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清华同衡规划播报
专业视角的规划资讯传播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曲线猎手  ·  2月14日:大V盘前策略合集【杭拆路披萨店、 ... ·  6 小时前  
唐史主任司马迁  ·  盘中富贵了一把,等看A股收盘后港股怎么走。 ... ·  15 小时前  
投研圣剑午盘  ·  调仓换股! ·  18 小时前  
投研圣剑午盘  ·  调仓换股! ·  18 小时前  
51好读  ›  专栏  ›  清华同衡规划播报

谭纵波:资源定价的旅游小镇开发建设——泸沽湖风景区规划案例

清华同衡规划播报  · 公众号  ·  · 2017-09-01 17:46

正文

在2017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管理与产业创新”分论坛上,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副主任谭纵波教授 以“资源定价的旅游小镇开发建设——泸沽湖风景区规划案例”为题作报告,探索了如何能让我国旅游发展从依赖有限的自然资源、历史文化资源中跳出来,建立不同的旅游服务层级以接待不同的游客的发展方式。


我们在做风景区规划的过程中发现, 小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依托,如果做的好,它本身就可以变成旅游目的地 。泸沽湖风景区规划和我们现在所说的特色小镇思路建设基本上是吻合的,只是当时官方还没有正式提出特色小镇这一说法。


背景

我国旅游业非常有意思,看这个图大家就可以发现。图上柱状图是旅游人数,折线图是旅游总消费资金,红色、黄色代表城镇,绿色代表乡村,下部是面积图,表示人均消费。从图中可以发现 “双增、一不变” “双增”指旅游人口总量和旅游消费总量是快速增长的 。这里还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在2010年的时候发生了一个反转,2010年之前是农村旅游人口多,虽然人均消费比较低,但到了2011年发生了反转,城镇旅游人口增多且增长非常快。这是从大概过去20年的官方旅游统计数据里面可以读出来的状况。从这张图上看到两个总量增长比较快,但是人均消费发展比较缓慢,这意味着我国的旅游业严重依赖增量发展。所以 “一不变”是指人均消费是不变的,只是人数增加了 ,这是我国过去20年旅游业的基本状态。

我们国家旅游靠什么? 我国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大类 ,按照2003年《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的分类标准分为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历史文物古迹等多类。但实际上到底我们国家的旅游资源中上述类型各占多少?坦率的说我没有找到一个比较权威的统计数据,凭我自己比较直观的感觉来说,我把它们归纳成两类,一类是地理依赖或者叫资源依赖景观,以自然风光为主,比如说山川、河流、草原等,泰山、黄山、九寨沟等都是这一类的。另一类我把它称之为时间依赖或者叫历史文化依赖景观,比如说北京的故宫、长城等,人文景观是和我们几百年、上千年的人文历史联系在一起的,这是我国非常重要的特色。



这就会形成一个非常大的矛盾,这些资源无论是依赖自然资源还是依赖历史文化资源,都是有限的,不可能说人多了,需求多了,就马上增加供给。 例如右图的壶口瀑布,到了高峰时期,你会发现其实很危险,缺少保护措施,只有一点栏杆和绳索,这样的情况安全怎么保障?万一脚一滑掉下去,估计自己上来的可能性不大。

但是,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我们所熟知的美国的快餐文化,无论是迪士尼还是环球影城,它们并没有什么依赖,只要有交通设施,有客源,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任何一个角落,包括在我们国家的香港、上海都可以做得很好。它依赖的是什么?依赖的是快餐式的影视文化。这是我国考虑特色小镇的时候,或者是考虑发展旅游小镇的时候和美国完全不一样的情况。

刚才讲到,在我们做泸沽湖风景区的时候还没有特色小镇的官方说法,但是不等于说没有这方面的动向。实际上从2016年初,从《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颁布开始,到 《 “十三五”规划纲要》,再到7月份住建部和发改委、财政部发布《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指出到2020年培育一千个特色小镇,直到去年十月份正式公布了127个特色小镇。我们可以看到, 在特色小镇中旅游发展型占到50%左右 ,是非常大的比例,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图中可以看到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历史文化型,旅游和历史文化是依赖与被依赖的关系,也是和旅游密不可分的。这样算的话,旅游型加历史文化型在特色小镇里面占了绝大部分。



至少在第一批127个特色小镇里,旅游变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我今天也想从这个角度和大家分享一下, 在特色小镇在建设过程中,怎么去发挥小镇在发展旅游业过程中的优势,避免由于旅游业对小镇所带来的冲击


案例

我将要和大家分享的案例,原来的小镇规模非常小,连小镇都到不了,就是一个比较小规模的原始聚落。有没有可能从自然或者是资源依赖、历史文化依赖的圈子里面跳出来?我觉得这是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一个比较重要的部分。


