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欧商业评论
“思维力成就决策力”,《中欧商业评论》依托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强大的资源优势,以最深入和前瞻性的触角,透析瞬息万变的商业世界,为中国企业提供最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案,并提升中国商业精英的思维力、决策力、领导力,被誉为 “商业决策必读物“。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FT中文网  ·  华尔街的中国股错失恐惧症已开始 ·  昨天  
北大纵横  ·  别再和深圳的商圈一个样了 ·  1 周前  
北大纵横  ·  别再和深圳的商圈一个样了 ·  1 周前  
FT中文网  ·  穿越时空 ...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欧商业评论

别怕拖延症!你可以把它变成一种战术

中欧商业评论  · 公众号  · 商业  · 2016-08-23 11:55

正文

编者按

对于拖延症患者而言,准备开始完成一项工作/任务时,他们先要花大量的时间整(da)理(nao)思(fang)路(yang);接着心里开始着急,手上却不紧不慢;直到截止时间逼近,才真正紧张起来,在最短的时间逼出最高效的自己。所以,没有患上拖延症的人,大概是体会不到拖延症患者在截止时间前一秒完成任务时百感交集的心情了。

文 / 本刊编辑 陈燕


一般而言,无论是在工作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不停地在赶,赶路、赶任务、赶产品,我们一直在与时间赛跑。


小时候在学校,老师教育要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完不成就会受到惩罚。长大之后到社会,领导要求按时完成工作,完不成工资奖金就会受到影响。


然而,总有一群人,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比如deadline前一天),总会找各种各样的理由在拖延。在deadline到来之前,我们总是抓住一切机会去做其他的事情,以逃避即将到来的终极考验,并还不忘宽慰自己:“我还有很多时间”、“明天一定开始做”、“在压力状态下,我会更有效率”,云云……


这些人在deadline到来之前总是充满着蜜汁自信。这种情况,在一直被严格管束、突然有一天获得充分自主权的时候,会经常出现,并且总是出现得让人猝不及防。因为潜意识里总是有种想法,事情最终是不会被搞砸的,但也不会完成得很好。


这种症状被叫做“拖延症”,该词最初亮相于爱德华·霍尔在1542年出版的书中。其症状表现为,患者通常会对开始或完成任务的决定感到焦虑,却仍将把所计划执行的任务推迟到稍后的时间。



当我们在拖延的时候,我们都在想些什么?


当然了,那些不拖延的人,是永远都理解不了拖延症患者的脑子里,究竟在想些什么,他们觉得,拖延这么无意义的事情,却依然有这么多人爱它、克服不了它。在他们看来,这真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


其实,拖延症患者的大脑和没有拖延症的人的大脑是不同的。为了研究这一点,国外有位叫蒂姆·尔班的博主(他自己是一位严重的拖延症患者),特地找了一个核磁共振实验室,对自己和另一位被证实为没有拖延症的人的大脑进行了扫描。


结果对比发现,在拖延症患者的大脑中,比没有拖延症的人的大脑,多了一只叫做即时满足的猴子(Instant Gratification Monkey)。对拖延者来说,有这只猴子就意味着,在事情发生之前一切都挺好的。


没有拖延症的人VS拖延症患者


在理性想要做出理性决策的时候,这只猴子就开始不断地冒出新奇的想法,比如: “听说哪里又开了家新餐厅?”, “不知道宝宝的离婚官司进行得怎样了?去刷个微博看看”,“算了,干脆来听点音乐吧”……这只猴子完完全全是活在当下的,它没有对过去的记忆,也没有对未来的认知。它关心的只有两件事情:简单和快乐。


在满足这两件事情的时候,我们就开始做很多没有意义的事情,正因为这些事情没有意义,我们往往会感到内疚、焦虑、自我憎恨等负面情绪。对于应该完成的事情和任务,在非常临近截止期的时候,一只叫做恐惧的怪兽就开始觉醒了,这是让猴子唯一感到害怕的东西。


当恐惧怪兽从冬眠中醒来的时候,就是猴子被吓跑了的时候,也就是理性开始掌控思维的时候。


“告诉我,告诉我,有什么事是做完了的?”


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就是著名的拖延症患者之一。作为一个英俊聪明的高贵青年,他任性地放纵了自己的“懒散,整天抑郁不乐,胸无成竹的没个主意。简直像个白日梦迷。”如果不从文学角度,仅从性格这一点来看,如果他再果断决绝一些,其复仇的计划就能大功告成,也不会把自己的性命搭进去。而正由于这样的拖延性格,才造就了《哈姆雷特》这部伟大的戏剧。


除了哈姆雷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画家达芬奇,更是一位拖延癌的“晚期患者”。在他传世的画作中,有三分之二都是未完成画稿,而在完成的三分之一中,诸如知名画作《蒙娜丽莎》就画了16年,而《最后的晚餐》光构思就构思了15年的时间。其在拖延症患者圈内已经成了典型案例,“告诉我,告诉我,有什么事是做完了的?”这句话正是达芬奇的自我心声。


知名文豪维克多·雨果也是拖延症患者。为了把自己的精力集中在写作上面,他甚至让管家把自己的衣物全都藏起来,赤身裸体地进行写作,避免在写作的时候被外出的想法分心。


把拖延症转变成一种战术


“今日事,今日毕,留到明日更着急。”这句俗语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做事果断、迅速行动在抢占先机上就胜了一筹。不过,拖延症也是一种奇怪的症候,大多数患者都想要解决、但往往鲜有成功案例。


据称九成以上的严重拖延症患者这辈子都很难完全克服拖延症。但这么多“患有”拖延症的名人依然成就了自我,他们是如何把拖延症转变成一种战术?


虽然在一幅画上,达芬奇往往都要花上15年,甚至更多的时间,但在这段时间内,他一直坚持对于光学方面的研究,这些研究对于他伟大作品在光线上所取得的造诣必不可少。


他们并非完全没有计划,而是有着自己的想法和坚持。在所谓的“拖延”过程中,他们其实是在实践自己的完美主义,一直在思考着任务本身,不断地尝试从各个方面对目标任务进行优化,从而使任务完成度和完美度都达到最高。


很多拖延症“患者”都希望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克服拖延这个坏毛病,比如给自己列出长长计划清单,比如不穿衣服地写作……但这样带来的心理压力是巨大的。


不如试着把拖延的过程转变成思考和完善的过程,这样一来,拖延症不再只产生单纯的负面效应,不再会让人感到焦虑从而产生逃避的情绪,使最后的结果变得更加完美与妥帖。


 

附赠彩蛋:拖延症之歌


所以,你中枪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