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静塾文化
中国最大最权威的NLP实用心理学培训机构,华人世界国际NLP大师,中国NLP导师之父,开创了NLP第三排序——系统动力派。畅销书籍《重塑心灵》、《简快身心积极疗法》(上、下)、《李中莹亲子关系全面技巧》、《爱上双人舞》。
51好读  ›  专栏  ›  静塾文化

最高级的素养,从好好说话开始

静塾文化  · 公众号  · 心理学  · 2017-07-30 19:01

正文


曾在知乎上看到一个话题:


语言暴力对一个人伤害有多大?


其中,有位网友的描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网友称自己在语言暴力环境下长大,而施暴者是奶奶。


从小,他多是和奶奶一起生活。因性格比较内向,小时候胆小不敢跟小朋友一起玩丢手帕,奶奶就说“你这个人怎么这么阴阳怪气,死气沉沉的!”


一点小事没做好,奶奶就会有一堆数落,例如“你说你有什么用!找个东西找不到,你是不是眼瞎!”等等。


这位网友表示,语言暴力的环境,对他造成了很深的影响,导致他一直很自卑,并有情感表达障碍,而且对人际关系敏感,很难轻易信任他人。


这样的故事,其实我们身边并不少见。


很多人,远远没有意识到语言暴力的危害。在亲密的人之间,这种表现反而愈加明显。有人把“打是亲、骂是爱”当作旗帜。


可殊不知,这些无心或有意的语言暴力,常常带给人情感和精神上的双重创伤。


这个话题,让我不禁想到了曾经看过的一本书——《非暴力沟通》。


它让我知道,有时候语言暴力带来的创伤,甚至比肉体的伤害更让人痛苦。它教会了我用不带伤害的方式与人沟通、化解冲突。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非暴力沟通方式,到底是怎样的?




1
只讲事实,不轻易评价他人


这一点是非暴力沟通的第一个要素。


你是否发现,很多人也总是会下意识地想要评论别人,比如:


看到一个开着豪车的漂亮女性,他们也会想这个女的肯定是被包养的;


甚至一说到公务员,就觉得这是群不思进取的人,提前养老,内心鄙视之;


一看到有钱人,就会说这人肯定为富不仁......


类似这样的情况,已经成为了很多人的习惯。因此,当我们在与他人的沟通交流中,习惯性地做出评论时,我们经常不自知


比如,某大学班委组织了三次活动,但同学A都没有参加。


于是,班委就找他沟通,说A:“你这人怎么这样,一点不懂配合。”


也许,该班委说这话时,并没有批评对方的意思,他只想表达:“我最近组织了三次活动,每次你都说不能参加”。


但是,班委用了带有评价性的话语说,这就带上了自我的情绪。这样的表达方式,很容易让别人觉得在批评他,而产生逆反心理,从而使沟通陷入困境。


非暴力沟通给我们的生活提出了新的挑战,它要求我们区分观察和评论。


比如,当你身边有人发脾气,你可能会下意识地说“你的脾气可真暴躁”,而这是评论,不是你观察到的事实。


正如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所说:“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非暴力沟通中的第一要素“观察”,就是在提示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应该直接说出我们观察到的事实,而不是带有我们主观性的评价。




2
不带攻击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这是非暴力沟通的第二个要素。在这一要素中,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区分感受和想法,要能够真实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而非想法。


也许你会说,表达自己的感受不是很简单吗?


但事实上,绝大多数的人都不会表达自己的感受,往往我们表达的多数是我们的想法。


让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有一位女士,在婚后喜得千金,为了照顾家庭辞了工作。三口之家,日子过得有声有色,羡煞旁人。


但她的丈夫是一家公司的高管。忙起来的时候,到家常常已经深夜,第二天又早早出门。


两人连说句话的时间都没有,更别说一起出去玩了。


终于有一天,先生因为应酬,到家已近凌晨一点,妻子的情绪爆发了。她对丈夫说:“你把家当旅馆了!你心里到底还有没有这个家?


