经济的强大合力。
来宾市2025年经济发展主要目标是:GDP增长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奋战“开门红”,力争一季度GDP增长5%左右。
突出服务企业。对全市1496家“四上”企业按“绿、黄、红、黑”四色进行分类精准服务,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用好用活“开门红”政策,保障春节期间51家重点企业连续生产。“一企一策”推动444家企业2月中旬全部复工复产;抓好“两新”政策衔接,持续扩大消费。服务442家存量企业增产增效。辅导临规企业上规入统,全年新上规企业50家以上。加强对新入库企业跟踪服务,推动仙鹤、飞南、绿联等新投产企业释放产能。
突出抓实项目。推进重大项目543个,支撑年度投资完成400亿元以上;重点抓好23个总投资达1000亿元的牵引性产业项目。特别是加快推动仙鹤纸业、竹瑞科技2个百亿级纸基新材料项目,飞南资源、迁江铝等6个50亿级金属新材料项目,绿色航煤、绿色甲醇等15个10亿级项目;扩容“双百双新”“千企技改”项目。组织申报自治区“双百双新”项目30个以上,力争全年开竣工项目8个以上、投资40亿元以上;推动传统产业智改、数转、网联和绿色低碳改造,建设“千企技改”重点项目50个以上。
突出培育产业。推进蔗糖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糖企加快设备更新改造,延链补链。发展功能糖、甘蔗饮料、饲料、酵母等产业,实现产值110亿元以上;推动金属新材料产业融合发展,推动铝产业融合发展,探索发展轻量化铝镁合金、镁基新材料、铅锌基新材料等新产业,实现产值270亿元以上;推进钙基新材料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抢占次氯酸钙、轻质碳酸镁、氧化镁等新赛道,实现产值100亿元以上;引导林木加工向新型板材、装饰面板、智能家装方向发展,实现产值200亿元以上;推动纸基新材料产业,打造特种纸生产基地;推动能源电力产业发展,实现产值110亿元以上;充分利用乐滩、大藤峡、下六甲三大灌区助推农业稳产高效。
突出优化营商环境。强化要素保障,向“两重两新”企业倾斜,盘活存量土地1万亩以上;强化招商引资,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积极对接平陆运河;打造法治政府、有为政府、诚信政府,为企业提供融资便利、运营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