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MBA智库
MBA智库专业中文经管门户网站,专注经济管理人士能力提升,分享经济管理知识分享,打造经理人职业生活圈。旗下拥有百科、资讯、文档、商学院、培训等频道。下载MBA智库百科APP,做经管知识达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开发者全社区  ·  恒大歌舞团团长嫁人了 ·  15 小时前  
APPSO  ·  DeepSeek 逼急 Gemini ... ·  昨天  
小众软件  ·  另外两件事[250205] ·  昨天  
小众软件  ·  另外两件事[250204]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MBA智库

面试官:“如何在1分钟内要到我的微信?”他一句话,直接被录用!

MBA智库  · 公众号  ·  · 2024-08-29 12:18

正文

文/读者沐晴 编辑 MB A智库琉琉

前阵子,有博主发帖,分享自己的求职经历。


他应聘的是销售岗,很幸运地进入了终面。


面对HR的提问,他对答如流,胜券在握。


可就在快要结束时,面试官突然出了个难题:


“如果我要你们在1分钟之内要到我的微信,你们会怎么做?”


博主 一听,傻眼了,支支 吾吾地说: “如果方便,可以加一下微信吗?


面试官笑着摇了摇头。


而同场面试的其他人是怎么回答的呢?


一个女孩想了想,试探性地问:


“入职后‍‍,因为工作的关系,需要 对接,我们可否加一下微信?


面试官无动于衷。


另一个戴眼镜的小伙子,灵机一动,笑着说:


“您加下我微信,我给您发个红包。


他说完,现场出现了一些窸窸窣窣的议论声。


紧接着,最后一位男士说:


“我认识一位业内有名的猎头,手上有许多不错的人脉资源,方便的话我加下您微信,我将他的名片推给您,您也许会需要。”


后来,博主听说,是最后这位男士拿到了offer。


博主的经历,让我想起了罗振宇分享的一个案例。



当年,他公司的数据云服务一直都放在阿里云。


一天,华为找上门,试图说服他把云服务转到华为去。


罗振宇听后,不为所动,觉得没必要折腾。


当天晚上,他又收到了华为销售人员陈盈霖的邮件。


打开一看,竟然瞬间心动,恨不能立马合作。


只见邮件里写道:


1.听说您要做企业知识服务,我们在自己服务的客户里面精挑细选,为您挑选到了适合的客户,并且做了对方的工作,可立即签约。


2.不要有压力和顾虑,这个和我们华为云与你们的数据服务没有关系。


3.我们会在您最需要的时候,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发现了吗?


不管是面试成功的男士,还是这个打动罗振宇的销售,他们都做了同一件事。


那就是站在对方的角度,为对方提供了价值,进而达成了自己的目的。


戴维・迈尔斯在《社会心理学》中说: “社交的本质就是各取所需。


不管是找工作,还是建立关系,资源置换才是关键。


说白了,就是拿你有的,换你想要的。


而你有的,必须先是别人想要的。

0 1

有个叫布鲁斯的男人,是某电气公司的副总裁。

工作风格上,他喜欢单打独斗,多少有点不合群。

这不,副总裁的位置刚坐了半年,就被人挤对走了。

为了谋生,布鲁斯开始四处找工作。

在同学的介绍下,他认识了一个芝加哥大学的老教授,还经常参加教授的学术论坛。

一次小组讨论中,布鲁斯谈起他对金融投资和企业管理的见解,非常专业。

在座的一位投资人听后,很是钦佩。


几天后,这人便联系布鲁斯,将自己名下的一家公司交给他管理。

结果不出一年,布鲁斯就令这家公司利润翻倍。

而他自己,也正式被邀请成为企业的合伙人。

这个故事,源自社会学家霍曼斯的著作《破圈》。

在书里,霍曼斯还有个经典理论—— 社会交换理论

意思是,人际关系是交换关系,哪怕泛泛之交,也需要给对方一个联系我们的理由。


这看似很功利,却是不争的事实。


毕竟,只有你有用,才能吸引来“有用”的人。


永远记住,自身价值,才是你简历里最打动人的部分。


再讲一个故事。


网友@小文,大学毕业后考编上岸,成了一名基层服务人员。


她主要负责社会事务,也就是再就业、社保、文教这方面的工作。


经过几年的工作积累,小文掌握了不少关于就业的政策和办法。


去年,她为了和异地工作的老公结婚,就辞去了这份工作。


本以为去了新地方工作不好找,不承想她竟然顺利竞聘到一家咨询公司。


小文感慨说:“真正的‘铁饭碗’,其实是自己的本事,本事可以走到哪带到哪。”


