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何享健、张瑞敏另两位创始人,朱江洪创立格力的路程更为坎坷一些。
1945年出生的朱江洪,在华南工学院毕业后,分配到广西百色矿山机械厂。企业办成广西先进后,朱江洪却意外辞职回了老家珠海,这一决定也开启了他的格力之路。
1992年,冠雄塑胶厂、海利空调器厂正式合并,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朱江洪被任命为总经理。面对经营不善、生产落后的老厂,这名扭亏专家成功让企业走上了正轨。
这些,都离不开朱江洪对技术和质量的把控。在朱江洪自传的《第九章:科技创新(上)》中,他这样阐释对格力品牌成功的看法:企业的根本是什么?是产品,产品的真正实质是科技含量和质量水平,而消费者所需要的也正是这些东西。
其中,在对空调厂的拯救中,朱江洪直接停产整顿,一手挖出400多个质量问题,还制定了闻名格力内部的“总经理12条戒律”。最后,这家年产仅2万台空调器的小厂,逐步发展成为年产量250万台的行业巨头,并在1996年,开始超越春兰成为国内销量冠军。
而为了推行技术理念,朱江洪同样煞费苦心,甚至遭遇“众叛亲离”。1996年初,重视技术的朱江洪,大幅度调低销售的提成比例,希望以此稳住科研人员的人心。
这一做法招致了员工的强烈不满,甚至引发集体跳槽到竞争对手汇丰空调。就连当时的手下董明珠,也在被拉拢之列。当其他竞争对手等着看格力的“笑话”时,朱江洪带领着格力把更多的精力都投向了科研,买科研设备、开科技创新大会、奖励科研成果,稳住了技术基础;相比之下,忽视科研创新的汇丰空调,即便挖走了很多格力的销售骨干,依然没抵挡住冲击,没几年便退出市场。
当然,让朱江洪更加发力科研技术的是一次中标事件。2002年,格力阴差阳错中标福特汽车公司一百多套“一拖四”的多联机空调工程,然而,当时的格力并没有此项生产技术,只能高价从日本三菱采购了产品,然后再贴上“格力”商标,这笔账“亏大了”。
于是朱江洪痛下决心,研发技术。经历过多项失败后,“一拖四”多联机成功研制,填补了格力和中国当时的空白。此后,格力的科研组织体系逐步成型,发展成多个技术部,并组建了三大研究院。
相比朱江洪的技术派做法,营销出身的董明珠则走过的路线并不相同。1992年,加入格力不久的董明珠,在安徽的销售额突破1600万元,占整个公司的1/8,引起朱江洪的重视,此后,受到一路提拔,先后出任经营部部长、大区经理、副总、总裁,直到他退休时董明珠被推上格力董事长的位置。
走马上任之后,董明珠继续放大营销招式,屡屡曝光于媒体。2014年年初,格力代言人成龙改成自己后,董明珠主推了一系列策划,把格力的Slogan和形象升级换代,先后为格力空调、手机代言,甚至让自己的照片成为格力手机的开机画面,博取关注。去年3月,公众号“董明珠自媒体”上线,还专门开设了明珠商城,几乎每个页面都有董明珠的形象。
公众号“董明珠自媒体”界面
这一切,进一步给外界加深着“董明珠=格力”的印象。
财经作家吴晓波这样公开评论道:“比省钱更重要的是,董小姐很可能创造出了一个新的品牌传播模式:即便是最冰冷、最格式化的家电品牌,也可以进行人格化的背书。而且,制造者本身应该成为口碑传播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