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唐韧
前非著名程序员,现不知名产品人。畅销书《产品经理必懂的技术那点事儿》作者。喜欢聊聊产品、说说职场、谈谈个人成长!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北京吃货小分队  ·  哪吒2周边合集!你抢到了吗 ·  3 天前  
最爱大北京  ·  北京:马松莉被查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唐韧

张一鸣,成为中国首富

唐韧  · 公众号  ·  · 2024-10-29 13:05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围绕最新胡润百富榜的公布以及张一鸣成为中国首富的话题展开,同时作者通过自身经历强调了选择的重要性,并探讨了努力与选择之间的关系,以及认知在其中的作用。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最新胡润百富榜情况

张一鸣以3500亿元财富成为中国首富,多个互联网大佬如小马哥、马爸爸等上榜。前十名中有五位来自互联网领域。

关键观点2: 作者的经历与感悟

作者曾错过加入字节跳动等选择的机会,从而深刻体会到选择的重要性。同时强调了努力与选择的关系,提出高质量的努力是建立在环境、方法、被指导的基础上,以及思维和认知的加持。

关键观点3: 认知的重要性

作者强调认知是真正的竞争力,通过认知的突破带来真正的成长。并解释了认知的含义,即将‘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事物变成‘知道自己不知道’或‘不知道自己知道’。这种认知的突破有助于获得在群体中的独特竞争力。

关键观点4: 产品与思维

作者提出产品思维和产品认知的差异是两个产品经理之间的区别,并强调了对中层环境的选择和底层逻辑构建的重要性。同时鼓励读者努力弥补过去的不足,未来的最优选是从现在的努力开始的。


正文

最新的胡润百富榜公布了,张一鸣以 3500 亿元财富登顶中国首富,80 后迎来高光时刻。


我们熟悉的小马哥排在第三,马爸爸排在第十,同期上榜的互联网大佬还有黄峥和丁磊。


前十的榜单里有 5 个都是互联网领域的,其他则分布在不同的行业。



83 年出生的张一鸣今年 41 岁,而他在 2012 年成立字节跳动时只有 29 岁。


回想一下我的 29 岁,那时候正是我在第一家创业公司的第 3 年。


然而,在那个时刻的 4 年前,也就是 2013 年的时候,有一家叫做字节跳动的公司 HR 联系我想让我过去聊聊,那时候我能同时开发 Android 和 iOS 应用。


后来,我因为实验室的项目太忙没去。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所以有句话是完整印证在我的身上,那就是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且不说那时候能不能进去,至少我没能抓住这次机会,即便连尝试都没有,而那次的错过完全是主观上的判断。


我们经常以自己很忙而不去做一些选择和行动,但事后看,那些忙都是主观上的一种感觉。


真的忙么?真的连一点时间也没有么?真的是分身乏术被完全束缚么?


并不是。


这两周我分别在上海和北京举办了产品训练营,其中有同学原本是周末加班但请假过来的。


他跟我说:「班可以每周加,忙是没尽头的,但这样的机会不会太多」。


我在昨天的文章里说了,这次去北京见了个老朋友,过去五六年里的几次关键选择成就了现在的他。


且不说别的,在收入、职级、上升空间来看,已经远超同龄人一大截。


选择,就是比努力更重要。


但是,没有努力的选择也只是一种对机会的浪费。


高质量的努力,一定是建立在环境、方法、被指导的基础上,以及思维和认知的加持。


这一点,我在线下分享会中有特别提出一个公式。



张一鸣曾经说过一句话:「认知才是真正的竞争力」。


雷军在他的年度分享里也说过:「只有认知突破才能带来真正的成长」。


很多人觉得「认知」这个词很虚,甚至一听就反感,其实我觉得认知并没有那么玄乎。


认知很好理解,就是你将那些「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事物变成了「知道自己不知道」或者「不知道自己知道」。


这种顿悟时刻如果经常发生,你的认知就会持续突破,进而获得在群体中的独特竞争力。


做产品也一样,两个产品经理之间的区别不在于知识和技能,而是产品思维和产品认知的差异。


这种差异会体现在对功能、对产品、对业务、对商业、对组织、对人的理解上,有的人只看到了功能,有的人却看到了逻辑。


我之前画过一张图,我发现很多人会执念于上层应用的掌握,认为这就是能力,但是会忽略中层环境的选择以及底层逻辑的构建。



这种执念会带来一个结果,就是让你成为一个更合格的工具人。


没有对中层环境的选择,缺失对底层逻辑的构建,就会陷入重复使用知识和技能以及工具的每日工作中。


我接触过非常多不同阶段的产品经理,基本上符合以上逻辑。


那些真正脱离工具人并且找到上升路径的产品经理,也基本符合以上逻辑。


如果说中层环境是选择,那底层逻辑就是努力。


10 年前的我缺乏对行业、商业、产品、技术、模式、趋势的完整认知,但好在这些年我努力补上。


如果过去没能做出最优选择也不要紧,因为未来的最优选是从现在的努力开始的。


那么,过去 10 年的你错过了哪些选择?


推荐阅读:《 有的大厂,不招人了
················· 唐韧出品 ·················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