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碧山杂志书
《碧山》是一系列试图寻找重返我们传统家园之路的独立杂志书,创办于2012年,试图以现代人的视角重新梳理传统文化在中国人生活中的位置,并探讨以此为源头展开传承与创新行动的可能。如何从“旧邦”出发而辅以“新命”,是《碧山》的办刊宗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国家地理  ·  南方7大顶级赏秋小城,错过等一年! ·  昨天  
石油地质学  ·  ESR|缺氧带的识别-无机地化参数 ·  昨天  
中国国家地理  ·  不赏彩林的秋天是不完整的! ·  2 天前  
中国国家地理  ·  北京:一座漂来的城市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碧山杂志书

景迈山04|远上茶山石径斜

碧山杂志书  · 公众号  ·  · 2017-08-07 08:58

正文

景迈山

04


远上茶山石径斜



行车时拍摄的弹石路图:张小树


记得首日上山,时间已过午夜,早已困倦疲乏。突然整个车子“突突突”地震动起来,倒成一堆的我们顿时清醒——上山道了。山上道路都是石子铺就,叫做“弹石路”。开起来真是一弹一弹,如同“马杀鸡”。我们就这么一路松筋活络地上了山。


不少上过景迈山的人都会困惑,为什么不是水泥路,不是柏油路,而是这坑洼不平的石子路?


糯岗的“路网” | 图:张鑫、张小树


村里的路 图:沙伟


其实弹石路在云南山区颇常见。正确写法应当为“搪石”,只是约定俗成地写错。山区修路不易,材料、设备和运输是个问题。弹石路的石头就地取材, 也不用大设备,只是费工——好在过去这里的工不值钱。


弹石路至少好过沙土路,较平整,不扬灰,但怎么看都是当年“条件所限”。景迈山的选择,据说另有原因:沥青路在阳光强晒下,挥发的味道和物质会影响茶质。


查询资料之下,并没有发现相关的科学检测。现在修路工艺提高,“沥青挥发”的问题大概不存在了。但山民有自己的想法。苏国文老人说,他曾比较路边和林中的茶,路边的茶会带股“胶”味。他又觉得,沥青路渗水难,无法调节水土——由“自然”观念来看,石和土取之于山用之于山,而沥青毕竟是闯入者。


穿越古茶林的弹石路|图:张小树


茶山的路|图:周幺幺


现在越来越多的茶山都选择弹石路。也许大家都意识到,未来除了“茶”,“山”也会作为主角亮相。路与山的“气质贴合”成了一种远见。


山上村寨间皆有弹石路相连,但乡村的公共交通不能与城市相比。为了茶叶生意,村民购车不少,也有长期租车。山上有一道的“交通景观”——女车手。有开着皮卡扬尘而过的,更多的是女摩托手。采茶季常见撩起筒裙、披散长发的女子,车后驮着茶篓,车前夹着小孩,从村口飞驰而入。


采茶归来的妇女|图:张小树


一户人家的四辆摩托|图:周幺幺


现今的情况已比过去好太多。景迈山除了北面为山峰阻隔,其余三面都为南朗、南门两河环绕。所以过去出山大抵得走水路。20世纪80年代前,这里的陆路交通仅有一条古道,自景迈大寨而出,往西过南门河桥后通往孟连,往东经南朗河畔的“笼干”处过桥,再通往澜沧、勐海。


南朗河|图:周幺幺


笼干桥墩|图: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古道短且偏,却是 “茶马古道”的一部分。曾记多少牛帮马帮,踏着满路茶香,驮着茶砖茶饼,向着风里雨里而去。可惜的是,这条古道如今仅留下几方石块。或因修路被覆,或成农田茶园,或是杂草丛生,人畜难入,又归于土。而这段古道也并未留下茶亭茶栈等遗迹。原本景迈大寨建来给茶商歇脚的“撒拉房”,也早已荡然无存,原址建起民居。


