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无钥签名区块链实验室
以“让诚信和安全更简单”为使命, 爱立示(Aletheia)是中国推广无钥签名®技术的总提供商。 无钥签名®是数据的电子标签(签名), 以纯数学算法检验及证明电子数据的签名时间、起源和数据完整性,证明数据的可靠性和不可抵赖性。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疯狂区块链  ·  PI币要转正了吗? ·  17 小时前  
白话区块链  ·  特朗普的比特币/加密政策被低估了吗? ·  17 小时前  
疯狂区块链  ·  你还没理解“钱的重要性” ·  昨天  
疯狂区块链  ·  特斯拉股票还能不能买?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无钥签名区块链实验室

【干货】6个月,945起数据泄露事件,45亿条记录泄露

无钥签名区块链实验室  · 公众号  · 区块链  · 2018-10-17 16:30

正文

近日,数字安全领域的全球领导者金雅拓(Gemalto)发布了一份有关数据泄露水平指数(Breach Level Index)的最新调查报告,结果显示:仅2018年上半年,全球就发生了 945 起数据泄露事件,共计导致 45亿 条数据泄露。



从阿迪达斯(200万条数据记录失窃)到Cambridge Analytica-Facebook事件(高达20亿个账户信息泄露),仅2018年上半年就发生了6起社交媒体数据泄露事件,占据了泄露记录总数的 56% 以上。


金雅拓还预计,这一趋势将会继续,因为有越来越多的行业利用这些平台来影响关键受众,特别是为重大选举做准备的政治团队。此外,自5月25日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正式生效以来,大量的社交媒体数据泄露事件开始将注意力集中到了合规性问题上,客户数据保护问题也将毫无意外地成为了攻击者关注的焦点,预计这些受GDPR约束的国家或企业将会有更多的数据泄露报道。


近日,数字安全专家金雅拓公司发布的这份最新报告显示,在2018年上半年,全球共有45亿数据记录遭到破坏,这一数字可谓十分惊人。与2017年同期相比,虽然泄露事件的总数量略有下降,但丢失、被盗或外泄记录的数量却增加了 133% ,这表明 每次事件的严重程度正在有所增加


数据一旦发生泄露,必定会出现受害者,受害者可能是数据来源者本身,也可能是企业的下游客户或遭受数据泄露影响的其他合作者。


美国征信巨头EquiFax发生1.43亿用户泄露后,面临一场美国波特兰联邦法庭的集体诉讼,赔偿金额高达700亿美元。除此之外,“世界500强公司”之一的英国超市Morrisons也曾于2014年发生过一起数据泄漏事故——10万名员工的工资细节、住址、银行账户等被公司内部高级审计员Andrew Skelton盗取并泄露贩卖,不仅审计员入狱,Morrisons也因此被5千多名员工集体告上法庭,要求企业为此负责并赔偿。此事也成为英国史上第一起数据泄密集体诉讼案。


Morrisons公司的这次集体诉讼事件,可能也会对其他组织产生非常深刻的影响,为业界敲响警钟,告诫人们: 公司有责任为恶意内部员工的行为支付赔偿金。


虽然数据显示,社交媒体领域泄露了绝大多数的数据,但医疗保健行业仍然是泄露事件发生次数最多的行业( 27% )。与2017年上半年相比,欧洲的事故数量减少了36%,同时,英国也成为欧洲地区中遭受攻击最频繁的国家。



数据泄露水平指数(Breach Level Index):150亿条数据记录现已泄露


事实上,金雅拓的数据泄露水平指数是一个全球数据库,可以跟踪数据泄露并从多个维度衡量其严重程度,包括被泄露记录的数量、数据类型、泄露源头、数据使用方式以及数据是否加密。泄露水平指数对每次泄露的严重程度进行打分,给出一份泄露比较表,将不严重的数据泄露和真正有影响的数据泄露区分开来。


根据最新的数据泄露水平指数报告显示,自2013年该指数开始对公开披露的数据泄露进行基准测试以来,已经有近 150亿 条数据记录遭到泄露。


在2018年上半年,平均每天有超过2,500万条的记录被入侵或被泄露,相当于每小时1,048,152条;每分钟17,469条;每秒291条,其中包括医疗数据、信用卡数据和/或财务数据或个人身份信息。


其中,只有1%的被盗、丢失或被泄露数据记录使用了“加密保护”来使泄露信息失去利用价值。


数据泄露原因分布


“恶意的外部入侵者”是数据泄露事件的主要原因 (共计造成530起数据泄露事件,占据 56% ),比2017年下半年稍减近7%,占所有被盗、外泄或丢失记录的 80% 以上。


除此之外,“意外丢失”造成的数据泄露总量高达8.79亿,是数据泄露的第二大最常见原因,共计造成318起数据泄露事件,占整体泄露事件的34%;


“恶意内部攻击”是数据泄露的第三大因素,共计造成61起数据泄露事件,占据7%。需要注意的是,与2017年同期相比,“恶意内部攻击”造成的数据泄露记录和事件数量下降了50%。


其他造成数据泄露的因素还包括:黑客主义活动(23起,占据2%)以及未知因素(13起,占据1%)。


数据泄露类型分布


2018年上半年,身份盗用仍然是主要的数据泄露类型 ,占据 65% (涉及610起数据泄露事件);账户入侵是第二大数据泄露类型,占据17%(166起);财务数据入侵为第三大数据泄露类型,这也显示了一个令人不安的趋势——尽管2018年上半年的此类事件的总数量相对于2017年上半年呈下降趋势(2017和2018年上半年分别为171次和123次),但泄露的记录数量却急剧上升(2017年上半年为270万条,2018年上半年为3.59亿条)。


数据泄露事件行业分布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疯狂区块链  ·  PI币要转正了吗?
17 小时前
白话区块链  ·  特朗普的比特币/加密政策被低估了吗?
17 小时前
疯狂区块链  ·  你还没理解“钱的重要性”
昨天
疯狂区块链  ·  特斯拉股票还能不能买?
2 天前
学术中国  ·  胖子到底应该多恨科学家!
7 年前