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武志红
武志红,中国最受欢迎的心理学家,用深度心理分析剖析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著有《为何家会伤人》《巨婴国》等畅销书。现于北上广开办了心乐土·武志红心理咨询中心:北京010-51734266;上海021-62338366;广州020-83653360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胡慎之  ·  一个人能不能有钱,就看这一点 ·  昨天  
武志红  ·  婚姻的真相,越早知道越好|免费测试 ·  20 小时前  
新东方家庭教育  ·  孩子入学垫底,3年后学霸,父母做对了什么? ·  3 天前  
新东方家庭教育  ·  孩子入学垫底,3年后学霸,父母做对了什么?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武志红

你怎么不回复我啊?

武志红  · 公众号  · 心理学  · 2017-02-24 12:09

正文

真正的回应

是作为一个活生生的生命

去回应另一个存在

对方发出的声音共舞



“呵呵”,这两个字,一度被评为“最伤人聊天词汇”。


“哦”,则在另一个类似网络调查中摘得桂冠。


“哦”的伤害力有多大?

 

网友“叶呆呆”深有体会。她和男友是异地恋,十一假期,她想去见男友,在QQ上告诉他,男友只回了一个“哦”,她大怒,提出分手,虽然被男友极力挽回,但从此“哦”成了他们网聊的禁语。


“呵呵”与“哦”等类似词语,为何会如此伤人?


因为,它们不是一个真正的回应。


你如何发出自己的声音?如何回应别人向你发出的声音?这是沟通能力的基本。


很多成年人感觉到,若对方没有回应、或不及时回应,自己的情绪会产生巨大波动。


幼小的孩子更是如此。所以,许多客体关系心理学家都讲到一点:对幼童来说,无回应之地即是绝境。并且,幼童获得回应的数量和质量,将决定他未来的沟通能力。


弗洛伊德的著作《性学三论》中讲到一个故事:


一个3岁男孩在一间黑屋子里大叫:“阿姨,和我说话!我害怕,这里太黑了。”

阿姨回应说:“那样做有什么用?你又看不到我。”

男孩回答:“没关系,有人说话就带来了光。”


没有回应,就是黑暗;有回应,就有了光。


不仅要回应,而且,回应要及时。


最新研究发现,若婴儿向妈妈发出信号,而妈妈能在7秒内给出准确回应,婴儿就没有受挫感。若超过7秒,就会生出受挫感。若总是受挫,甚至总是彻底受挫 —— 妈妈基本不回应,那么,婴儿就会减少甚至再也不向妈妈发出呼叫。


严重的宅,极可能都有这样的背景。


这样说,可能会让人感觉到很大压力。其实,准确回应并不是特别难。


一个网友讲到她的故事:


儿子和外婆玩,我就去洗脸。

他疯得很高兴,突然跑来说:“妈妈,妈妈。”

我对他说:“嗯,妈妈在洗脸。”

我突然意识到他是想告诉我他很高兴。

我说:“你是不是很高兴啊?”

他“嗯”了一下,就自己跑开了。


很多哲学家表达过这一观点:你存在,所以我存在。


放到这个故事中,其意思即:妈妈回应了孩子的感受,孩子的感受在那一刻被确认了,于是存在了。因为妈妈在这一刻是存在的,孩子也有了存在感。


如总有精准而及时甚至是同时的回应,那就成了最迷人的事情。


电影《铁甲钢拳》,对这一渴望进行了最迷人的刻画。


11岁的男孩麦克斯,找到了一个镜像拳击机器人亚当,最终在拳击界创造了一系列奇迹。



这个机器人,有一个特点,即百分百地按照镜像的方式,精准地回应麦克斯的动作,这给了麦克斯巨大的快乐。


若孩子总处于无回应的绝境,那长大后会衍生出很多有问题的沟通方式。


一女子和父亲吵架,愤怒之下回到房间,将门猛力带上。父亲叩门,她就是不开,并且心里有恨恨的快感升起:你们很少回应我,让你们尝尝没有回应的感觉!


她的描绘,让我瞬间理解了我的一位亲人。


他不能和别人好好打招呼,别人对他说“你好”,他只是“嗯”一声,我们提醒过他多次,都没用。


原来他的心理很可能是这样的 —— 让你们也尝尝没有回应的滋味!


这是报复。


关于这种报复心,电影《杀死比尔》中有刻画:


白眉道长跟少林寺方丈打招呼,但没得到回应,而后白眉灭了少林。



睚眦必报,总是因太渴望获得所有人时时刻刻的爱与认可。


幼时总是生活在无回应之绝境的人,甚至会形成这种心理:精准的回应,会让他有被瓦解感。


因为,幼时总处于匮乏回应的状态下,他早已弃绝了对回应的渴望,并在极有限的回应和孤独中形成了一个脆弱自我。


这个脆弱自我,只有在孤独偶尔有回应的状态下,才能保持一种惯性的平衡。


精准的回应,带着深切共情的理解,会瞬间穿透他的自我,唤起他对回应的强烈渴望与恐惧。这强烈的情绪几乎要冲毁他的自我之壳。



这样的人,都会成为如孤魂野鬼般的存在。


在无回应之绝境下长大的人,认知治疗几乎不可能。


一来访者,长时间咨询中,我说了什么,她甚至听不见。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次次精准回应的累积,她逐渐能听到我说什么。


这也是因幼时严重缺乏回应,她的自我,几乎没有将他人纳入。


每个人,能共情别人,都是因先得到了足够多且好的回应。


那些安静又孤独的人,既不向别人发出自己的声音,也不求别人回应。同样,他们也很难回应别人。


一位看上去超安静的女子说,她封闭自己,不求别人关心,也不关心别人。


关于童年,她最常有的记忆是,妈妈痛苦,她逗妈妈,但妈妈板着脸没做任何回应。


一个“哦”之所以险些制造了一起分手,是因女方火焰般的热情,如同叩在一块冰冷的石头上,只得到了一个最简单的回响。


许多人,可以为恋人做一切奉献,却给不出情感回应,因他们是在无回应之地长大。


你讲话的声音如何,这也关乎回应的质量。


如我自己,声音一直偏低沉,这种低沉,是在压抑自己的声音。


我若压抑自己,对你的听见,一样会打折扣,因最好的回应是活生生的我遇见你。


我曾见过多人,他们说话时,每句话的后几个字,音调会突然下降,变得如蚊子呻吟般难以听见,于是,和他们对话就变得太累,因你忍不住要去听到他的声音。


这种回应程度,也反映了他曾获得的回应质量。


不管你多好,多付出,多有才华,多有钱,多有能力……只要你不能给出有质量的回应,你的人际关系特别是亲密关系,必然会出大问题。回应的质量,构成了人际关系质量的根本所在。


所以,试着修习这一点。


 

回应什么?


回应感觉,而不是对方头脑的想法。


当然,完整的好回应,是包括了对方的想法、身体感觉和情绪,但最重要的,是以自己的感觉,回应对方的感觉。


而要做到这一点,得打开自己的心。




你可能还喜欢

《你看不到的,是千万个被毁掉一生的董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