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水木文摘
清华学子创办,新媒体第一文摘,中国人的心灵读本,每日精选好文。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Kindle电子书库  ·  2025年Kindle超简单越狱方法泄露!支 ... ·  2 天前  
夜听  ·  睡前一段话丨不忘初心 ·  18 小时前  
深夜书屋  ·  内地很少能见到的一本近代史神作! ·  昨天  
无锡博报生活  ·  🥩🥚🦐🥜🥟🥕🥬......刷屏了! ·  3 天前  
无锡博报生活  ·  🥩🥚🦐🥜🥟🥕🥬......刷屏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水木文摘

每天静读一本书

水木文摘  · 公众号  · 美文  · 2019-06-06 22:30

正文

查看图书解读稿全文

请扫描上方二维码,点击“每日读书”菜单


水木君说:

晚上好,亲爱的朋友。今天要给大家解读的书是《白说》。



《白说》

作者:白岩松


点击下方音频,放下手机

听水木君为你解读这本书

点击音频,边听边读



他是一位非常淘气的小男孩,出生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的草原上,在他8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整个家庭只剩妈妈拖着他和哥哥,靠着很低的工资过日子。


由于贪玩,小时候的学习成绩很差,一次,因为他的考试成绩在全班倒数第二,他一气之下,竟偷偷把张贴的成绩榜撕了。


他的“杰作”很快被班主任知道了,没想到,班主任却鼓励他说:“你撕掉名次榜,说明你有上进心,你一定会把学习搞上去的!”


他有些不相信:老师,我成绩这么差,能行吗?班主任说:“只要努力,命运总会来敲门的!”


这次谈话对他鼓励很大,自此,他变成了一位爱学习的好孩子。


随着年龄的增长,贫寒的家境磨砺了他吃苦耐劳、敢于面对挑战的性格,他的成绩渐渐跟了上来,高三那年,为了更快的提高成绩,他把所有的课本都装订起来。


历史书订了600多页,地理书订了700多页,而语文书订了1000多页。然后,他每天保证看30页的书,持之以恒,终于考上了大学。


大学毕业后,他正赶上大学生自主择业,要想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只能靠自己, 他相信生活中有B面,但他更相信生活中也有A面,只要努力,命运总会来敲门的。


通过自己的努力,他为自己赢来了一个机会,中央电视台要开辟一个“东方时空”栏目,让他前去试镜,由于平时的积累,他一次性通过了面试,成功入驻东方时空栏目。



自此,央视每晚的新闻联播便有了一个深刻而不呆板、活泼而不媚俗的节目主持人。


他的名字叫白岩松。随着“东方时空”的成功,白岩松也渐渐被观众所熟知,接着他又主持“子夜”、“焦点访谈”、“新闻1+1”等栏目,获得了很多荣誉称号。


2015年时,白岩松又出了一本书,叫作《白说》,在书的代序上,白岩松写道:“我姓白,所以这本书叫《白说》。


其实,不管我姓什么,这本书都叫《白说》,我没有开微博,也没有开微信,只能确定这本书里的话,是我说的。”


这本书一共收录了21篇演讲,涵盖了读书、沟通、人生、梦想等多个领域,接下来,让我们一同听一听白岩松温暖而有力度的“白说”。



人生:活着不是非赢即输


伦敦奥运会的口号是“影响一代人”。在记者招待会上,有人提问:“体育如何影响一代人?”


伦敦奥组委的一位官员回答:“体育教会孩子们如何去赢。”稍稍停顿了一下,这位官员又接着说:“同时,体育教会孩子们如何体面并且有尊严地输。”


这位伦敦奥组委官员说的话,引发了我们的很多思考,其实,仔细想想,在我们的人生中,谁躲得开失败?谁躲开挫折?


可是从小到大,我们都没有接受过挫折与失败的教育,不够体面且有尊严地面对失败,成功又有什么意义?


