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万仁涛(厚朴养老)
本文1600字,建议阅读时间5分钟
点击左上角蓝字,每天获取独家实用干货
现在进军养老服务业,不管是开养老院还是搞养老地产,大家的风险意识越来越强,而不像前些年盲目涉足,这是好事。不过,大多数人都盯着市场风险、经营风险、法律风险,不错,这些风险伴随着整个投资、开发、建设、运营全过程,必须要防范。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做养老服务业,最大的风险其实是政策风险!为什么这么说,下面详细说一说。
我不是风险防控专家,但是从这几年对养老行业的观察来看,养老服务业面临的风险,总体上可以划分为两大类型:一类是可预见且总体可控的风险,比如经营风险和市场风险;另一类是不可预见且不可控的风险,这类风险往往不易察觉,甚至还具有迷惑性,比如政策风险。
所谓的政策风险,
即由于国家政策调整、政府战略规划变化、行业政策、行业制度的变更、
行业主管部门领导更换
等所引发的各种风险,具体而言包括养老服务领域的国家政策法规、地方政策、养老规划、养老设施布局、行业行为规范、项目审批程序延误等方面的变化引发的风险。
大家都知道,
2017
年是
养老行业政策频出的一年
,
这一年
法律法规出台层出不穷,政策新规频出犹如漫天繁星,数不胜数;当下,立法上越来越完备规范,执法上越来越强化,处罚上越来越严厉,而这怕是任何一家
养老服务
企业都不愿意遇到的。
在法律
法规与政策
越发规范具体的当下,
除了民政、老龄委、卫计委等传统的
“有关部门”之外,
更多诸如
“工商、税务、食药、环保、
消防
、
建设、规划、
知识产权
”等部门执法活动,
已经
涉及到了
养老服务企业或者养老项目的具体管理工作当中来
。
一不小心,罚款
+
黑名单
+
失信名单等等,
养老服务企业
再谋发展将难上加难,想再翻身,谈何容易?更甚者
,
如新闻中常见某某
养老机构
由于存在不规范,在发生重大事故后管理人员被追究刑事责任,这辈子完了
……
另外,现如今如火如荼的公建民营、
PPP
模式,其实也蕴含着很大的政策不确定性。
我就说一个公建民营的例子:我有一个朋友开老年公寓
5
年了,他们县城有一个公办敬老院要搞公建民营,当地政府找到他,让他来承办,合作周期
30
年,前五年不交租金,从第六年开始每年需要交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