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群学书院
群学书院由南京大学学者举办。秉承百年学府悠远文脉,依托全球领域智库资源,定期举办各类专业课程、沙龙、研讨、参访。传播多元文化,共铸人生理想,为创造健康社会不断前行。总部地址:南京中山陵永慕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玄鸟书屋  ·  《道德经》二十六章:重为轻根 ·  3 天前  
秦皇岛晚报  ·  【图说2024】河北高质量发展在绿色轨道上疾驰 ·  5 天前  
秦皇岛晚报  ·  【图说2024】河北高质量发展在绿色轨道上疾驰 ·  5 天前  
中产先生  ·  越好看的女人,果然就越会骗人 ·  6 天前  
梅特涅的信徒  ·  资治通鉴:赤眉军的覆灭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群学书院

欧洲疫情爆发:雪崩之前,每一片雪花都在勇闯天涯

群学书院  · 公众号  · 自媒体  · 2020-03-18 08:57

正文

  



最近看着欧洲疫情一天天地发展,心里感触很多,我用这篇长文,尽量客观,不吹不黑地跟大家分享一下木马君身在欧洲,对于抗疫的一些想法。



欧洲疫情爆发:

雪崩之前,每片雪花都在勇闯天涯

文 | 木马君

来源 | 潜伏的木马君(ID:EUTrojan









01

 

先来说说最近这几天的经历。

 

3月9日,星期一,德国,确诊人数超过1000人。

 

早晨 9:00

 

公司内网上低调地贴出了一条新闻,慕尼黑总部办公区域(就是我工作的地方)已经有一位同事确诊感染了新冠病毒。新闻很简短,只说了这位同事已经在家隔离,公司相应负责的team会排查和他接触过的人,大家不必为此感到紧张。

 

早晨 9:30

 

老板在部门会议上谈了疫情的问题,公司的要求是取消近期的一切德国境外的差旅。最近两周因公或者因私去过疫情爆发地区的人,需要在家办公两周。老板突然有点没有底气地说,我让你们申报私人行程,这样是不是侵犯了员工的隐私呢?哎呦,补充一句,这个是freiwillig(自愿)的哦。

 

中午 12:00

 

我约了一个中国同事做饭搭子,结伴去公司食堂吃饭。食堂里还是人声鼎沸,有人边吃边侃,有人端着咖啡聊天,这份喧闹和平时也没有太大的区别。食堂门口入口处放了一瓶消毒液,大家可以自愿在进食堂时,把手消毒一下。

 

下午 15:30

 

我去幼儿园接娃。孩子们和老师们还是和以前一样,在教室里吃了下午茶,然后愉快地玩耍。

 

这里彷佛并没有受到外界的打扰,还有着一份不真实的平静祥和。幼儿园的大门上贴了一张不太起眼的小纸条,上面写着,为了你和他人着想,如果你最近去过疫情爆发地区,请主动告诉我们。

 

晚上 19:00

 

我和木马爸爸聊起公司出现确诊病例的事,心里有点隐隐的担忧,但是又有点随波逐流的无可奈何。后来我们决定再去超市买点生活用品,特别是娃需要的尿不湿,湿纸巾和牛奶。

 

这次所谓的“囤货”意义有点不一样,我倒不是怕超市出现哄抢断货,以后买不着东西。据我目前观察,这种情况在德国出现的概率极其低,我对德国人保持淡定的能力很有信心。

 

但是为什么还是要买呢?

 

因为我和木马爸爸开始认真地考虑,按照目前的传染趋势,我们被感染可能只是迟早的事。一旦中招,我们在慕尼黑完全没有其他亲人,可能就要面临全家隔离,无人能够出门买菜的情况,所以我们决定至少先备一些小木马每天都需要用的东西。

 

3月10号,星期二, 早晨  7:00 德国首次出现两例死亡。

 

新闻里已经公布了德国出现了两个死亡病例,两位都是老人,患有慢性病。

 

早晨在上班的路上,我像往常一样听了拜仁电台。电台里正在进行一场听众辩论,辩论的话题是:我们现在是不是应该取消所有大型活动?比如上周三在斯图加特举行的大型足球赛,有几万人去现场观看了。

 

有不少听众打电话进来发表自己的观点。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在打电话进来的听众里,不支持取消大型活动的人占了多数。

 

有的人说:我觉得我们应该像以前一样正常生活,什么都不要改变。有的说:回家洗手就好了,为什么要panic(恐慌)呢。如果要取消这个,取消那个,那还不如我们所有人全民在家隔离14天好了,那样生活还有什么意义?

