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科院物理所
物理所科研动态和综合新闻;物理学前沿和科学传播。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科院物理所  ·  曹则贤:经典力学:与数学创造同行(上) | ... ·  3 天前  
中科院物理所  ·  羊的物理学——从相变到集体运动 ·  4 天前  
中科院物理所  ·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25年新年致辞 ·  4 天前  
环球物理  ·  【2025年寒假.北京--物理大视野】拔尖创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科院物理所

改变科学的十大机器,你知道几个?

中科院物理所  · 公众号  · 物理  · 2017-07-06 10:30

正文

本文由微信公众号“科研圈”(ID:keyanquan)授权转载

转载请先联系[email protected]


科学发展史上,“四肢发达”的机器可不简单。它们动力强劲,举重若轻,它们是服务科学的巨大机器。从梦幻的深潜器到动感的地震模拟装置,从天上失重的大厅到地下亚原子粒子的牢狱——这些强大的设备为发现而生。


撰文  Erin Blakemore

制图  Timba Smits & Eric Heintz

翻译  高云浩

审校  张士超


人们曾利用这些设备揭示早期宇宙的奥秘、探索未来说走就走的星际旅行, 但其作用并不局限于此。说起科学这件事, “四肢发达”的机器可不简单。然而, 大机器并不代表大成功:其中一些酷炫的庞然大物似乎冥冥之中注定会命途多舛。现在,让我们走近这些影响科学的巨大机器。


大型强子对撞机(The Large Hadron Collider)



有此圆环, 我击碎你。


这一环形“质子云霄飞车”是世界上最大的单体机器之一。接近光速的质子射入27公里长的地下隧道中,为人类揭示宇宙奥秘。质子高速相撞, 人们由此得以发现先前尚未认知的粒子。你或许已经听说“上帝粒子"——希格斯玻色子的发现创造了2012年科学界的大满贯。要知道产生那强力一击的环境异常寒冷: 大型强子对撞机的电磁铁工作环境温度甚至比外太空温度还要低,达到零下456 ℉(约-271 ℃)。有朝一日, 大型强子对撞机将可能颠覆物理学的标准模型,亦有可能开启探索宇宙新维度的大门。现在, 人们正在致力于应用大型强子对撞机来模拟宇宙大爆炸。


统计数据:

团队主力:王牌加速器

造价: 37亿美元

首秀年份: 2008年

地点:法国与瑞士边界

击球频率:每秒大约6亿次粒子碰撞


国际空间站(The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在罐头中漂流:


它是近地空间最好的科学合作场所,拥有52台太阳能电池板供电的计算机、超过100 处研究区域,重达四百多吨,且在不断更新以适应需要。国际空间站是富有冒险精神的地球人远离地球的居所, 站内空间比五居室住宅还要大,在这里工作能参与各种突破性的科学研究,并借此结识各国友人。


当前,在国际空间站进行的实验旨在使我们的科学活动走出近地轨道: 宇航员们大口咀嚼着实验室种出的生菜,为火星农场做准备,而科学家则会监测机体在长期远离地球环境下的微妙变化。附送奖励: 太空行走自拍。


统计数据:

团队主力: 高端实验室

造价: 1070亿美元(持续增长中)

首秀年份: 1998年

地点: 地球上空400公里

设备: 拥有超过12公里的电线


大型震动台(E-Defense)



就问你够不够直接——


摇摆地面上进行抗震能力测试。在活塞和水力学的帮助下,大型振动台这一科学巨兽得以尽情摇摆。这个巨兽的机械肌肉, 足以撼动六层公寓楼的全比例复制品。在日本1995地震余波的启示下, 这一研究给予模型城市来自地狱的地震体验,城市规划者借此学习如何应对现实环境下的地震。它动力强劲,能够产生各种拟地震活动。如果它模拟的7.5 级地震无法摧毁您的房屋, 那么大自然也做不到。


统计数据:

团队主力: 摇摆装置

造价: 5亿美元

首秀年份: 2005年

地点: 日本 兵库县

战斗重量: 上千吨


国家点火装置(National Ignition Facility)



哇哦,满是激光。


既然有能力造激光器,为什么不造192台?所有这些光束都聚焦在一个 BB 弹大小的目标上, 使其承受超过1000亿倍大气压的压力。真正目的是——使一个微小的氢燃料球发生类似恒星的爆炸。试想一下,技术成熟的核聚变将可能在未来为全球的现代化家庭供电。这种极端的实验灵感源于太阳产生能量的反应过程, 装置可轻松制造1亿摄氏度的高温。这一个超级高能激光由超过4万个镜子和光学元件组成。终有一日,这一实验会帮助我们产生清洁、可持续的能源,或将我们炸得尸骨无存。


统计数据:

团队主力:大型激光

造价: 35亿美元

首秀年份: 2009年

地点: 加州 利弗莫尔

耗能: 200万焦耳


阿塔卡玛大型毫米波天线阵(Atacama Large Millimeter Array)



更多,更强。


在海拔五千多米世界上最干旱的荒漠中,星空纯净,观测环境绝佳,这里一大组天线阵正高高地矗立着。并不是说这些天线阵需要黑暗环境来探索天空的秘密:接收可见光的是光学望远镜, 而相比之下, 这里可以调谐到来自遥远恒星发出的无线电波。66座天线组成的射电望远镜(大部分天线直径达12米), 能追踪遥远的星系。特有的28轮牵引器来回移动, 用以牵引沙漠中的天线元组成不同天线阵列, 以放大的外星目标。结果:获得一些最清晰的图像。


统计数据:

团队主力: 望远镜阵列

造价: 14亿美元

首秀年份: 2011年

地点: 智利 阿塔卡玛沙漠

相当于:一架4公里宽的单天线望远镜


远古望远镜(Ancient Telescope Tunnel)



