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重构自己
无论你是陷入迷茫的大学生、还是初入职场的小白新人,「重构自己」将帮助你完成从职场小白到专家高手的进阶之路,学会自我管理、快速提升职场技能。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力资源管理  ·  同事被裁员后拿了80000补偿金,做完交接就 ... ·  昨天  
小小的python学习社  ·  “面试了一个45岁的程序员,他要月薪2万,我 ... ·  2 天前  
中国人力资源  ·  明确了!二次合同后公司不续签是否要赔2N?人 ... ·  2 天前  
插座APP  ·  2025年:思危、思远、思变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重构自己

掌握这1个小技巧,让你实现旋风式成长

重构自己  · 公众号  · 职场  · 2019-05-14 17:52

正文


大家好,我是 Taka ~


之前在 《如何利用晚上8:00—10:00的时间,拉开与别人的差距?》 这篇文章里,Taka 提到了一种自我提升的有效方法—— 复盘


很多同学看完文章表示,对于「如何复盘」这件事还有很多疑问,希望能给出具体的操作方法。


今天,Taka 就来给大家讲讲「复盘」的 正确打开方式


废话不多说,一起来看看吧!


什么是复盘?


之前的文章中提到过,「复盘」是围棋术语,本意是对弈者下完一盘棋之后,重新在棋盘上把对弈过程「摆」一遍,通过分析研讨,实现自己棋力的提升。


运用到 自我管理 上,「复盘」就是一种从自己过去的经验中进行学习的结构化方法。


这个概念有三个关键词:


一、自己


学习的途径有很多,按照来源,可以分成两类:


  • 向自己学习

  • 向他人学习


复盘就是一种 「向自己学习」 的主要方法。


也就是说,复盘的对象一般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复盘的内容,也应该以你自己的行为和感悟为主。


二、过去


复盘的事件应该是已经完成了的事件,还没开启或者正在进行的事情不需要复盘。


三、学习


复盘的目的是「学习」, 学习是为了更好地指导未来的行动


如果你没有从中收获新的知识、经验,让做事的能力有所提升,那么这个复盘就是无效的。


图片来源:Pinterest



复盘应该在什么时候做?


复盘很有效,但我们并不需要复盘做过的每件事。


对于刚开始做复盘的同学来说,给自己设置 1-3个复盘的关键节点 ,坚持做下去,其实就已经能让你的工作生活有很大的改善了。


根据 Taka 的经验,在下面几个时间节点,做复盘很有必要 :


一、下班前/晚上临睡前


下班前/临睡前,一天的工作/生活快要结束了,我们的精力也已经消耗得差不多了,再去做一些大块头的工作,其实效果并不好。


这个时候,就可以花 10-30分钟 的时间,对当天的工作生活做一个简单的复盘。


Taka 自己就是这样,在公司和家里都准备了一个本子,下班之前的10分钟复盘当天工作,临睡前的半小时复盘当天生活。


一开始不用写太多,可以依次回答这几个问题:


  • 我今天都做了哪些事?

  • 哪些是做得比较好的,有什么经验或者感悟吗?

  • 哪些是出现了问题的,应该怎么解决?

  • 明天做事的时候,我准备优化的部分是什么?

这个「小动作」的好处是,可以让我从忙碌的惯性中摆脱出来,思考自己的问题和改进方案,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情绪、想法和状态, 每天进步一点点


另外,这也是一个小小的「仪式」,帮我们给一天的工作/生活划上句点。坚持做两个星期,你会发现自己慢慢找到了做事的 节奏感 ,生活也会变得更从容。


二、完成一件新的事情之后


在接触之前没做过的事情时,比如刚进入一家新的公司,接触到新的业务,我们可以通过复盘 整理出做事的流程 ,提高效率。


举个简单的例子,排版。


Taka 刚工作的时候,排版排得很慢,因为总是会忘掉一些细节,这里字体颜色没调啊,这里行间距不对啊,预览之后再回去修改,反反复复几遍,最后心情都会很烦躁。


为了改变这种低效的状态,我给自己整理了一份「排版流程」,需要排版的时候,把这份流程调出来,一步一步操作就好。


整理的过程大概就花了15分钟吧,可是这之后,「排版」这件事就变得非常轻松,因为固定了流程,速度也越来越快,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图片来源:Pinterest