 

只有一个中年女听众说:支持取消大型活动,如果这些活动不取消,仅仅是关闭学校,有什么意义呢?(拜仁有个别学校因为出现疑似病例,已经暂时关闭了)。

 

这场听众辩论很有意思,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少德国民众的真实想法。

 

早晨 9:00

 

今天要开一整天的事业部管理层会议。

 

大家在开会之前,不可避免地谈到了新冠疫情的问题。有两个管理层成员因为上周去了意大利北部度假,现在在家办公。大家都互相开玩笑,问他们在家办公是不是很不爽。两个人都有点唉声叹气,表示被迫homeoffice有点郁闷。

 

我们聊到昨天刚刚公布的慕尼黑办公区出现的确诊病例,

 

我感叹了一句:我们都在慕尼黑办公,公司为什么没有告诉大家这位同事在哪一栋楼,哪一个楼层呢?

 

注意:我不是说要透露这个人的个人信息,而是想知道是哪一栋楼。我司慕尼黑办公区有好几栋大楼。我想如果我知道确诊是在哪一栋楼,也许我可以尽量避免去那里开会。

 

不要忘了,这里的每个人都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用国内的标准来说,也可以说我们都在病毒面前裸奔。

 

管理层里一个60出头的同事说道:嗯,这个没说,也不能说。一旦说了哪栋楼,哪个部门,那么那栋楼里的人可能会不敢去上班了,这样会引起恐慌的。其他德国同事纷纷附和道:是的,是的,这个不能公布。还有一位同事补充道:既然没人专门通知你,就说明这个信息你不需要知道。

 

在这个瞬间,我突然意识到,德国人看待病毒这件事的态度,真的和我们不太一样。

 

我很了解这些管理层的同事,他们都德高望重,很有生活阅历和见识,绝不是什么“无知心大”的歪果仁。

 

看他们众口一词,都认为不应该公布信息以防止恐慌,我默默地陷入了思考当中。。。

 

3月11号,星期三, 德国,确诊人数超过1500人了。

 

我选择继续去公司上班,虽然明知慕尼黑办公区已经有确诊了。

 

上班路上,听着广播,拜仁电台每天有个十来分钟的新冠病毒专栏,今天是回答一些民众关心的话题。

 

有一位妈妈问,我孩子的学校没有关门,但是我自己出于担心,能不能让孩子这段时间待在家里,不去学校上课?

 

电台里的专家一秒钟都没有犹豫,答道:这样不可以的。学校是否停课是由各州的卫生局和教育部门做出的决定,家长不得擅自让孩子留在家里。如果你这样做,可能因为妨碍儿童教育而受到罚款。

 

听到这里,我再次陷入了沉思。。。

 

3月12号,星期四, 德国,确诊人数超过2000人了,死亡四人。

 

今天又是正常上班的一天。

 

下午回到家,木马爸爸好像有点心事的样子。他说,你看到家庭里群里的消息了吗?

 

我的德国家人有一个Whatsapp群,类似于国内的微信家庭群。今天忙了一天,根本没时间看群里的聊天记录。我突然有点紧张,赶紧打开迅速浏览。

 

木马爸爸的妹妹,也就是小木马的姑姑,在群里说,他们全家都病倒了。发烧,头痛,还有咳嗽,现在只能在家卧床。最要命的是,她的两个儿子,也都同时病倒了,同样的症状。

 

两个星期前,他们带着孩子参加了科隆地区的狂欢节游行。

 

木马姑姑还比较淡定,她说,现在也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在家自我隔离,并且嘱咐我公公婆婆千万别去看他们。

 

我们关切地问:去检测了吗?她说:没有。能不能得到检测,要看RKI(Robert Koch Institut, 德国国家医疗研究所)的具体规定,我们这种情况还轮不上,想得到测试,没那么容易。 

 

我公公在群里写道:不能去看望你们真的让人担忧。希望我和你妈不会那么快被感染,至少要等到你们恢复健康以后。虽然最后大家迟早都会被感染,但是希望我们能错开“档期”,这样万一有什么事情,还能彼此照应。我公公不是开玩笑,他这段话是认真的。

 

你看,上面记录的就是我在疫情爆发中的德国,最真实的琐碎日常。

 

很多国内的瓜友们看到我身边的这些事,再看看欧洲飙升的感染人数,肯定觉得无法理解。你们可能想不通,德国人这是怎么了?他们这是要破罐子破摔了吗?