茶路不在,故事尤传。然而,“茶马古道”的研究虽多,但其修筑史却因缺乏资料,难以还原。宁洱段遗址作为贡茶之路,由官方出资修建。那些可达百斤的条石,全由脚夫由几里甚至几十里外的山涧河谷一块块地背上山。而数年前在普洱发现的一块石碑是修路的“功德碑”,记载捐赠情况,上书“为善最乐”。至于景迈山的这段古道,究竟是官修还是民筹,仍是不得而知。不过即便是那残留的几方石块,应当也是琢磨不易,或许也还留着牛马负茶而行的蹄印吧。


景迈大寨旁的古道|图:普洱发布


马帮老照片


前夜和队友也学着山民一般,夜骑摩托,村道奔驰。车速不快,但依旧能感觉山脉浮动,红月流丽。每路过一个村庄,夜风都会忽地变热。“远上寒山石径斜”,石径虽斜,茶山倒不寒。不知只是因为有了人气,还是家家趁夜炒茶,雾气也被捂热。更不知道,千百年前的马帮悠悠而过,是否也会感受到这一份催人又留人的暖意。


趁夜生火炒茶|图:张小树



工作花絮


山上车辆不足,交通不便。为了工作,团队中的“车技担当”大胆启用摩托。尤其我们的女导演,常背着器材,敞开风衣,戴着墨镜,飞驰在各村之间。可惜“帅不过三秒”。借自老乡的车不熟,熄火不着等待救援常有。借到好车,也开熟了,仍是不敢开快,总被老乡“超车”。于是被戏称“景迈山倒数第二的摩托手”。


倒数第一呢?——那是我们另一位开摩托的男同事。


帅不过三秒的景迈山倒数第二的摩托手

漫画:榆木先生

 ^_^ 山路危险,切勿模仿 ^_^


交通攻略





飞机或火车至西双版纳、普洱、昆明等后,均可搭乘大巴至澜沧客运站或惠民客运站下车由于山上各村间公共交通不便,自驾是游览景迈山的最佳选择。可在西双版纳由租车公司租车。为走石头路,建议租用底盘较高的车。


西双版纳-景迈山

由西双版纳汽车客运站搭乘大巴至澜沧客运站。06:00-12:30每30分钟一班。


澜沧客运站有直达芒景、糯干的中巴,下午发车,2小时到。


或于惠民客运站下车。有到景迈山的微型面包车,12:00、16:00发车,车程约1小时。


自驾:约3小时30分钟。


普洱-景迈山

由普洱客运站搭乘大巴至澜沧客运站。逆澜沧江行4小时,道远但景美。


至澜沧后可参照上方信息。


自驾:约4小时30分钟。


昆明-景迈山

由昆明客运站搭乘大巴至澜沧客运站,约8小时车程。


至澜沧后可参照上方信息。

部分信息来自网络,欢迎纠错补充


文字:周幺幺

插画:榆木先生

编辑:张小树


景迈山


左靖团队与云南省澜沧县景迈山古茶林保护管理局自2016年下半年达成合作,为景迈山糯干(傣族)、翁基(布朗族)两个中国传统村落进行展陈策划与空间设计,系属于景迈山古茶林申遗工作的分支。展陈内容与方式以当地居民为主要受众对象,同时服务于外来游客;空间设计包括社区文化展示中心、游客服务中心、社区图书馆及乡村建筑工作站。目前项目正处于前期调研准备中,预计2017年年中展览开幕。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离村



《碧山》杂志书是一系列试图寻找重返我们传统家园之路的杂志书,创办于2012年。 试图以现代人的视角重新梳理传统文化在中国人生活中的位置,并探讨以此为源头展开传承与创新行动的可能。如何从“旧邦”出发而辅以“新命”,是《碧山》的办刊宗旨 。目前已经出版了《东亚的书院》、《去国还乡》、《去国还乡续》、《结社与雅集》、《文庙:儒家的先贤祠》、《民艺复兴》、《民艺复兴续》、《永续农耕》和《米》等9辑。


| 碧山杂志书,寻找重返我们传统家园之路。

| 官方微博:@碧山杂志书

| 官方微店:碧山小卖部

| 官方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