泸沽湖风景区保护与发展总体规划


从丽江到泸沽湖直线距离只有110公里,陆路距离217公里,而且路非常不好走。规划范围167.6平方公里,横跨了云南和四川两个省,大部分在云南,北边还有一部分在四川,大约100多平方公里。


整个景区的范围不是很大,但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泸沽湖是一个少数民族地区,里面有摩梭人。 摩梭人并不是一个单独的民族,而是被归到纳西族里。当地大概1.7万人里,有约40%是摩梭人,他们还维持了一部分传统的生活和生产方式,这就是我们面对的主要对象。当地原本有一定的旅游基础,只是这个旅游基础和临近的玉龙雪山和丽江相比较而言,游客的数量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上。说明什么?说明它一方面基础比较弱,另一方面有很强的旅游开发潜力。


但是这里问题就出现了,它有两大非常珍贵的资源,但这两大珍贵的资源都非常脆弱。 一是泸沽湖本身 ,它是一个高山湖泊,平均深约40米,最深处约90米。当地年降水量在一千毫米左右,但是它的蒸发量也有700毫米,所以水体的交换速度是非常慢的,我们大致做了一下测算,水体每交换一次要30到50年,也就是说一旦污染,几乎没有挽回的希望。我们知道滇池就是这样一个反例,治理了很多年还是没有治好。所以说这里不允许被污染, 没有先污染、后治理的机会


二是摩梭人 ,他们最主要的核心是他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尤其是社会组织方式,具体一点就是他们的家庭组织方式是母系社会。但是现在被外界炒作成走婚,把这种婚姻形式变成一种猎奇的对象,这是非常不可取的。还有当地宣传里有一些口号我本人也是不认同的,或者认为这种宣传是有问题的。比如说宣传泸沽湖为摩梭族女儿国,其实并不是女儿国,女性和男性是一样多的,只是女性在家庭里面、在经济支配上起主导地位,仅此而已。他们的婚姻形式都是派生出来的,是完全依附于财产的传承和家庭组织关系之上的。他们的传统能够维持到今天非常不容易,非常脆弱。特别是最近几十年,包括计划生育政策在内,影响很大。


旅游开发给泸沽湖本身和摩梭人的生活方式这两方面都带来了严重的现实的冲击。 比如说有很多资源分配按户来分配,而摩梭人通常是一个大家庭,小则八九口人,多则三十多人。因为资源按户分,他们纷纷成立小家庭,再加上计划生育政策、结婚登记等因素的影响,她们现在小家庭化倾向非常严重。另一个现在我们能够看到的房子全部不是原来的村落,都是为了旅游开发新建在泸沽湖旁的,没有任何的污水处理设施,虽然现在正在修一条污水截留管,但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办?首先要确立我们的 价值导向或者是目标 ,有三点:

1

母系社会无论是作为社会研究的样本也好,或者是历史的传承也好,希望能够 延续 下去。

2

泸沽湖本身,必须 严格控制污染源的产生 ,保护好全球少有的尚未污染的高原湖泊。

3

一定要发展旅游 ,将当地打造成国际一流的文化休闲旅游胜地。


怎么做这个事情?我们首先在战略层面上有一些思考。


第一,保护是第一位的,要秉承保护优先、空间拓展的原则。 这两个重要的资源如果不保护下来,就像说不管后面有多少零,前面没有那个“一”一样都是没有用的。“一”就是这两个资源。


第二就是空间实在太小 ,他们只有几千人,湖面只有几十平方公里,容纳不了这么多游客,不能按照一种比较粗放的方式开展旅游活动,怎么办?我们就要想办法拓展空间,决定采取分层接待、资源定价的方式。现在好像只要买一张门票大家就都一样,无论消费多少都是一样的,这违背了市场经济的规律。我们希望能够按照资源去划定不同的接待方式。来者都是客,但是根据不同的消费,参观游览的项目是不一样的。


第三就是利益共享、协同管理。 对于当地村民来讲,现状分配很不均衡,靠湖边盖一栋房子马上每年几十万、上百万的收入就有了,但是不靠湖边的摩梭人家庭一分钱没有,只能到湖边来打工。怎么去分配这件事情?这实际上是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核心。


像照相机这种产品的定位有一个非常明显的规律,就是旗舰品种一定是卖的最贵的,把所有能够用的开发技术全部投上去,但是它的销量一定是最少的。因为他所面对的是很单一的、专业的、很窄的客户群。如果只面向这个客户群的话没法赚钱,肯定会赔本,很快就会破产。那他们采取的办法是什么?就是 逐级下放技术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