所以,白岩松说: “漂亮的失败是另一种成功。”


他多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他的每一部作品几乎都被奉进世界电影史,他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被誉为“当世界都以为电影已经老去的时候,这部电影则证明,电影刚刚被发明。”


他叫李安,他说自己一直是个失败者。李安第一个失败的身份是:儿子,从小李安就没有表现出父亲所期望的胸怀和担当。失败的儿子当了十年,李安又迎来他第二个失败的身份:学生,他两次高考落榜。


接着从大学毕业后,在家赋闲了六年,这就迎来了他的第三个失败的身份:


丈夫,一个震惊世界影坛的大人物,在毕业后整整六年的时间里,洗衣做饭带孩子,老婆要下班时,就和儿子规规矩矩地坐在沙发上,等待“英雄的猎人妈妈带着猎物回家。”



对一个男人来说,这几年的时光是怎么过来的?没有机会,没有电影可拍,在美国闯荡了很长时间,到处是可以撞的南墙。


于是,回台湾找机会,就是那次回台湾,他看到了《卧虎藏龙》的剧本,为他未来的成功做好了铺垫。


白岩松说: “挫折与失败原本就是变革的机会,任何失败都有可能是上帝对你的一种提醒,让你静下来,改变原来的路径。


要知道,人在胜利的时候是不必做决定的,但在失败的时候要做决定,失败往往是成功的开始,人的一生要经历很多的关口,而在这些关口所做出的的抉择,往往会影响命运的走向。”


在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上,白岩松看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很多纪念品上都写着“Keep calm and carry on”。后来有个在英国的朋友给他讲了一段故事:


二战期间,纳粹德国空袭英国,英国政府秘密印制了三百万张海报,上面写着“Keep calm and carry on”,翻译成中文就是“保持冷静,继续前行”。


一旦城市沦陷,政府就会将这些海报悄悄散布在民间。在这句话的提示下,哪怕国亡,有共同的信念支撑着,也不会倒下。


白岩松说: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面临着无数的挑战和烦恼,只要守住“保持冷静,继续前行”这条底线,我们就能拥有足够的动力,在失败与挫折中迎接挑战。


成功与失败都不那么重要,“保持冷静,继续前行”才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


就如史铁生所说:人生不过如此而已,重要的是你为他人留下什么,你死后,带不走你所谓的成功,但若能收获他人真诚的泪水,那么,这些珍珠般的水滴将折射出你辉煌的一生。


所以,活着,不是非赢即输。



读书: 学会读书,找到自身价值


《奇葩说》上有一期的辩论很精彩,以至于被网友评为“神仙打架”,那一期的辩题是:你是否支持知识共享?


两方辩手辩论得很激烈,其中一方辩手詹青云在开杠环节说到:近现代物理学的大厦已经落成,剩下的工作就是装饰。


但是立刻遭到了另一方辩手陈铭的反驳:对方刚才说热力学的时候,说开尔文说,这个大厦已经落成了。


但还有后半句话被她掩盖了,那半句话是,近现代物理大厦的上空还有两朵乌云,这两朵乌云就是后来打破权威的量子力学和相对论。


这段辩论内容来源于曹天元的《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这本书,詹青云想以此来说明如果大家只汲取开尔文当时的知识,那么就永远不会出现量子力学和相对论。


如果陈铭不是博览群书,如果他不记得这句完整的话,那么这次开杠就崩盘了,但正是这个关键时刻的灵光乍现,陈铭绝地反击赢得了胜利。


世上有一个词叫做“功不唐捐”——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未来某个时刻给你回报。


很多时候,我们读书,都会选择与自己脾气相投的,自己喜欢的,跟自己水平接近的,但是这样,我们就失去了自我挑战的机会。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读书呢?


