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年轻人的聚集地
此时,已经是晚上的十一点了。我躺在公司的折叠床上,刚刚醒来。
作为为数不多亮着灯的办公室,大厦保安走了进来:“你几点走?要关电梯了。” 我说,“嗯,马上就走了。”
上个月末,我们正式搬进了以前梦寐以求的高层写字楼。每天晚上透过落地窗,都能看到珠江新城逐渐亮起来的灯光。
忽然想起几年前,一群好朋友和我们约定好,要一起过上这样的生活。
但是,当我们终于认定了 WYN 这件事,逐渐靠近了理想里的生活时,有人却不再以此为目标,离开了我们。
今天,就和你讲一讲我们经历过的艰难时刻。
1
"我们的前景,并不能支撑所有人的理想"
from 老汤姆
两年前,我们租下的第一套办公室,是在学校附近两房两厅的公寓。我们把客厅和主人房各改成办公区,把小书房改成了会议室。饭厅算前台,厨房就是茶水间。
可是,当我们满意地将工作室评价为“温馨”时,却发生了一件小事。
一天,一个已经毕业一年的师兄来到了我们办公室面试。他穿着西装,胶着大背头,忐忑地拿着 5 份简历站在工作室的门前,等待传唤。
我礼貌地引导他进会议室,可他艰难地走过拥挤的客厅后,才突然扭头对我,“对不起,我不想面了。我今天来,是想找一份稳定的工作,我不知道你们公司是这样的状况,我玩不起。”
一开始,我们都觉得没关系,内心陶醉地想,“是这个人不适合我们而已,太怂了,不敢拼。”
后来一些人陆续毕业,我才发现,曾经一起出发的人也不得不离开我们了。原来我们不仅很难提供“加入我们会有前途”的信心,连“未来会有一个美好结局”的承诺也提供不了。
一毕业,合伙人 Joker 就成为了最早离开的人,去了遥远的英国念书;扬言要为我们出一本摄影集的 Gary 进了一家电器国企,有了一份稳定的薪水。
写出“两百万点击”的作者“炒蟹”觉得自己志不在此,决定专心念大学;擅长追热点的“王子越”为了“北京户口”,去了首都的一家出版社。
跟我们一起写过第一本书的 Jame、Ninety 还有丸尾同学,也分别去不同城市的大学读研深造...
这是我们新办公室还在装修的时候
去年,我特别记得,当时活动部的部长突然找我,语重心长地说:“不好意思,这两个月,我一直在说服父母想要留在这里工作。可是我解释不了我到在一家怎样的公司工作,我很痛苦,抱歉了。谢谢你们的照顾。”
那一刻,我就知道了,我们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厉害。友谊让我们走到一起,但是能让我们一直坚持的,一定是这件事的前景。
几个月后,活动部的夏 GD 会远赴伦敦;设计部的十七会到四大事务所当会计;行政部的Steven要回台湾服一年兵役;就连一开始就陪着我们的紫菜姑娘,也在申请梦想中的外国大学。
每次有人离开,我都会有些伤心。但我不能玻璃心,只能怪自己成长得太慢吧。
如果我们不能做得更好,大家又怎么在这里得到更高的成就感。又如何让他们活得更加的有尊严,有更好的生活。
我们终究要长大,终究要考虑更加现实的事情。大家不会因为一份友谊,因为曾经的亲密,而跟我们永远在一起。
不过好在,我们现在终于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办公室装修好之后
2
“我把准备用来结婚的钱,拿来给大家发工资了”
from 特区小胖
我还记得在今年的年初,公司组织全体员工到珠海举行年会。
看着新旧成员齐聚一堂竟然有 30 人,像以前学生社团,我重新想起大学时快乐的时光。而且我觉得,这些人一定能和我们做出更好的作品。
可是两个月过去,我却发现,我们的成绩并没有提高。有些文章质量下降了,有些产品的质量不够好,甚至我每晚还得留在公司,跟主编加班改稿到 12 点。
我隐隐觉得不对劲,但又觉得,大家才刚毕业,的确需要磨合需要适应工作。于是,我们继续尽力创造开心的工作环境,甚至常常掏出上个月的稿费,给大家买奶茶。
直到有一天,主编把我叫进办公室。他问:“这个月装修花了太多钱,广告商也没有准时付款,这个月可不可以一起凑点钱,凑够下个月的工资?”
我并没有当一回事,当年在大学时,我在学生社团没有预算的情况下,自己敢掏几千块凑钱做活动。
但主编透露了需要的金额后,读会计专业的我马上知道,如果不掏钱,下个月公司就破产了。
两个同事在认真工作
我马上拿准备结婚用的存款,交给了主编。
我很庆幸,自己存下了这一笔钱,能让我们有机会继续玩创业这个真实的游戏。不过这真的是我最后的机会了,下一次可能就拿不出这个钱。
而公司的真实问题,也终于暴露了出来。
人数并不会让我们把事情干好,每个人是不是在充分发挥价值,这个人适不适合我们的团队,公司的运营效率是不是太低,都是实实在在需要思考的问题。
我还是想给更多的时间,给大家一起成长,说不定通过更长时间的磨合,我们最终能够合作无间。可是我发现,根本就没有这样的时间,我们玩的是一场稍微大意就会输得很惨的真实游戏。
最后,我们做了一个创业以来最艰难的决定,第二天辞退了几个同事。
当我跟他们面谈,做出这个决定时,根本不敢正眼看着他们。因为,一想到当初他们带着满腔热情来到这里,就觉得很惭愧。
不过还是很开心,很快资金问题就解决了,我们又能活下去了。
这是 Blake 的办公室
3
“和亲密的人相处做事,其实才是最难的”
from blake
一个印象深刻的场景是,小学三年级,我和朋友一起去公园玩,家人给了我十块钱,叮嘱我一定要请他们喝矿泉水。后来,我就养成了这样的习惯,坚决要成为一个带给大家开心的人。
前段时间,一起去签售的时候,主持人问 Ninety 和 Jame,我有什么特点,他俩说,最记得的是我们一起去吃饭的时刻,因为我常常抢着付钱。
我在现场哈哈大笑。特区小胖却在旁边小声说了一句,“你知道吗?最近你这么忙,都不请我们吃饭了。”
我不禁马上苦笑起来。
别人都说,最好的朋友不要一起创业,但是在我身边的,都是我最好的朋友。一起做事,最难平衡的就是感情和同事关系。
我心里想成为一个让大家开心的人,可是,我也不得不成为一个高要求的上司,强迫大家快速进步。这种反差,成为了我心里的痛苦。
搬到新办公室之后,我把以前编辑部的合照放到了我的办公室里,那是我们两年前一起在学校礼堂拍的。
可是,那里面的 7 个人,现在还和我们每天呆在一起的,只剩下过儿和紫菜了。
有时候加班到深夜,我会盯着这张幼稚的合照发呆,回想着自己这两年都做了什么,也反思自己做错过什么。
那天,盯着照片还有玻璃门外面的同事,我想通了一件事。自己与其做一个提供开心的人,还不如,做一个带着大家把事情做得更好的升级版变态处女座。
这两年的经验告诉我,这两年里,一起去海滩,一起自拍,一起开开心心的这种生活,如果没有绝对优秀的成绩作为支撑,都是会破碎的。
而比起开不开心,我最想做的事,是有机会让这群人能够一直聚在一起,完成我们还未完成的事。
为了谢谢同事的努力,我们在年会当时准备了奖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