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武志红
武志红,中国资深心理咨询师,作家,著有畅销书《为何家会伤人》、《为何爱会伤人》等,微博:@武志红。现于北上广厦门等地开办了武志红心理咨询中心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李继刚  ·  人生周报v001: 贝叶斯 ·  9 小时前  
李继刚  ·  人生周报v001: 贝叶斯 ·  9 小时前  
佰赞咨询  ·  你会用到的驱动员工几大方法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武志红

正常人发疯指南

武志红  · 公众号  · 心理学  · 2025-02-15 12:30

正文

作者 | 王玺
来源 | 王玺心理空间
ID | wangxixinli



好友深夜来电:王老师......


必须提一下,不知什么时候起,我的好朋友们都改口叫我老师了。


神奇的是,她们各在天南地北,有些彼此间并不相识,但一个个就跟隔空商量好了似的,不约而同对我统一了称呼。


她笑着说:王老师,告诉你一件事情,前两天我爸妈又吵架了。


你能想象吗,两个八十岁的老人,互相大吼大叫。


当时我想起你说的话,你说老年人还能用那么大的嗓门吵架,是生命力旺盛的表现。


我一边欣慰地想,他们身体可真好,一边又想制止他们。


但我怎么劝、怎么讲道理都不行,于是我就用了更大的声音去吼他们。


结果我吼完以后,把自己耳朵震聋了,什么都听不见了。


我吓了一跳,还来不及惊讶,她紧接着说:别担心,亲爱的王老师。


现在我和我爸爸成了病友,我们父女俩一起喝中药。


他的耳朵也听不见了,医生说是神经性耳鸣。


我问:伯父怎么也听不见了?


她笑着说:也是因为经常吼叫啊。


我忍不住笑了,又不敢太大声,怕显得不厚道。


然后我意识到不对劲:你好像很开心呀。难道这不是一件难过的事情吗?


她说:王老师,你不是说过吗,有情绪就要表达出来,不要憋在心里。


我终于吼出来了,而且真的见效了,他们两个当时就闭嘴了,而且我妈也不四处告我的状了......


我哭笑不得:让你表达,没让你用这么大力气呀。





这几天,一想起这件事,我就忍不住笑出声来。


其实好友是个温柔善良的人,对父母也很孝顺。


这件事之后,她很快就向父母道歉了。


我想,她以这种方式发作,虽然付出了健康的代价,但她真的好爽。


之前我写过关于成年人发疯的文章,获得很多人的共鸣。


大家都认为,生活压力大,负面情绪多,以各种方式疯一疯,对缓解压力和情绪特别有效。


也许每个人骨子里都想疯一疯,包括我自己。


每个人都有叛逆期。


有些人的叛逆发生在青少年时期,有些则是人到中年,才开始自我意识觉醒,开始叛逆(发疯)。


二者不同之处在于, 成年人是要面子的;


成年人的发疯,往往选择在亲近的人或熟悉的人面前。



曾经有一家三口找我做咨询。


原因是父母实在拿儿子没办法了,说他在家动不动就生气、发狂,满地打滚,乱吼乱叫。


每次都把他俩吓得半死,一来怕他真的精神出问题,二来怕扰民(有邻居打110投诉过)。


所以只要儿子往地上一倒,他俩就赶紧扑上去劝,而且答应他趁机提出的任何要求。


等儿子恢复正常,爹妈又气得要死,觉得被这小子拿捏了。


前几次咨询,他们的儿子表现正常,甚至很有礼貌。



后来有一次咨询时,因为父亲说了一句责怪他的话,那孩子当场发作。


往地上一躺,歇斯底里地喊叫起来。


这时我看了看他父母,当爹的一脸厌烦,当妈的一边想起身安抚孩子,一边喊道:你又来了,你想把我们气死吗?


我立刻用眼神阻止了她。


我示意她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她有些犹豫地坐了回去。


就这样,咨询室里的三个大人,围观一个少年满地打滚,大吼大叫。


我注意到,那孩子一边打滚嚎叫,一边偷偷拿眼睛瞄我们。


过了一会儿,他显然累了,躺在地上干嚎,声音越来越小。


给他递台阶的时候到了。


我温和地对他说:累了吧,起来喝口水。


他气哼哼地:我不。


我说:喝口水,再继续。


他忿忿地呜咽着,一屁股坐起来,接过水杯,喝了一大口。


然后,他坐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 如果一个人的叛逆是迟早要发生的事情,那就越早越好。


