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今天(
6
月
15
日)凌晨,美联储宣布加息
0.25
个百分点,并宣布将从今年开始缩表。
由于美联储和耶伦言辞温和,尽量安抚市场的情绪,所以市场波动不算太大,“加息0.25个百分点
+宣布将启动
缩表”也基本符合预期,
但这仍将对未来
2
到
3
年全球投资市场产生重要影响,无疑是一枚超级重磅的炸弹。
美联储在声明中着重谈到了两点:第一,劳动力市场持续表现强劲,经济活动温和增长,失业率正在下降。第二,用于衡量未来
12
个月通胀率的指标近期下降,除去能源和食品价格的通胀在大体上持续低于
2%
。
虽然美国通胀数据不理想,但美联储还是决定加息
0.25
个百分点,把联邦基金利率提高到
1%-1.25%
。这是金融风暴以来,美联储的第四次加息。
前三次加息的时间分别是:
2015
年
12
月,
2016
年
12
月和
2017
年
3
月。可见,美联储加息的节奏在不断加快。
耶伦提到了新近公布的
CPI
数据。她说留意到数个核心通胀率数据疲软,美联储“密切监控”通胀走势,又说“重要的是,不要对少数可能是噪音的通胀数据反应过度”。
除了加息,美联储还表示将于今年开始缩减资产负债表。
5
月的会议纪要显示,官员们已经开始讨论缩表规模等细节。但没有公布缩表的具体时间,也没有表明将缩减资产负债表至什么规模。
多名美联储官员此前曾公开表示,预计美联储缩表后,资产负债表规模将缩减至
2
万亿
-2.5
万亿美元。目前,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约为
4.5
万亿美元。
这意味着,美联储可能缩减其资产负债表规模的一半。加息和缩表同步进行,将让美元变得更加强势,在这个过程中,将有一批经济质量差、结构单一的国家的货币崩溃。
所谓“缩表”,就是美联储减少购买美国国债和
MBS
债券,这跟“扩表”正好是反过来的举动,相当于从市场里“拿回”现金,这样金融危机时代超发的美元就被收回注销了。“缩表”包括主动缩表、被动缩表,前者是指美联储主动减持美国国债和
MBS
债券,后者是这些债券到期后美联储不再购买。相比之下,前者的调控力度会更大一些。
市场预测,美联储预计今年起开始缩表,起初每月缩减
60
亿美元国债、
40
亿美元
MBS
;缩表规模每季度增加一次,直到达到每月缩减
300
亿美元国债、
200
亿美元
MBS
为止。
至于加息,一般认为
2017
年内还有一次,由于目前美国
CPI
数据不理想,所以今年的第三次加息可能会推迟到
12
月。
此外,在未来
2
年到
3
年时间,美联储可能还有
8
次左右的加息,最终将联邦基金利率提升到
3%
到
3.5%
左右的水平。
因此,未来
2
到
3
年美元会变得越来越强势,
人民币如果继续跟美元保持汇率稳定,就意味着中国早晚要进入加息周期,而且要加息
N
次。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中美利率差距,稳住汇率。
但问题是,中国经济的转型并未完成,
CPI
目前也不高。最近几个月,随着一二线房地产成交量开始下滑,经济下行压力将逐步显现,
挖掘机的大畅销代表着“大基建
+PPP
”又将成为拉动经济的主要力量,
这只能证明经济转型的滞后。在这种情况下,我个人认为人民币跟美元必将分手,至于时间点,可能会在
2018
年
3
月之后。
当然,人民币跟美元分手,不意味着人民币会大幅贬值。但目前的汇率水平很难长期维持,至少需要有所贬值,比如贬值到
7.2
到
7.3
的水平。然后,摸着石头过河,走一步看一步。因为美元加息也是这样的,中美关系也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