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涉及到CUDA矩阵1D运算、2D运算、共享内存、CUBLAS的使用。
文中的全部code:
https://github.com/CalvinXKY/BasicCUDA/tree/master/matrix_multiply
V100上的测试对比:
运行内容“./matMul wA=1024 hA=256 wB=128 hB=1024”
1 CPU矩阵乘运算
矩阵 C = A x B的数学运算,是线性代数里面最基本的内容, 计算的基本公式如下:
矩阵
中每个元素
为
的第 1 行与
的
列进行元素对应相乘再求和。
若:A 宽wA 高:hA; B 宽wB 高:hB; C 宽wC 高:hC 有:
通过计算机运算我们能够很容易的得到运算部分的代码,如下:
for (unsigned int i = 0 ; i for (unsigned int j = 0 ; j float Cij = 0 ; for (unsigned int k = 0 ; k Cij += A[i][k] * B[k][j]; } C[i][j] = Cij ; } }
进一步,我们还需要了解矩阵的一维数据运算方式。矩阵的数据在内存中存储的格式是线性格式(行优先/列优先),如下所示,展示的是一种行优先的存储方式。可以通过索引计算来定位矩阵中的某个元素,比如第i行第j列的元素,在线性内存中的位置:i * w + j。w为矩阵的宽度。
运算的CPU实现代码 如下所示:
/* * float *C, *A , *B: data pointer of matrix C, A, B each. * unsigned int wA: width of A. * unsigned int wC: width of C, which equals height of B. * unsigned int hC: hegith of C, which equals height of A. */ void matrixMulCPU (float *C, const float *A, const float *B, unsigned int wA, unsigned int wC, unsigned int hC) { unsigned int hA = hC; unsigned int wB = wC; for (unsigned int i = 0 ; i for (unsigned int j = 0 ; j double sum = 0 ; for (unsigned int k = 0 ; k sum += (double )A[i * wA + k] * (double )B[k * wB + j]; } C[i * wB + j] = (float )sum; } }
上述代码采用三重循环实现了全部运算。最内层是计算每个Cij元素运算,再用两个for遍历获得了整个C矩阵的结果。显然,如果用单线程的CPU运算,该过程的计算时间是
其中hA、wA是矩阵A的高和宽,wB是矩阵B的宽度,deltaT表示每次运算消耗的时间。
由于过程只有一个CPU线程在串行计算,所以矩阵越大耗时越久。为了优化这个过程,我们采用GPU来计算,GPU有大量的线程,通过增加更多的线程来并行计算,降低运算时间。理论上当我们用N个线程来运算时,整个运算时间为:
2 一维块(1D block)构建运算
多线程编发计算道理很简单,让多个线程分担一个线程的工作量。在NVIDIA的GPU中使用多线程不像CPU中并行一样直接,如C++添加“#pragma omp parallel“。GPU中运算涉及数据的转移(CPU GPU)、GPU工作流的创建等内容,但最核心的点是线程thread的运算过程。基本上,我们只需要明确两个问题:
> 如何让不同的Thread与需要计算的数据匹配?
2.1 问题1: CUDA代码里面的Thread是如何调用的?
CUDA对thread的调用其实由编译器完成的。用户在编写代码时主要关注如何定义GPU能运行的函数,其次是如何调用这个函数。定义GPU线程(Thread)可运行函数,实际上就是在函数前面加上一个'\__global\__'的前缀:
__global__ void functionExample() { // code part. }
函数的执行需要用一个特殊的语法"<<<...>>>" 在主机host上面执行上述函数,尖括号里面实际上是定义执行这个函数用多少线程threads
functionExample<<>>();
这里需要知道如果调用上述函数,那么每个Thread都会去执行functionExample这个函数。
Thread有多少?
thread总数量 = grids的数量 * 一个grid里面block数量 * 一个block里面threads的数量。
CUDA里面用Grid和Block作为线程组织的组织单位,一个Grid可包含了N个Block,一个Block包含N个thread。
示例的Grid包含8个block,每个block包含8个thread
在C++代码中(主机运行代码中)调用CUDA的多线程函数,一般过程是
标记函数
、
设置线程数
、
执行函数
。这里放一个CUDA GUIDE里面的样例代码:
// Kernel definition // kernel指的就是thread能运行的函数 __global__ void MatAdd (float A[N][N], float B[N][N],float C[N][N]) { int i = blockIdx.x * blockDim.x + threadIdx.x; int j = blockIdx.y * blockDim.y + threadIdx.y; if (i C[i][j] = A[i][j] + B[i][j]; }int main () { ... // Kernel invocation dim3 threadsPerBlock (16 , 16 ) ; // 定义一个block里面有多少thread 16*16 dim3 numBlocks (N / threadsPerBlock.x, N / threadsPerBlock.y) ; 定义grid里面有多少Block。 MatAdd<<>>(A, B, C); ... }
2.2 问题2:如何让不同的Thread与需要计算的数据匹配?
