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钛媒体
最新鲜犀利的商业见闻,最国际视野的前沿技术,最不常见的独家猛料。钛媒体(www.tmtpost.com),网罗天下创新事,一个创新者最爱聚集的地方。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浪科技  ·  【#TikTok通知美国用户暂停服务#】#T ... ·  昨天  
新浪科技  ·  【#外国人的小红书规则怪谈# ... ·  3 天前  
新浪科技  ·  【#支付宝回应重大bug##支付宝重大bug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钛媒体

我们体验了一下帅帅的“空中作画”,未来美术师也许都这么画

钛媒体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17-08-19 13:07

正文

钛媒体 TMTPost.com

|科技引领新经济|


艺术和科学一样,从来都没有一个『最终形态』,当我们有需求,想更好、更深层次的进行视觉的表达和交流时,我们就会不断地寻找更新、更高维度的媒介。


钛媒体作者 ︳胡痴儿


钛媒体注:你曾经在几种表面、介质上画过画儿?你能想象在空气中作画吗?


如今,硬科技已经可以让每个人实现空中绘画了。那么,借助一款VR头盔,何以让绘画者突破平面媒介作画?这里是科技发烧友、非著名“画家”胡痴儿亲身体验并录制的通过VR技术“空中作画”、“屏上作画”的视频实录,授权钛媒体独家发布。


强烈推荐点击观看上述体验视频身临其境,我们真切感受到了科技和艺术的无缝融合;而更多的是这位技术发烧友对于艺术形态、人类表达方式的思考。


以下是“胡痴儿”同学的体验手记:




我小时候去看画展,看到梵高的《星空》,那么绚烂的视觉元素,我那时经常就幻想——如果能进入他的画中,那该是多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


所以我一直特别想进入那些艺术家们的脑子里看一看,看看他们脑子里都有些什么?


但是每次都特别失望,因为我只能站在一个视角下、透过一个狭小的“窗户”——这个平面的四方的画框死死地限制住了他想表达的东西和我想看的东西,可能在那些艺术家脑中那么立体生动的形象,到了纸上就被压扁成二维的了。


从古至今的画家们,一直希望通过视觉来和观众交流、表达他们的想法。


几千几万年来,他们都在寻找一种东西,那就是“表面”,从山洞岩壁的表面到竹简、羊皮纸的表面,从纸张的表面到 iPad 屏幕,在上面写字画画、拍照片、录视频……然而这些都是平面的。


然而,我们的想法和创意其实有着更高的维度,几万年来,我们都被这个二维的固定的焦平面给限死了。


艺术和科学一样,从来都没有一个“最终形态”,当我们有需求,想更好、更深层次的进行视觉的表达和交流时,我们就会不断地寻找更新、更高维度的媒介。


对于艺术家来说,未来,新媒介的迭代将由技术来改变。



突破平面媒介的空间绘画


在平面上,笔在纸上滑动能走出二维的轨迹,而光在空气中划过,却能留下三维的轨迹。


那么,艺术家有没有想过,你可以用光在空气中作画呢?


在空中作画,事实上实现了“从单一视角到多角度”的创作,这种创作方式完全改变了我的大脑。以前,我的大脑中只有某个角度的画面,这种画面往往很平很单薄,现在我画出来的东西出现在了各个角度,其实对我大脑是一个升级,我大脑中开始慢慢浮现起一个整个三维空间中的画面。


抬起胳膊,观看者就可以进入绘画者的奇妙脑海了。


【笔触】


第一次捡起“画笔”的时候,我感觉之前学了那么多年的美术,白学了的感觉,得重新开始学习画画。


你可以看到我的双手带到VR中,成了两个点——右手变成了画笔,左手变成了画板。


右手好像握住了一支铅笔一样,用不同的力度按下去,线条就会有不同透明度、粗细的层次变化,这种变化会随着我呼吸的起伏……而渐强、渐弱。


就像你用中锋侧锋不同角度的运笔,你能感觉画笔拉出来的丝带随着我的意识变化着流动着,我的想象力、思绪流动到哪里就画到哪里……可惜我的姿态不够优雅,不然这就成了丝带舞表演了。


【从二维到三维】


空中作画,还可以把我们画的东西旋转过来。这时你会发现,绘画不再是一个单一维度的平面的东西了。


传统绘画常会说“这个靠右一点”、“那个靠上一点”——这就是一种平面的空间关系;而现在到了这里,画面元素会跑到你的头顶,跑到你的胯下,跑到你的背后,离你或近或远……


以往我们在绘图板上画画的时候,笔刷只有X-Y轴的二维平面的方向,而在这里,我有上下左右前后东南西北……所有的空间的铁门突然打开了,我朝着四面八方挥舞着双手~


它不再是一个扁平单薄的东西,而是一个体块,站在你面前,用Volumetric rendering 体积渲染的方式填充了这里的一块空间。



在无限空间中自由创作


【透视失效】


我们的视网膜是弧面的,然后结合各种深度感知,让我们脑海中能形成立体的画面,然而我们却好像已经习惯了平面的媒介。我当年在画画的时候,老师叫我『头垂直地对着画板』不要动,不然画出来透视就不对了。


所以,平面限制了我的思维,我的很多想法都被死死的压缩在了平面上,更可怕的是我们的身体限制了画板的大小,因为人眼和画板之间会产生透视,导致我们画的角度和观赏的角度不在一个视角上,画面很容易变形。


我们真的花了很多年学习绘画,大把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了研究透视法上,艺考前三四年刻苦练习“怎么把现实中的三维空间投影到一个二维的平面上?”,紧接着四年大学苦修 3DS Max 和Maya……它们有着很长很长的学习曲线……为什么这么难学!?因为研究如何把三维投影到二维上本身就是浪费时间!