 

这世上难道真有人不怕死吗?为什么歪果仁的很多操作有点迷?

 

最近,意大利越来越糟糕,很多瓜友可能也无法理解,意大利做足全套,为什么那么惨?从这个角度来讲,德国好像“啥也没做”,死亡率居然很低,国民居然还很淡定。面对同一件事,不同的国家拿出了不同的应对策略,

 

疫情是一个窗口,通过这扇窗,我们能瞥见一个国家和它的国民最真实的一面。

 

木马君就壮着胆子,说说自己关于欧洲抗击疫情的一些浅薄的看法。


 



02

 

上回我说,意大利倒下了,德国人突然很方。很多瓜友都说没看懂,问我,为什么意大利倒了德国人会很方?

 

你说它是二战时期留下的“猪队友”梗也好,你说它是历史经验也好。

 

德国和意大利就是剪不断理还乱的好基友,每年不知道有多少德国人涌去意大利度假。夏天去海滩,冬天去滑雪,特别是德国南部的拜仁地区,一脚油门就到意大利了,意大利北部地区就像德国人的后花园。

 

家里的后花园失火了,你说他们方不方?

 

我之前在一篇文章里还写道:德国人对于疫情的态度分为两个阶段:意大利沦陷之前和意大利沦陷之后。

 

当时我写这句话有一点调侃意味,没想到后来德国的抗疫过程,真的被我一语言中了。

 

德国在出现意大利输入病例后,抗疫策略有了一个历史性的转变。

 

在意大利沦陷之前,德国的策略跟中国的措施有点像,严正以待,密切追踪。

 

当时拜仁州一共出现了十几例确诊,最早的病人是从中国同事那里被传染的。那时,他们把这十几个人像大熊猫一样关在医院里,即使大部分病人完全没有症状,活蹦乱跳,也不让人家出院。拜仁的卫生部门还火速追踪了所有密切联系人,最后成功地完全切断了这条传染链。这之后,整个拜仁州再无新病例,恢复了平静。几周之后,这十几个人都康复出院了,而且也没受什么苦,只是得了一场轻感冒。

 

到了这里,可以说德国在拜仁州的操作是非常成功的,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

 

后来,二月中下旬,德国出现意大利输入的病例后,欧盟不打算设立欧洲各国的国界线入境控制,德国人心里已经知道病毒大爆发不可避免了。

 

德国的专家也说过,以德国目前的人力来看,对于传染链的密切追踪,只有在感染人数很少的时候,才会有效。一旦有数百人感染,那需要追踪的密切接触者就会呈几何量级增长,这种浩大的人力和精力投入,在德国不可能实现。

 

德国人这时根据欧洲的情况,调整了他们的抗疫策略。

 

简单地来说,从一开始在拜仁州的“严防死守,扑灭病毒”,变成了“开闸泄洪,降低伤害”。

 

只有理解了这个抗疫策略,才能理解德国后续的一系列政策和行为。

 

病毒开始在德国的北威州肆虐,传播得很快。德国这时从一开始就打发所有轻症和无症状患者回家隔离,即使那时医院里也许还有床位,他们也不立即收治轻症患者,就是为了把病床空出来,留着应对后面会出现的大量重症患者。

 

然后,德国社会和主要媒体都立即呼吁国民,一旦有感冒咳嗽症状,不要直接去医院和诊所,而是打电话咨询。重要的事再说一遍,先打电话咨询家庭医生。通过电话问诊,绝大部分感冒患者,包括新冠轻症患者,都被家庭医生直接挡在了家中。

 

德国人为什么放任上千名轻症患者不管,打发他们回家?

 

回头看看国内这两个月的经历,整个疫情发展中,什么东西杀人最厉害?

