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在看这篇文章前,先容我说句绝对一点儿的话:没有给领导写过署名文章的笔杆子,不能称之为笔杆子。
在机关里,领导最喜欢哪几种人?一般是这两种人:第一种是搞接待搞得好的,特别会点菜,特别会安排地方,并且让领导吃得兴高采烈,走得也云淡风清;第二种当然就是笔杆子,单位最缺的也就是“笔杆子”了,如果领导能得一员既能领会意图、又能让领导在台前、媒体上大放异彩的笔杆子,绝对是一大幸事。
本人被人誉过“笔杆子”,跟大伙儿讲三个与笔杆子有关的故事,一个是真的,一个是听来的,还有一个是我编的。
我有一个战友,写得一手好文章,特别擅长那种理论学习、心得体会之类的文章。部队转业后到县委办,就是凭给领导在大报上发表了几篇署名文章,而成为领导秘书。
作为笔杆子又成为领导秘书,我这战友自然是发达了。一段时间后,他也飘飘然了。有一次与朋友聚会,几杯酒下肚,就讲自己的文笔是如何厉害,并且神气地说:“我们书记在报纸发表的文章,其实就是我写的。”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这话不知怎么就飘到领导耳朵里了,有一次开会,领导在会上严厉地说:“我们有些同志,以为自己能写点东西,就不得了了。那点玩意谁不懂啊,不是就是复制粘贴吗?”几天后,他就下派到基层单位去了。
首先申明是前些年的事儿。
听一同事讲,他们单位有个领导正处好几年了,一直上不去,想增加点知名度,提高点影响力。当然,能在省报和更高一级的报刊发表本单位的经验做法和自己署名文章是个不错的方式。
于是,单位的几个笔杆子就开始着手写大文章。文章投过去后,报社的编辑打来电话,大概意思是:文章写得不错,但要体谅他们的版面紧张,他们最近要结集出版一本书,看贵单位能不能提供点赞助费用,以后可以多合作。话说得很婉转,听得人却心知肚明。
成交。很爽快!
刚赞助成功,不要几天领导的文章就刊出来了,领导的明晃晃的名字在标题下方焰焰闪光。
领导讲话一般是三点,因为是“笔杆子”,也知道文章最好有三个段落,讲故事也得有三个,虽然没有故事了,最后一个编也得编出来。
话说,某县文联主席,文笔不错,笔杆子一支,特别是诗歌堪称一绝。他下乡调研回来要写诗,跟老婆散个步回来要写诗,去包子铺买笼包子回来也要写诗。他有一首发表在县文联主办的《XX文化》杂志上的诗就是写包子的:
“一个二个三四个
三个四个五六个
吃了一个再一个
让我精神抖擞着”
后来该文联主席到一小学去给小学生上文学课,在提问互动时,有一个平时学习成绩不好又爱调捣蛋的小学生举手,说:“主席,你这诗我也会。”接着就开始:“一片两片三四片……”
文联主席脸一阵绿一阵红。后来,这个“熊孩子”的家长还被“请”到学校。
故事讲完了,最后自认为是“笔杆子”一支的我送你一首小诗:
《且写且珍惜》
从明天起,做一个笔杆子
读书、码字,复制、粘贴
领会意图,文思泉涌
关心新闻和报纸
愿你多写署名文章,且写且珍惜。
(作者为基层公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