找工作也好,搭人脉也罢,你总得让别人因为选择了你而有更多的收获。


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里说: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以互惠为原则的。


一个人的价值,决定着他在别人眼里的位置,也决定着社会对他的态度。


所以,不要去追一匹马,而要用追马的时间去种草。


待到春暖花开时,自然会有一匹匹骏马任你挑选。


0 2

《读者》杂志中有一句话道尽了社交的实质:


“没有平起平坐的资本,任何社交都无法换来有用的人脉。”


面试时的面试官,职场中的上司,创业中的合作伙伴……都不会平白无故地帮你


如果被选中,一定是你身上具备了对方看种的某种特质。


具体来说怎么做呢?


不妨看看下面的故事。


网友@侠哥,原本是一名大厂的程序员,薪资待遇都很可观。


但有一阵,他忽然干够了老本行,就想下海闯一闯。


于是便辞职,和朋友做起了游戏开发。


但他一没资源二没渠道,游戏上线后迟迟推广不出去,启动资金很快被烧光了。


紧接着,他看网红赚钱,又入局做起了网络直播。


因为不熟悉流量规则,他的直播间带不来任何收益。


就这样,他前前后后折腾了三年,赔光了所有积蓄。


一天,有位前辈提醒他,你最擅长的就是写代码,去做擅长的事不好吗?


侠哥听后,觉得很在理,就又杀回互联网行业写编码。


因为能力出众,不到五年,他就晋升为技术总监。


一位资深HR说过,跨界混搭的都是半瓶子水,厉害的人都注重精细分工。


人没必要样样精通,但有必要打造自己的长板优势,具备核心竞争力。


提升个人价值,是最关键也是最首要的一步。


那具备了核心价值,怎么放大自己的能力呢?



一位高管讲过一个故事。


一次,他带领的团队刚刚完成了一个新品发布,大家拼得很辛苦,工作完成得很棒。


但他太忙了,对下属们免不了有照顾不周的地方。


就在他犯愁的时候,一位产品经理告诉他,自己已经帮他拟好了群发邮件。


只要他同意随时就能发下去。


这邮件的内容不是别的,就是表达对同事们的感谢、关怀和鼓励。


高管听后,很触动,非常庆幸自己有这么一名下属。


千万别以为,这位产品经理是在巴结谄媚,他做的,是老职场人都懂的——向上管理,向下兼容。


此外,还有一点不能忽视。


想想开头的故事,那位男士要微信的思路是什么呢?


对,利他思维。


早在很多年前,稻盛和夫就指出:利他,是最根本的生财之道。


别只顾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换位思考一下,从别人的视角出发,你能看见更多的出路。


商业顾问刘润,有个做餐饮的朋友。


虽然餐饮业竞争激烈,但这位朋友却把事业做得风生水起。


当别人忙着抢顾客,压价竞争时,这位朋友把目光投向了那些高档连锁餐厅。


他发现,这些餐厅的大厨们经常忙不过来,特别是那些耗时耗力的菜。


于是,他做起了给高端餐厅的送菜服务,专门做那些工序复杂的菜,像红烧肉、糖醋小排、狮子头等。


这样他就能为那些餐厅省去大量的人工和时间成本,而他则从为客户省掉的钱中抽成一点。


他为客户省了钱,也为自己赚到了钱。

社会学家罗伯特曾说,生意场上,最优策略是“一报还一报”。

利他思维的本质,是基于一个人的品行与观察力。

也只有这种高质量的互惠关系,才能经得住时间考验。

0 3

我有 个朋友,是人力部门的老资历。


他说,判断一个人能不能用就三点:


第一,看这个人面对突如其来的业务,第一反应是什么,这体现了他的专业性;


第二,看这个人对底层的陌生人是什么态度,比如服务员什么的,这体现了他的品质;


第三,问自己“如果我和这个人一起出差,飞机误点了,我愿意和这个人在候机室待几个小时吗?”这体现了他的魅力,也就是人际关系。


一直以来,关于职场,关于竞聘,网上都有不少段子。


怎么提醒领导拉链开了,怎么让一头重800千克的牛走过承重700千克的桥……


不少人吐槽这种问题毫无意义,或者说,这些奇葩提问,也没有标准答案。


然而,面试官想了解的,并不是那个所谓的正确答案。


而是人在作答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仪态、思维、品行和价值。


如果你的表现,刚刚对准了面试官的需求,那么恭喜你,你遇到了你的伯乐。


但有个前提,先成为千里马,才能遇到伯乐。


与朋友们共勉。

-THE END-


● 作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