 

不是病毒本身,也不是短缺的口罩,而是医疗资源挤兑。

 

一旦所有人都涌进医院,不仅互相感染,更严重的问题是,医疗系统崩溃后,病重的人无法得到治疗,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这时死亡率就会飙升。

 

在这件事上,德国和世界上的其他国家都比中国更有应对优势,因为新冠疫情就像狼来了,他们从一月份开始,就知道它要来了。

 

德国人在这一点上,认识得很清醒。

 




03

 

德国抗击疫情的重大策略调整,这其中有一位灵魂人物,就是号称德国“钟南山”的病毒学专家Christian Drosten。

 

他是SARS和新冠病毒方面全球最顶级的专家,是SARS病毒的联合发现者,是全球第一个发明新冠病毒快速检测方法的人。

 


插一句题外话,我最近真的有点被他圈粉。德国科学家有一种近乎无情的理性,又酷又拽,不跟你谈情怀,也不跟你谈“你觉得”还是“我觉得”。Drosten教授在所有访谈中都表现出了学者特有的专业和极致冷静,德语好的朋友,建议你们去看他在ZDF的电视访谈,还有在NDR的录音访谈节目。

 

在意大利沦陷后,疫情刚开始在德国蔓延,这个时候Drosten教授就在电视访谈里说过:

想要完全遏制疫情的传播,这不是我们现在要讨论的问题。(他的言下之意是,现在为时已晚,面对“大流行病”,这是不切实际的想法)争论我们有多少口罩库存,医院有多少病房?这也不是我们现在要讨论的问题。我们现在要讨论的问题是持久战,是如何大范围内和病毒共存,如何能够最大限度的拖延,减缓病毒传播的速度,至少要拖到夏天。

要拖到夏天的意思不是说病毒到了夏天就自己死了,而是说夏天得普通流感的人少,可以大大缓解医院的压力。

 

这一番话,从一开始就给德国的抗疫策略定下了基调。

 

也正是因为他在国际上独一无二的专业地位,他才敢说这样的话。

 

虽然德国也有一部分人表示不满,但是德国民众总体的反应并不是特别激烈。只要不出现医疗资源挤兑,重症会得到相应的治疗,轻症能自愈,照着这种策略走下去,德国人是不怎么慌的。

 

从德国比其他国家低很多的死亡率来看,这个策略目前还是比较有效的。

 

德国的感染人数很多,但是死亡率却很低

 

从这个角度来说,德国人似乎才是“抄作业”的高手,因为他们get到了作业的精髓,从一开始就避坑成功,只要没有医疗资源挤兑,医护人员不被感染,国民不过度恐慌,一切就不会太糟。

 

最近德国开始采用去麦当劳买外卖的那种drive-in方式,为疑似患者做病毒检测。从头到尾,疑似病人待在自己车里,不接触任何医务人员,这进一步减轻了诊所的压力,避免医护人员感染。


 



04


再来说说欧洲里面“抄作业”最认真的意大利。

 

凭良心说,意大利政府从一开始就很重视新冠病毒,第一个宣布“政府紧急”状态,欧洲第一个切断航班,第一个模仿“火神山”(虽然是帐篷,有总比没有好),欧洲唯一一个下令“封城”,甚至“封国”。

 

结果,意大利的形势越来越糟,感染人数飙升,死亡率也非常高,ICU病房里甚至不得不开始讨论先放弃年老的病人,太惨烈了。

 

为什么意大利政府采用了这么多措施,结果却更加恶化?对于一个欧洲发达国家来说,这种结果令人无法接受。

 

不是咱们的措施不好,而是他们没有get到真正的lessons learned。

 

一开始我也不理解为什么意大利一手好牌打得稀烂,但是在对比了德国的应对策略后,我突然有点茅塞顿开的感觉。

 

想要借用别人家的药方,你得需要有和别人一样的体质才行。

 

当一个政府通过大量宣传,对待病毒要最高级别严正以待,这当然会提高国民的自我防护意识,这很好,但是,这同时也一定会引起国民的恐慌。

 

国内的疫情爆发初期,也出现了恐慌,湖北地区医疗资源挤兑,成千上万的人在医院候诊室连夜排队十几个小时,还是轮不上床位,后来国家出手了,全国各地的医疗队开过去,解放军叔叔也来了,火神山赶快建起来,造汽车的企业改造口罩了,海外华人也行动起来,清空了全世界的药房。

 

我们用十几亿人的举国之力,注意:是亿万中国人一起的努力,才能勉强力挽狂澜,扭转形势,把民心逐渐安定下来。

 

意大利想全面参考中国的解题思路,结果进行到一半才发现:卧槽!为什么这些措施在意大利落地,得到的效果完全不一样呢?