白岩松告诉我们: 阅读图书,首先要筛选出高于你的作品,你要仰视它,然后去攀登。


最重要的一点是,喜欢你不喜欢的,适应你不适应的,打开自己,试着体会和接纳那些不同的声音。


谁一开始就喜欢读枯燥的东西呢?不会。但是,白岩松告诉我们可以这样读书:


开始的时候,我们喜欢看武侠小说,看着看着就开始对历史感兴趣,然后开始看历史书,接着又从历史往外扩展,开始喜欢物理,大量阅读和物理有关的书……这就是开卷有益,也就是阅读的品质得到升华。


这样读书就进入了第二个阶段,读书的品质上升,我们慢慢开始知道什么样的语言是好的,也想要尝试去写。到了这个阶段,我们的心开始跟书碰撞,它替你释放,替你表达,同时也在塑造着你。


在美国有家很有名的网络公司叫:37signals,有人就问过这家公司的创始人贾森·弗里德:如果你面试了几个候选人,他们都非常不错,但你只能选择一个入职,你会选择哪一个?


贾森·弗里德给出的答案是:雇那个读很多书会写作的人。因为不管是推销员还是程序员,他们的读书和写作技巧会让他们比别人更出色。


季羡林说:“天下第一大好事,还是读书。”一般人不懂享受,罗振宇却发扬光大了,他用生命告诉我们读书到底有多好:



读书,就是和一切过往雄杰秉烛夜谈,是另一个时空里的人写给我们的信,是把别人的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储备,等到下一次机会来临时,你也可以畅快“奶后”吐真言。


这就引出了阅读的第三层意味:通过与别人对话,读别人的故事,也跟自己对话,丰富自己的人生。


白岩松说他的人生能够走到今天,是成千上万本书的共同作用,但其中有四本书对他的影响最大。


第一本书就是《新华字典》,如果没有《新华字典》他就不会认识那么多的字,看那么多的书;


第二本书就是《朦胧诗选》,读诗歌教会了白岩松不能只看到外在有用的东西,也要汲取很多无用的东西,无用为大用,阅读的作用在于打动自己,引发共鸣,继而塑造出完美的自己。


第三本书就是唐明浩写的《曾国藩》,这本书给他的启示是:重要的不是生活本身,而是面对人生的态度,乐观的人一定比悲观的人走得更远,走得更好。


最后一本书就是老子的《道德经》,这本书里告诉他: 无私为大私,杯满则溢,走到一定的时候要敢于清零。


阅读就像一段旅程,不是每一段旅程都要从头开始,也不是每一段旅程都要一直走到终点。真正的阅读,它帮你打开世界,带你走出狭隘的空间;


它能与你的情绪产生共鸣,陪伴你度过一段时光,让你品味出无用为大用的乐趣;它还能带你面对内心,面对人性,面对生命。


最后,白岩松说,我们读书读的是什么?读鲁迅、周作人,还是傅雷、梅里美?其实,都不是,我们读所有的书,最终目的都是读到自己。



沟通:世界不是非黑即白


知乎上有人问:人生最重要的加分项是什么?


点赞最多的回答只有三个字:会说话。 会说话,就等于掌握了最直击人心的语言力量。


就像罗振宇说的,职场,或者说是当代社会,最重要的能力是会沟通、会说话。如果你不沟通,拒绝袒露你的信息,不管有多能干,你最后都会混得一败涂地。你没有沟通能力,你其他能力都归零。


既然沟通能力这么重要,那么,我们怎么做才能提高这项能力?


柏拉图说:“谁会讲故事谁就拥有世界”。


所以,白岩松说,要提高沟通能力,首先,要学会讲一个好故事。


有一个老盲人坐在路边乞讨,他的面前放了一块纸板,上面写着:“我是个盲人,请你帮帮我。”然而人来人往,大部分的人只瞄了一眼就匆匆离开,没人停下脚步。


后来,有个女孩停下来,她拿起老盲人的纸板,把“我是个盲人,请你帮帮我”画了大叉,然后重新写了一段话。随后奇迹发生了,经过的路人,都纷纷掏出钱来。


女孩到底使了什么魔法?原来,她只是把“我是个盲人,请你帮帮我”,改成了:“这真是美好的一天,可惜我看不见”。


两者的差别在哪里?前者是讲道理,一种科学的逻辑,后者是讲故事,带着情感和温度,触动人心。


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同样的笑话,有的人讲就特别好笑,有的人讲就不好笑;同样的故事,有的人讲就特好听,有的人讲就不好听,这是为什么?讲好一个故事的核心是什么?



