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五一小长假,没啥大新闻,政事堂便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思维途径。当然,一两篇文章不可能就说得明白,因此,本篇只是选择一个角度简单聊一聊,希望能对读者们有些启发。
政事堂早年,是一个专注于写国内政治的公众号,由于如今转型写国际政治,每篇文章后面都有不少读者留言,建议我还是别写国外的事,说我把国际政治想的太简单了。
政事堂承认自己笔下的国际政治堪称“极简”。但是这一年多来,从预测特朗普上台到美国重回叙利亚,从中日、印关系转暖到朝鲜半岛走向和平,从国际油价上涨到中美贸易的卫国战争开打,政事堂国际政局方面的预言,最后一个个也都兑现了。反而很多国际问题专家却在这一场大变局之中频频犯错。
政事堂能判断对的原因,其实就是很多读者抨击我的理由,就是把问题想得太简单,too simple。而把问题简单化逻辑的背后,则是著名的“奥卡姆剃刀定律”在背后起的作用。
奥卡姆剃刀定律,是由14世纪英格兰的逻辑学家、圣方济各会修士奥卡姆的威廉提出。这个原理的中心思想,就是“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即“简单有效原理”。
“如无必要,勿增实体”的逻辑其实很简单。譬如说,一阵风把幡吹动,科学的逻辑是幡被流动的空气吹动;而基督教的逻辑是上帝让空气流动,幡被流动的空气吹动;至于佛教的逻辑,则是“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
相比于科学的逻辑,宗教的逻辑至少要多复杂一层,而且这层还极难证实或证伪。而多了这难以解释的一层之后,就更无法沿着科学的角度去研究。这使得欧洲的学者们沿着错误的路线研究,把基督教教义打上了各种补丁,进化成为了一个无懈可击的庞然大物,并将科学紧紧的捆绑在了宗教之上。
譬如与牛顿同时发现微积分的莱布尼茨,就曾专门写过一门书,论证微积分是与基督教教义相符合的。
因此奥卡姆这把剃刀出鞘后,使欧洲的科学、哲学从中世纪的宗教控制中彻底分离出来,引发了欧洲的文艺复兴和科学革命。
对此,我们可以看一个简单的例子:
我们列一串数列:-1,3,7,11, ( ), ( ),括号中应该填什么呢?
答案1:15,19,这是公差为4的等差数列
答案2:-19.9,1043.8,满足-x^3/11+9/11x^2+23/11的数列
按照剃刀定律,我们应该采信更简单的答案1,而不是需要计算机穷举出来的答案2。
而剃刀定律用在政治上其实很简单,因为政治并不是数学和计算机,而是人性。政客的精力和体力都有限,不可能向电脑那样存储大量的信息和进行高强度的计算,因此,越简单的路径越有效。
而剃刀定律在西方民主国家尤为明显,毕竟
一个政策如果想通过,需要在议会上获得大多数议员的认可,并符合大多数决策者的直接利益,因此,越是简单的逻辑,往往就是越真实的逻辑。
所以,很多精通国际问题的专家,往往由于深陷自己专长的领域,反而把问题想得过于复杂。
这里,我们可以用中美贸易战来分析一下。
随着美国对中兴搞禁运,几乎所有的媒体都把中美贸易战的焦点放在了美国要打击中国制造2025。
如果问,美国打击中国制造2025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也许是保持美国对中国科技的领先,或者是维护美国的霸权。
如果接着问,维护美国霸权和保持对中国科技的领先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恐怕这个问题能把不少人噎一下,回答应该是美国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要遏制老二。
但是问题就回来了,美国打击中国制造2025的目的,绕了一大圈回来,最终,还是利益。
从利益的角度,美国国务院和参众两院的决策者们,通过直接打击叙利亚和逼着中国开放市场,也能够获得直接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