一般人会在青少年时期叛逆。


我经常说,这是最好、最正常的叛逆期,因为这阶段如果应对得好,往往来得快,去得也快。


与此同时,这也是为人父母最艰难的时期,是家庭最动荡的时期。


青春期是一场龙卷风,是对一个家庭最大的考验,它带来的破坏力,甚至会摧毁一个家。


有些夫妻,因为应对不了夫妻关系、亲子关系的复杂与纠缠,选择在这个时期离婚。


有人甚至直言不讳地告诉我,自己离婚,就是对孩子叛逆、不听话的惩罚。


所以,能容纳、承接孩子和配偶情绪的人,能一起平稳度过孩子叛逆期的家庭,真的很了不起。



所谓青春期的叛逆,其实是青少年在自我同一性认同过程中,需要得到的内外认可。


对处在二元对立、非黑即白、喜欢挑战权威的青少年来说,讲大道理没有用,打压、对抗也没有用。


唯一有用的,只有爱和包容。


一些青春期被父母打压、贬低的孩子,情绪没有出口,会选择一些极端激烈的方式宣泄;


比如抽烟喝酒,过早发生性行为,自残、自伤,从事各种冒险(比如开飞车)、极限运动等。


我自己的青春期也很叛逆,也会做一些危险的事情;


比如和小伙伴偷偷喝酒,一个人在铁轨上走很久,一个人在夜里爬山、走路,完全没有风险意识。


现在想想,那是在以生死边缘冒险的方式发疯。



相比孩子,成年人的发疯要高明、隐蔽得多。


我有一位男同行,每次他工作的时候,都会准备一些充气的胶棒、沙袋,还有枕头,专门提供给需要发泄愤怒的来访者。


有时在工作中,我能清晰地听到隔壁有人大喊大叫,伴随着沉闷的击打声。


这个声音,有时不光我能听到,我的来访者也能听到。


有一次,隔壁的声音实在太大,我和来访者同时走神了。


我的来访者露出微笑、向往的神情:这样发泄,应该很痛快吧。


我问他:你需要这种方式吗?


他笑着摇头:不需要。我还是喜欢语言表达。





我有一些来访者喜欢喝酒,甚至嗜酒成瘾,他们常常因为喝醉后发酒疯,伤害了自己和身边人。


有一次,一位来访者道出了心声,他说他喝酒主要是为了壮胆;


自己性格太内向了,只有喝了酒以后,才能说出平时不敢说的话,才敢去攻击身边的人。


如果第二天有人跟他要说法,或要求他道歉,他就把自己失控的原因归结到酒身上,典型的借酒发疯。


还有人发疯的方式,是恶意满满,见人就怼。


吵架打架,伤害他人,为人处事冲动偏执。


有的人狠起来,连自己都要打。



曾有一对夫妻来做咨询,妻子说实在受不了丈夫的“暴力”行为。


原来,每次夫妻俩吵架,她老公都会在她面前上演自己打自己的一幕,以此让她内疚、低头。


时间一长,她受不了了,提出离婚,丈夫还万般委屈:我打的是自己,又没打你。


她冷笑说:连自己都敢打的人,有一天也会打别人。


还有一些父母,为了要挟、控制孩子,会在孩子面前说狠话,比如“你不听话,我就去跳楼”。


还有一些父母,会在孩子面前发疯,扇自己耳光,拿头撞墙等,用自虐的方式逼迫孩子就范。


等孩子真的内疚了、屈服了,父母便得意洋洋,大获全胜。


有人问:想发疯的时候,怎么办呢?


一个正常人想发疯,是生命力、攻击性强的表现。


最好的应对方式,就是升华力比多和攻击性。


事实上,一些职业就是个人兴趣和力比多升华的结果:


喜欢打抱不平的人做了警察,喜欢玩火的人当了消防员,力比多强的人做了艺术家,喜欢观察的人做了摄影师,想暴露、表达的人当了作家。


此外,还有很多方式可替代和转化,比如看书、绘画、写作,外出旅行,体育运动,唱歌跳舞;


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多跟人交流,经常参加集体活动,避免自己长期处在孤僻和敌意中。


有人跟我说,每当自己烦躁压抑的时候,就跑到无人处大喊大叫,喊完就舒坦了。


当然,还有一种最稳妥、最能带来成长的方式,就是做咨询。


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负面情绪寻找一个出口。


通常来说,人只要知道自己为什么想发疯,就不太可能真的发疯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