 

意大利民众紧张了,恐慌也产生了,但是欧洲各国的体制和国情,注定了他们没有“力挽狂澜”的能力。

 

后来的发展大家都知道了,意大利民众上街抗议封城要自由,医疗系统受到冲击接近瘫痪,监狱发生了暴动,超市被抢购一空,恐慌程度超过了二战时期。

 

再后来,死亡率开始飙升……

 

国内疫情爆发初期走过的那些弯路,医院爆满,超市卖空,人心惶惶,弃城逃跑,所有这些坑,意大利都一头扎进去了。

 

这一切,一定程度上,都是民众大规模恐慌而政府无力扭转带来的雪崩效应。

 

前几天我在网上看到一句话:雪崩之前,每一片雪花都在勇闯天涯。

 

这句话有点莫名的讽刺感,用来形容疫情爆发下欧洲的各种乱象,却又再合适不过了。

 

再来说说德国。

 

用我们外企的话来说,中国面对疫情考虑的是problem solving(解决问题),而德国人考虑的是damage control (降低伤害)。

 

如果是外企做方案的话,一般都会评估方案A和方案B,他们的优缺点各是什么,然后从民生,经济,国力和性价比等方面去给方案评估,列个表格打个分,最后选择最优解。

 

你看,这就是德国人做事的方法。

 

这里面没有情怀,没有奉献,只有纯理性的分析和综合考量。

 

你说,那到底哪种好?

 

是中国那样不计一切的付出,还是德国这样“冷酷”地采用最优解?

 

我觉得,这两者根本没办法放在一起比较。

 

任何脱离了国情的政策讨论,都是没有多大意义的。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假设我们能把时间拨回两个月前,把德国人这一套策略搬去中国,我觉得肯定也不好使,因为两国之间的国情差别太大了,这里暂时不展开说了。


 



05

 

很多瓜友看到这里,可能要问,说到底就是歪果仁的自由散漫害了他们呗,平时优越的皿煮制度是不是这个时候使不上劲儿?

 

我觉得除了制度,国力,医疗体系这些客观原因,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国民不一样。

 

虽然大家都有七情六欲,都怕死。但是人与人终究是不同的。

 

歪果仁面对病毒的反应,有点出乎我们意料。这里面并不只是如何对待病毒的问题,它其实也反映了一个价值排序的问题。

 

我们中国人可能特别追求平平安安,一家人齐齐整整就好。我们常说,好死不如赖活着。但是同时,我们中国人大部分都很有大局观,这是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带来的,也是我们5000年历史里一直贯穿的。

 

因为这两个根深蒂固的价值观,我们中国人才会平时看似贪生怕死,关键的时候却又能舍身取义。国家一声令下,全体家里蹲。不管多难,多憋屈,十几亿人就这么把自己关在了家里。用欧洲人的眼光来看,这简直是世界奇迹。

 

歪果仁可能不这么排序。

 

也许意大利人看来,你限制他自由,他会感到痛苦,不自由,毋宁死。让他在家里困守两个月,他宁愿去医院走一遭。

 

对于德国人来说,个人的独立思考,个人的隐私和生活质量,对他们来说比什么都重要。德国人任何情况下都想自主决定和支配他的生活方式。这一点,即使病毒来了,也不会改变。我管你是钟南山还是火神山,我是不是要被送上山,还是得我自己决定。

 

所以,德国政府想要禁止1000人以上的大型活动,都十分困难,居然还要再三呼吁。很多民众会想,原来我的生活里有足球,现在你取消大型活动,打乱了我的生活,我就不乐意。

 

德国人能这么淡定,还有一个原因是他们心里还有一种天然的安全感。这种安全感是大环境给的,是这些年德国相对平稳的社会环境和富足的生活水平给予的。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有一种“这世界总不会变得太坏”的笃定感。管他外面的世界风风雨雨,回到家关起门来还是岁月静好。抱着这份安全感,他们不爱存钱,也不爱买房。抱着这份安全感,即使病毒到了家门口,他们也不太容易恐慌。


 



06

 

我最近常常想起我以前高中的班主任,她是个非常爱操心的中年妇女,有的时候我们班成绩不好的时候,她总是看着我们,一边摇头,一边语重心长地说。

 

这些题目不都复习过了吗?怎么还考不好呀?