既然有这么多的Thread去计算相同块的数据,会不会算重复或者漏算?现在是已知条件是:
我们需要做的是让数据与Thread对应起来。这里就涉及到了
thread的编号
。
thread的一维索引的计算相对简单,一般:
int thID = threadIdx.x + blockIdx.x * blockDim.x;
计算示例如下,展示了获取第6个block里面的第5个thread的索引计算:
若对thread进行二维编号,那么每个thread的编号(索引)计算就需要多一个维度编号。在前面MatAdd示例中展示的就是二维的thread索引计算。
int i = blockIdx.x * blockDim.x + threadIdx.x; int j = blockIdx.y * blockDim.y + threadIdx.y;
这样获得了这个thread的索引Idx, 函数里面需要用户自行去确定索引与数据的对应关系。即,用户要根据Idx,自己分配thread与计算数据映射关系。
2.3 代码的基本实现
根据矩阵运算CPU的代码,我们得到GPU运算的代码如下所示(详细源代码参看:MatMulKernel1D):
https://github.com/CalvinXKY/BasicCUDA/blob/master/matrix_multiply/matMul1DKernel.cu
__global__ void MatMulKernel1D (float *C, float *A, float *B, const int wh, const int wC, const int hC) { const int totalSize = wC * hC; int thID = threadIdx.x + blockIdx.x * blockDim.x; // 索引计算 while (thID int Cx = thID / wC; //数据坐标 与 thread索引的映射 int Cy = thID % wC; float rst = 0.0 ; for (int i = 0 ; i rst += A[Cx * wh + i] * B[i * wC + Cy]; } C[Cx * wC + Cy] = rst; thID += gridDim.x * blockDim.x; } }
相比CPU的code,主要的不同点:
for循环由三层变为了一层(不算while循环);
每个thread完成1个(或多个)C矩阵中元素的计算;
while循环是为了在总threads数量不等于C矩阵元素总数量时,防止"数据计算不足"或者"访问越界";
2.4 共享内存优化计算
上述过程中我们已经实现了CUDA对矩阵的计算,为了进一步优化运算。需要使用一些加速手段,这里最常用的方式是使用共享内存。共享内存是一种片上内存,它的访问速度与L1相同。共享内存特
点可参看GPU显存理解(https://zhuanlan.zhihu.com/p/462191421
)。关键特点:
c++中通过 \__shared\__ 关键字定义;
对于一些访问频率高的数据,可以从全局内存转移到共享内存中,这样能够提升运算速度。在矩阵乘法中(C=A x B),要获得C矩阵的某一行(比如i行)数据,A矩阵中的i行数据需要与B矩阵的所有列数据都相乘一次。一般而言,数据都是在运算中从全局内存加载到寄存器中,那么A矩阵的i行数据在本次运算中需要加载B的列次(假设B有K列)。如果有共享内存,我们只需要将该数据从全局内存加载一次到共享内存,然后再反复使用。数据传输方式由:
(Global memory -> L2 -> L1 -> register) * K * factor1
变为:
Global memory -> shared memory + (shared memory -> register) * K * factor2
下图展示K=3的例子:
共享内存提速内存访问速度
所以每次运算,我们将A矩阵的i行放入到共享内存中,保证第i行数据不会反复从Global中加载,从而提升运算速度。函数代码片段如下:
template <int shWASize>__global__ void MatMulKernel1DWithShMem (float *C, float *A, float *B, const int wA, const int wC, const int hC) { __shared__ float sRow[shWASize]; // 定义共享内存的大小 int blockID = blockIdx.x; while (blockID int thIdx = threadIdx.x; while (thIdx sRow[thIdx] = A[blockID * wA + thIdx]; //数据转移到共享内存 thIdx += blockDim.x; } __syncthreads(); thIdx = threadIdx.x; while (thIdx // wB = wC; float sum = 0.0 ; for (int i = 0 ; i sum += sRow[i] * B[wC * i + thIdx]; } C[blockID * wC + thIdx] = sum; thIdx += blockDim.x; } blockID += gridDim.x; } }
源码:MatMulKernel1DWithShMem
https://github.com/CalvinXKY/BasicCUDA/blob/master/matrix_multiply/matMul1DKernel.cu
需要注意的是,共享内存的大小是有限的,不同GPU的共享内存大小不一;其次,我们需要对共享内存里的值进行初始化,并且初始化后需要让block中的线程同步。关键内容如下:
// 使用while是用来保证thread的数量与矩阵A的宽度不相等时,数据多算或少算。 while (thIdx sRow[thIdx] = A[blockID * wA + thIdx]; thIdx += blockDim.x; } __syncthreads(); // 需要让线程同步,不然后面的运算可能出错。
采用了共享内存后,通过实测会发现,矩阵运算的时间不增反降。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共享内存使用的成本高于其节约的时间。这样我们需要进一步优化,比如采用2D block 并配合共享内存。
3 二维块(2D Block) 优化运算
3.1 运算实现
2D block相比1D block,最大的差异是thread的编号idx由1维度变为了2维。在矩阵的乘法中,我们可以将矩阵拆成子矩阵,让每个block对应计算一个子矩阵。如下图所示,我们计算C=A x B,如果只获得C中某个子矩阵Cs(假设Cs的大小为M * M) , 只需要抽取A的M行数据,以及B的M列数据,进行运算。
Cs矩阵的具体运算可拆解为:Cs = As0 x Bs0 + As1 x Bs2 + ... + Asm x Bsm. 如下图所示,我们用宽度为M的方块去分割数据。这样每个小矩阵的大小都是M * M。那么,为什么要进行分割运算,直接运算不是很简洁?实际上就是为了使用共享内存,减少数据的加载次数。上面运算中,例如As0 x Bs0运算由于As0与Bs0矩阵可以足够小,都能加载到共享内存中,每个数据可减少M - 1次全局内存读写。
一般而言M * M设置的大小与CUDA中2D Block的大小一致,这样能够简化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