白岩松说,要讲好一个故事的第一准则是:逻辑,一个好的故事要有逻辑,要站在受众的角度上去思考,而不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上去讲;


一个好故事,从内容层面看,有了人和人性、悬念和逻辑,还有第二个准则,细节,无论讲什么样的故事,首先考虑人物,其次寻找细节。


假如给你一个故事,怎么才能在最短的时间里,用最恰当的语言把人抓住?


这就涉及讲故事的第三个准则——节奏,节奏就是“合理布局”,如何将你所拥有的素材合理分配,让故事讲得更精彩。


说好一个故事,其实是有套路的,只要把握好逻辑、细节和节奏,照着执行,就能讲好一个故事。


接着,白岩松说,其次, 要提高沟通能力,就要提高情商。


社会发展到了越来越在意情商的时期,我们一般喜欢用“态度”一词来诠释情商,在遇到问题时,如果你的情商高,带着爱,带着温暖走到他的身边,就会化解很多矛盾。


就像公共汽车上你踩了人家一脚,尽管你踩的很重,但你情商高,会说话,态度还好,道歉也很真诚,别人再疼也就忍了。


戴尔·卡耐基说: “一个人的成功,15%来自于他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影响,85%靠他与别人沟通相处的方式方法上。”


所以,白岩松说,世界不是非黑即白,要学会沟通,就要学会讲好一个故事,提高情商。



白岩松:五个十年,皮囊寻心


1968年,白岩松出生了,那一年马丁·路德金遇刺,尽管他倒下了,但是“我有一个梦想”这句话却真正站起来了。


1978年,白岩松十岁,那一年他的爷爷去世了,而在两年前他的父亲也去世了,所以,只剩下母亲带着他和哥哥一起生活。虽然十岁,但“梦想”对他来说,依然是一个非常陌生的词汇。


1988年,白岩松二十岁,他从边疆小城市来到北京,成为一名大学生,他拥有了改变命运,实现梦想的机会。


1998年,白岩松三十岁,已经成为中央电视台的一名新闻节目主持人,更重要的是,他已经成为一个孩子的父亲,他开始明白自己所做的很多事情不仅要考虑自己,还要考虑孩子的未来。


2008年,白岩松四十岁,他觉得自己非常幸运,在这四十年里,他从一个根本不可能有梦想的边远小城的孩子,变成了一个可以在全人类欢聚的节日里,分享并传播这种快乐的人。



2018年,白岩松五十岁,他说他要努力去做一个老头,不懒惰,不妥协,依然要有精神生活,依然要有好奇心,依然愿意为年轻人遮风避雨。


作家蔡崇达说:“创立服装品牌‘名堂’,是为了人们的内心去找皮囊,包裹和保护自己,这是人跟庸俗生活对抗的第一层盔甲。”


这个世界变幻无常,让人应接不暇,人生或许就是一具皮囊,打包携带心的羁旅。在白岩松过往的五十年里,他一直不停地用心将皮囊照亮,实现自己的梦想。


就像白岩松在《白说》中说的:20写给30岁,是春天写给夏天的情书;但50岁写给60岁,就是夏末写给秋天的喃喃自语。


20年后再写,是一个人躺在床上写给全世界;而现在所写的,是从全世界回到自己的床上、一顿饭、自己的家人,然后,将光阴的故事,白说给你听。




今天的学习就到这里了。对于这个栏目,如果你有什么建议意见,欢迎搜索关注我的公众号“水木文摘”,在文章的留言区跟我互动。我会挑选最优质的留言,每期送出一本好书。


如果你喜欢今天的这本书,点击下方图片,可以直接购买。晚安!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