志在观星,死而无悔。


这七块巨石构成的建筑很可能具有两种用途,一是坟墓,再是中石器时代人初窥主要星座的工具。他们为观测恒星营造了一种光学错觉:定格夜空,透过黑暗隧道狭窄的门, 使星星看起来更大。这种现代望远镜技术的初级版本,也许能证明史前人类的天文知识。七大块花岗岩石板,史前巨石阵样设计,与初升的太阳对齐,也许还发生过一些充满迷幻感的葬礼。对于约6000年前的人类来说, 这是一项严肃的好科学。


统计数据:

团队主力: 借助石头的观星者

造价: 血汗  岩石

首秀年份: 约 公元前4000年

地点: 葡萄牙和西班牙境内的186 个地点

镜头数: 0


傅科摆(Foucault Pendulum)



摆动,跟随世界的“脚步”。


 地球在转,摆锤在动。1851年的一项科学实验成为了此后许多博物馆重要组成部分。物理学家莱昂·傅科希望通过实验证明地球的自转,传奇的傅科摆由此诞生。傅科摆包含一个足够重的重物,一条足够长且能够摆动自由的缆绳。摆锤的运动方向似乎没有发生改变,但摆锤的运动轨迹却在圆圈内缓慢转动。地球一直在自转, 而地球上一切事物都是在惯性下一同运动。这一实验看似简单, 但一下就证明了地球一直处于运动状态。钟摆在赤道以南按逆时针旋转, 在赤道以北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正如同地球自转方向。一些傅科摆可以持续摆动几十年。


统计数据:

团队主力: 周期性摆动的摆锤

造价: 重物*1 金属丝*1

首秀年份: 1851年

地点: 法国 巴黎

世界最大傅科摆: 位于俄勒冈州波特兰, 摆线长达70英尺(约21米)。


海底实验室 II(Sealab II)



再见,感谢所有鱼儿的陪伴。


宇航员变身深海潜水员,以证明人们可以在水下短期生活。造访者曾测试水下工具、种植植物、开采矿石,并研究海底。舱室中的空气注入了氦气,且地处危险的峡谷边缘,因而这个昵称"蒂尔顿希尔顿" (Tilton Hilton)的舱室远非理想的度假地。科学家们困居潮湿的窝里,只有尤克里里琴与尖锐的说话声(译注:吸入氦气的效果)作伴,不过测试显示,他们在海下的生活中仍保持较好的体力和脑力。宇航员斯科特·卡彭特(Scott Carpenter)曾在此处生活整整30天,时任美国总统的林登·约翰逊还曾与其进行了一次“高音”通话。最佳表现: 塔菲(Tuffy),训练过的海豚, 作为鲸目信使传递乘员信件。


统计数据 :

团队主力 : 航海控

造价: 200万美元

首秀年份: 1965年

地点: 加利福尼亚 拉霍亚海底峡谷

训练海豚数:1条


特斯拉线圈(Tesla Coil)



电火花如生命般绚丽。


一位声名狼藉的塞尔维亚人惊艳的发明。他的惊人计划是——远距离无线输电。可惜的是实验失败了, 也将这位发明家逼向情绪的谷底。虽然他们无法将电发送到未知地点,但线圈的确可以将电流发送穿过整间屋子。每个线圈封装一个电容器来储存电能。当一对线圈接近, 将其中一个通电, 电流将会击穿二者之间的空气。思索关键词: 闪电, 潜在的致命电压, 些许狂笑。


这项技术曾为各种电气设备供电, 现在已为更优良的技术所取代,若非审美需求已不常用。


统计数据:

团队主力: 精巧的遥控装置

造价: 足以使特斯拉本人破产

首秀年份: 1891年

地点: 科罗拉多州  科罗拉多斯普林斯

功率: 最大1200万伏


天空实验室(Skylab)



飞得越高……


美国第一个升空的空间站,也是唯一一个掉下来的。多层建筑、太空浴,大到足以在室内测试太空行走设备……简而言之,这里是宇航员的乐土。无休止的工程问题曾困扰着这一史诗般的计划。飞船上需要解决的问题太多,甚至有一个乘员太过疲惫而罢工。随后其预算遭到削减,地心引力为它的旅程画上了句号。毫无疑问这是一次伟大的征程: 近300个科学实验证明人类可以在太空长期生存。重约8吨的技术结晶在沿轨道运行3.4万次后最终奔向地球怀抱。地球大气层将太空实验室粉碎, 碎片散布于澳大利亚西部地区。


统计数据:

团队主力: 高端实验室

造价: 25亿美元

首秀年份: 1973年

地点: 地球上空440千米

陨落时间: 1979年7月11日


原文链接:http://www.popsci.com/big-machines-of-science



本文由微信公众号“科研圈”(ID:keyanquan)授权转载。

转载请先联系[email protected]

编辑:Alex Yuan


近期热门文章Top10

↓ 点击标题即可查看 ↓

1. 数学系和物理系的学生有什么差别?

2. 近85%的跑步者因跑步而受伤,你进行的慢跑真的对身体有好处吗?| SciFM Vol.08

3. 西瓜必须死,就在这个夏天

4. 再次颠覆认知!看完这些图,你才真正知道人类有多么渺小

5. 爱因斯坦曾经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天文学家刚刚做到了

6. 这又是一篇十分正经的招生宣传,不过聊的是国科大……

7. 超算界祁同伟,谷歌要让全世界向量子霸权低头

8. 描述混乱程度的物理量?熵究竟是个什么鬼?

9. 孩子,有时候并不是生活欺骗了你,而是你可能还不懂概率统计……

10. 科学史上最伟大的十位单身男科学家

点此查看以往全部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