先生一听,脾气也上来了,他认为自己拼命挣钱,就是为了这个家,但妻子却丝毫不领情。


两人各不退步,大吵了一架。


注意到这个例子中的妻子,实际上她只是对于丈夫的时常晚归感到难过。但却通过不恰当的方式,带有攻击性的表达了自己的想法,而不是感受。


而这种想法,通常会给人一种你是在评论的感觉,容易让听者产生抵触情绪。


想法和感受的区别,主要在用词上。


当我们说“我觉得”,我们常常不是在表达感受,而是在表达想法。


例如,有时我们会说:“我觉得你不爱我”、“我真是个没用的人”、“你真可恶”,这些都是自己的想法。


那么这三句话用感受怎么来表达呢?


应该是“我很伤心”、“我很沮丧、“我有些烦躁”,伤心、沮丧、烦躁等等这些词汇便是在表达感受。


所以作者认为建立表达感受的词汇表很重要。




3
真诚地表达自己的需求


这是非暴力沟通的第三个要素。它告诉我们别人的行为可能会刺激我们,但并不是我们感受的根源,我们的感受源于自身。


批评和指责往往包含着期待的落空。对他人的批评,实际上也是自我需要未达到满足的一种表现。


例如,“你一点都不能理解我”,就包含了一种埋怨和指责的语气,这个时候,其实可以说,“我需要理解”。


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人们的反应常常是申辩或反击。反之,如果我们直接说出需要,其他人就较有可能作出积极的回应。


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假如你有一个生活习惯比较邋遢的老公。你这样对他说:“你怎么这么懒,老是把东西乱丢?把衣服放到该放的地方就那么难吗?”等等。


那么,老公的第一反应肯定是抵制,因为他认为你是在批评他,会使他产生逆反心理。


但假如你这样说:“我看到房间里到处堆满了衣服和杂物,这让我很不舒服。因为我喜欢干净整洁的环境,可不可以请你把房间整理一下呢?”


这样直接表达出自己的需求,老公作出积极回应的可能性反而会大大提高。


但不幸的是,生活中多数人并不习惯从需要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4
提出具体的要求


这是非暴力沟通的第四个要素,在表达观察、感受和需要之后,我们请求他人的帮助。


在我们提出请求的时候,内容越具体越好。如果我们的意思含糊不清,别人就难以了解我们到底想要什么。


例如,有一位丈夫想要经常能在家吃饭,于是他对妻子说:“我希望你能好好的做几顿饭。”


可以想见,妻子听到这话,也不知道丈夫要的到底是什么,因为这个请求不明确。


而如果丈夫这样说:“我希望每个星期有3天在家自己做饭吃,并且能做到两荤一素的搭配。”


妻子也就了解了丈夫的真正要求,也更容易作出积极的回应。


此外,在这一要素中,还要注意区分请求和命令


举个简单的例子:


A对B说:“我跟孤单,你今晚能陪我聊聊吗?”


B回答说:“我今天很累,如果你想今晚有人陪你,你去找其他人好不好?”


此时,如果A接着说:“你这人怎么这样,真自私!”


那么,他的提议实际上是命令,因为他并没有重视B休息的需要,而开始指责他。


也就是说,请求是答不答应取决于别人。请求没有得到满足时,提出请求的人如果批判或指责,那就是命令。如果想利用对方的内疚来达到目的,也是命令。



以上,就是非暴力沟通方式的四大要素。


当然,非暴力沟通的技能还有很多,掌握这些技能,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我们带着足够的耐心,慢慢练习。


其实,很多关系的冷淡、破裂,抑或是冲突,未必有多么严重而不可原谅的理由,很可能就是生活中一丁点的小事,却偏偏不能好好说话。


可以说,一个人能不能好好说话,也是ta有没有修养的最直接体现。


正如卢森堡博士所说,当我们褪去隐蔽的精神暴力,爱将自然流露。


参考书籍:马歇尔·卢森堡《非暴力沟通》

作者:小王子,不听乱世耳语,只看想要之景。




想成为一个“好好说话”的人,你需要一个帮你不断提升自我的成长词典。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成为《成长词典》会员,每天学习一个新概念,修炼自我。


Better me,Better life!我们等着你!


↓进入精读读友会,和读友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