然而我站到这里的时候,一切都失效了,我们不用去想透视法,没有透视法的束缚,我可以很直接很自然地在这里画起来,更自然更直接地接触到我的心我的脑,才能更好地表达我的思想、我的情绪。


【没有构图的限制】


在传统的绘画当中,美术老师教育我们“在这些景色中取一个画框,这个画框就是你的窗户”,然后我们用一张全开的画纸画在全开的画板上,有的甚至没有这样的条件,常见的是4开甚至8开,而手绘板和 iPad pro 那就更小了。


这样非常受限,我们要构思怎么构图,稍不留神,画面就出去了,画面的边界其实框住了我们的想象力。


我们都知道在PS等平面绘图工具中,当你想描绘细节的时候,你可以放大画面,而在这里,放大画面,你相当于把自己变小了,进入到一个更大的空间中去了。


在这样一个空间里,我有一个无限的可缩放的画布(infinitely scalable canvas),放大缩小是没有限制的,我可以说:整个空间都是我的画布,无边无际,而唯一的限制是你的想象力——呵呵,其实是我电脑的内存和GPU。


【自由作画】


在空中作画,我感到自己是自由的,不受到画幅的限制。


在这个宽广得望不到边界的空间中,我可以在这个空间的任何地方作画。我可以很“自我”,遵循自己内心做自己想要的艺术,完全不在乎外面怎么看我,他们觉得我在这里很“傻X”、“发疯”“发癫”......我都无所谓。


因为,这里是我的创造空间,没人可以进来!


【无限空间】


你们有没有感觉作画的过程有一点像滑稽演员表演拉扯一根看不见的绳子,无论是放大缩小还是位移(见上述视频中演示的移动)。


我现在把刚才画的那朵花放大了,大到把我包围,让我身处其中,这时候我对尺度的感受很强烈,视觉上真是很有冲击力,感觉身处的世界很宏伟,感到自己的渺小。


让人深刻地感受到一花一世界——那么小朵花,刚才还能被我抓在手上,现在却能把我包含其中。


然而,我还能无限的画下去,就像电影Inception中,梦境也是一层一层的嵌套,当然嵌套得越多越不稳定。



成为自己作品的一部分


【尺度】


当我们在平面上画一颗树的时候,你是不知道它是大是小的,只能通过和刻画其他物体的相对大小来比较。在这种情况下,人和画面之间的关系就被丢失了,这棵树多大、那个恐龙多大,这样的尺度只存在于我的想象中,我们看见一头恐龙,它只有手机屏幕那么大,看见一只巨人,它只有电脑屏幕那么大……随着平面媒介接触得越多,记忆中对于尺度的感觉,好像丢失了!?


而现在在这里我能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它的尺度,我现在画的东西,它们就和在我想象中一样大,感受到我和物体之间、画面之间的关系。


【人与画的关系】


在以往,人与画的关系就是——隔着一张画纸,画纸上的东西像是在一个二次元的平面世界中一样,你把手腕支撑在画板上滑动着笔尖。


而现在,我不再是以一个客观的、上帝视角置身画外,而是一个主观体验的“身在此画中”的感觉——我扭动着手腕、扭动着手臂、扭动着腰……我的全身都参与到了我的创作过程中来了,我怎样看世界怎样和世界交互?就怎样在这里创造新世界。


空间好像抵抗着重力一样被冻结了,那些视觉元素就好像很生动、很鲜活地漂浮在我的周围,和我对话一样,我能够深刻地感到——我被我的作品给包围了,我感觉我自己进入了我的画面,我感觉我成为了我的作品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种体验……让我很感动~


而你作为观众,和我一样深处“画”中,直接来感受我创造的视觉元素。


【关注表达本身】


所以我的思考是:我们是不是应该,把更多的时间花在表达自己脑海中的想法、表达自己心中的情感上?而不是研究怎么样把东西画得有立体感、有空间感、有层次感。


毕竟,后者只是绘画的技法、是手段,因为你脑海中真正想要表达的东西——你脑海中有什么、想表达什么——这些内容才是最重要的。


今天,很多三维美术师仍然用着二维的屏幕画着脑海中三维的东西,今天的导演编剧依然试图在平面上画分镜头脚本去演示怎么实拍一个三维空间,这会使得这种表达变得单薄,所以你们也可以尝试一下在这样一个VR空间中创作,也许能够帮助你更好的表达。

微信推送太少,下个钛媒体App更及时了解这个新奇世界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购买《2017年全球创投市场第二季度季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