 

不知为什么,看到欧洲各国的疫情,这个时候我总是想起她。

 

我和很多瓜友一样,一开始看到歪果仁的各种迷操作,也想问,这些歪果仁到底在搞什么?真的让人好捉急。

 

经过这段时间在欧洲经历疫情的发展,我有了一些不同的想法。

 

他们不是不会抄作业,是抄不了,

 

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中国拿的是政治加生物的综合卷。而德国人考的是数学概率论,附加题是体育。意大利人考的可能是艺术专业。

 

科目都不相同,怎么抄呀?


 



07

 

大家还记得这张图吗?

 


这张图特别好地体现了近两个月来国内人民坐过山车的过程。

 

一次次看到希望,一次次又遇到新的难题坠入谷底,这一路磕磕碰碰,跌跌爬爬,全国人民一起摸着石头过河。

 

那些谷底可能是物资紧缺,医护人员无助的呐喊;也可能是医院爆满,武汉那些无法住院的人的绝望。那些波峰可能是万城驰援一地的医疗队的孤勇,也可能是10天不分昼夜建造火神山的奇迹。

 

你看,这是我们中国人抗击病毒留下的轨迹,每一次堕入低谷时,都有人站出来,用尽洪荒之力,力挽狂澜。

 

实事求是,不吹不黑地说,德国甚至欧洲接下来的疫情发展肯定不会是一个有波峰和波谷跌宕起伏的正弦波。因为在德国人的策略里,从来没有打算力挽狂澜。面对已经爆发的疫情,他们不打算去做螳臂挡车的徒劳。在我看来,德国接下来的抗疫轨迹可能更像是高空跳伞,主要目标是在坠落过程中不先把自己吓死,最后尽量能软着陆,让自己不受重伤。

 

如果我仿照我们抗疫的正弦波,也给德国人的疫情发展画一条曲线的话,那大概会是这个样子:

 


我也不希望这张图变成现实

 



08

 

最后,怕被误读,再多说两句。

 

国情不同,国民不同,中国的硬核作业,注定了欧洲的国家抄不了。

 

像我这样同时体会着国内和国外形势的海外华人,对比了歪果仁现在经历的一切,我才恍然大悟,过去的近两个月里,中国打了一场多么艰难的战役。

 

谨以此文,献给每一个齐心协力“闷”死病毒的同胞,每一个拼命往国内寄物资的海外侨胞,还有每一个彻夜奋战的医务,警察,政府,军队,服务业等各行各业的普通人。

 

是你们,给世界留下了一份别人永远抄不了的硬核作业。

 








梁漱溟纪念特别讲演 《金陵刻经处》新书分享会 | 《谢辰生口述》新书分享会 | 杜春媚对话郭海平 | 千古聚讼《兰亭序》| 对话舒国治 | 对话叶兆言 | 周文重大使讲演 | 五作家文学冷餐会 博物馆史对话 | 晚年柳诒徵 | 程章灿谈胡小石 | 民国知识人 王笛《袍哥》新书分享会 | 黄盈盈:中国人的性、爱、婚 | 金光亿:人类学与文化遗产 | 叶圣陶孙女回忆姑苏叶氏文学世家 | 孙中兴谈爱情 | 长三角社会学论坛 | 生命科学与人类健康高峰论坛 | 胡翼青:大数据与人类未来 | 社会心理学会云南暑期班 杨国枢先生追思会 | 郑小悠:年羹尧之死 | 毕淑敏读者见面会 | 高欢藏品展特别活动 | 魏定熙《权力源自地位》新书对话会 | 2018共读南京之《南京城市史》中国首部书店话剧 | 四姝昆曲雅集 | 徐新对话刘成 | 莫砺锋:开山大师兄 | 周琦教授品读百年越南 福克《两性》新书分享会 | 社会学十位长江学者聚首贵阳 | 你所不知道的金庸 文心雅韵:中国传统人文之美系列讲演 | 谷岳南京分享会 | 谢宇教授系列讲演 | 对话:林语堂与中国文化精神 | 周志文《论语讲析》新书分享会 | “双十一”消费魔咒特别论坛 | 王阳明逝世490周年特别论坛 | 茶叶:中国与世界 | 大学教授对话著名作家:中小学作文改怎么写? | 文学名刊主编南京见面会 | 《放下心中的尺子——庄子哲学五十讲》| 青年作家费滢《东课楼经变》新书分享会 | 仰之弥高:20世纪中国画八大家特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