三、完成一件重要的事情之后


在完成了一项对自己意义重大的事情之后,比如考研,团队里的重要项目,或者一项有挑战的工作任务……趁热打铁做复盘,可以帮我们 把做事的过程内化成能力 ,提高自己的「经验值」。


因为在这些重要的事情上,我们的投入度很高,通常会有大量的体验和思考。对这些经历进行复盘,就相当于 用着差不多一样的资源 把一件能带给你巨大提升的事情做了两遍


你的收获也一定会是翻倍的。


四、结果没有达到预期的时候


二十几岁是人生的「试错期」,是我们探索世界和了解自己的阶段。


可是 Taka 觉得,很多所谓的试错,其实都是没有意义的,比如:只「努力」不思考,两次跌进同样的「坑」里。


不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做事方法,却期待得到不一样的结果,其实就是在做无效的努力,浪费自己的时间。


这个时候做复盘,反思这件事为什么没有达到预期,更好的做法是什么,可以帮我们从失败中学习,避开曾经掉过的坑。让「试错」变得有意义。


图片来源:Pinterest


如何做复盘?


下面是Taka 给大家整理出的「复盘实操手册」,不知道怎么做复盘的同学,按这个步骤一步一步来就对了。


你现在就可以拿出一张纸或者打开一个空白文档,「复盘」一件你最近完成的一件事:


一、回顾目标


我做这件事的目标是什么?想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二、评估结果


如果满分是100分的话,现在的结果可以打多少分?差在哪里?


三、分析原因


  • 我是怎么做这件事的?具体过程是什么?

  • 我在做事时的感受是怎样的?

  • 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

  • 哪个部分做得比较好,为什么?

  • 哪个部分做得不够好,为什么?


四、总结经验


  • 什么做法是可行的,是可以坚持做的?

  • 什么行为应该马上停止?

  • 在这件事上,我发现了什么规律?

  • 我的哪些固有认知和真实情况是有偏差的?

  • 还有什么感悟或者启发?


五、下一步行动


  • 我发现了哪些问题,应该怎么解决和避免?

  • 可以坚持做的事情,能不能把它流程化、标准化?

  • 下一次,如果想让结果提高10分,我该怎么做?


梳理完这些问题,你就完成了一个完整的复盘流程。


图片来源:Pinterest


其实,根据复盘内容的不同, 这些问题和步骤是可以灵活调整的 。但对于刚开始做复盘的同学,Taka 还是建议按照这个流程完整地过一遍,避免漏掉一些重要的环节。


等复盘做得得心应手了,再根据实际情况优化自己的复盘流程,制定自己的「复盘模版」。


其他注意事项


下面是几个复盘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一、别急着下结论


复盘里出现暂时解决不了的问题是很正常的事情,不要急着去下结论。


因为一个人短期的认知水平是不会有很大变化的,如果你现在就自圆其说地下了结论,这个问题就在你的意识里「关闭」掉了,不会引发你进一步的思考。


你要做的是把那个问题放在那里,然后定期问问自己,或者找人交流。 不断寻找更好的解决办法


Taka 有个做老师的朋友,她有一个小本子,专门记录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疑惑。等到开教研会、或者跟其他老师一起培训交流的时候,就把这些问题抛出来,跟大家一起探讨。总是会收获很多惊喜。


二、定期回顾复盘内容


复盘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定期回顾整理已经完成的复盘,可以让这些复盘 发挥「合力」 ,更好地帮助我们成长。


比如在周五快要下班的时候,你看自己这周五天的复盘,有三天都提到了沟通的问题,那你可能就需要提升下自己的沟通能力了。


Taka 有段时间写文章总觉得自己没什么提升,但又不知道问题到底出在了哪里,于是就去看了自己之前的文章复盘。


看完我发现,几乎每次的复盘都会提到「举例」这个问题,于是开始有意识地去搜集有趣的例子,素材库丰富了,写文章也会顺利很多。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