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投稿:[email protected]
连续三期的臻彩未来大咖谈,我们听三位外籍专家分别从不同角度讲述了OCTA这一眼底影像新秀的临床及科研应用进展,着实令我们眼界大开。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鉴于OCTA在技术原理方面的局限性,我们不可能单靠OCTA来诊断疾病,而必须将其与众多传统的眼底影像模式有机结合才能获得最完整的诊断信息,进而正确指导治疗。在前不久的海德堡中国20周年庆典大会上,来自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的王敏教授通过大量精彩的病例向我们展示了融入多模式影像平台的OCTA所带来的诊断优势。
王敏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眼科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 科医院眼底内科主任,国内著名眼底病和神经眼科疾病专家。曾先后在美国迈阿密大学Bascom Palmer眼科医院、美国旧金山Smith-Kettlewell眼科研究所、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Beckman眼科中心、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眼科学习和工作。
从事眼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二十余年,擅长黄斑疾病、视网膜血管性疾病、遗传性视网膜病、神经眼科疾病和青光眼的诊治,擅长利用各种先进影像学技术对眼底病和神经眼科疾病进行诊治和研究。
目前担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神经眼科学组委员、上海医学会眼科分会神经眼科学组副组长、中国微循环学会眼微循环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糖尿病学专业委员会糖尿病眼病学组副组长,《中华眼科杂志》编委,《中华眼底病杂志》、《中华实验眼科杂志》、《Journal of Neuro-ophthalmology》审稿人,国际临床视觉电生理协会(ISCEV)会员、美国眼科学会(AAO)会员、美国眼科和视觉科学学会(ARVO)会员。
敬请大家观看王敏教授的演讲视频,身临其境地感受一下海德堡多模式影像的独特魅力~
小编整理笔记如下,供大家参考:
首先,王教授带我们回顾了OCTA的基本原理及其临床优势——通过对眼底同一位置多次OCT断层扫描之间的反射信号变化进行分析来确定血管的位置,并经过软件处理呈现出冠状面的血管影像。OCTA具有无创、快速、可分层的优势而得以迅速推广。
不同品牌的OCTA设备在技术和功能方面有所不同。海德堡OCTA采用全频谱概率算法,可以获得更高的图像对比度;高密度的扫描使其分辨率高达6μm,可以清晰观察视网膜毛细血管细节;而海德堡的高轴向分辨率实现了视网膜血管网的4层精细分层,对于糖网等疾病早期的观察分析有明显优势。
更重要的是,海德堡OCTA不是孤立的影像模式,而是被有机地融入到多模式影像平台之中,在同一台设备上可以实现OCTA与其他众多模式之间的对位联合分析,从而使我们的临床诊断更有信心。
之后王教授主要通过展示分析以下诸多疾病的完整影像学资料,深入地阐述了OCTA联合多模式影像的巨大临床价值。对于不同类型的疾病而言,不同的影像模式分别可以向我们提供哪些有价值的诊断信息呢?根据王教授的讲座,小编简单归纳总结了一下:
1.
湿性AMD:
通过结构OCT可以了解到病变进展程度,是否存在积液(活动性);而通过OCTA可以清晰观察到CNV的形态和层次,明确其分型以便进一步指导治疗。两者联合在部分情况下可以替代传统造影检查。
2. PCV
:
结构OCT可以观察到陡峭的PED 和“双线征”;ICGA可以清晰观察到Polyps和BVN以确诊;OCTA检查部分患者可以清晰显示Polyps,BVN显示更清晰。
3.
中浆:
炫彩图像清晰显示水肿的范围和RPE损伤的部位;结构OCT可了解水肿的程度;FFA可见渗漏点和荧光池染;OCTA在渗漏点对应处附近可见局部脉络膜毛细血管扩张。
4. RAP
:
ICGA造影早期可见视网膜和脉络膜血管的异常吻合;结构OCT可见从视网膜到脉络膜的病变进展;OCTA可以观察到柱状的视网膜血管与脉络膜血管的吻合血流信号。
5. Mac-Tel
:
FFA可见典型的黄斑旁毛细血管扩张和血管瘤,晚期渗漏明显;炫彩成像可清晰显示颞侧黄斑旁绿反射信号增强、血管瘤和渗出;OCTA可见浅层、中层、深层毛细血管不同程度的扩张、血管瘤和无灌注区。
6.
深层视网膜毛细血管缺血:
炫彩成像可见病灶处呈边界清晰的暗绿色区域;结构OCT可见病灶处内核层与内、外丛状层的两个交界面反射信号明显增强;OCTA则可以明确显示出病灶部位的深层毛细血管闭塞。
7.
糖网:
在病变早期OCTA即可分层显示出中层和深层毛细血管丛的较小无灌注区和微动脉瘤;而炫彩成像可清晰显示出黄斑水肿、硬性渗出等结构改变;FFA则可以观察到周边广泛区域的病变情况。
8. BRVO
:
FFA可见血管形态改变、广泛存在的无灌注区;炫彩成像则可以观察到出血、水肿、棉绒斑等更多的结构变化;OCTA除了可以无创快速了解眼底灌注情况,还可以随访黄斑拱环血管的形态变化。
9. Stargardt
病:
自发荧光成像可见特征性的萎缩区;结构OCT可见黄斑区RPE萎缩,光感受器细胞丢失,神经上皮层明显变薄;正是由于这种萎缩,OCTA的脉络膜层可以清晰透见脉络膜血管,后者也有一定程度的萎缩。
10.
脉络膜骨瘤:
结构OCT可见肿瘤组织明显隆起,其中存在明显的钙化;自发荧光成像可以观察到病灶处RPE严重受损;OCTA可以清晰显示瘤体的血供(固有血管)和继发的CNV,后者在Anti-VEGF治疗后会有萎缩。
最后小结一下:
更多最新眼底影像进展,敬请持续关注臻彩未来大咖谈系列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